【国科科技港】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财富   2024-12-17 18:43   北京  

纵览农业发展,请关注国科农研院

2024年12月11日,Plant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乐亮副研究员和普莉研究员共同署名通讯作者,标题为Synthetic bi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rop improvement的综述文章。文章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作物改良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工程原理有目的地改良植物,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和学习”循环,最终基于输入的遗传回路(DNA、RNA和蛋白质)提高生物产量。文章还讨论了AI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包括基因编辑、多组学分析和蛋白质工程等方法,以及如何通过AI增强的合成生物技术发展SMART作物的构想。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旨在通过工程原理改进作物特性和生物生产,利用遗传回路进行目标性改良。这篇综述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在作物改良中的结合,重点关注基因编辑、多组学分析和蛋白质工程等方法,以增强作物的产量、抗性和营养吸收等特性。它还提出了开发智能作物(SMART crops)的概念,并讨论了在植物工程中推进合成生物学所面临的挑战。

合成生物学(SynBio)在通过工程原理改进作物特性和增加生物产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原理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和学习”循环有目的地改良植物,最终基于输入的遗传回路(DNA、RNA和蛋白质)实现生物产量的提升。作物合成生物学是一种遵循循环原则的新工具,用于重新设计和创造创新的生物组件、设备和系统,以增强产量、营养吸收、抗性和营养质量。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AI)在设计和学习中显示出了重大意义。AI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在作物育种领域的潜力尤为显著。然而,目前缺乏对AI驱动的植物工程合成生物学路径的系统综述。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探讨了作物合成生物学中采用的基本工程原理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遗传回路设计的方法包括基因编辑、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技术、多组学分析、基因组选择、定向蛋白质工程和AI。然后,作者概述了开发具有更高光合效率、重塑植物结构、修改作物代谢途径、提高环境适应性和营养吸收、建立性状网络和构建作物工厂的策略。此外,作者还提出了通过AI赋能的合成生物技术发展自我监测、适应和响应技术(Self-Monitoring, Adapted, and Responsive Technology,SMART)作物。最后,作者讨论了与合成生物学发展相关的挑战,并提出了作物改良的潜在解决方案。

图1 展示了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植物如何防御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50亿人)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每十年上升0.3℃),全球粮食生产需要增加70%才能满足2050年人口数量的需求。然而,传统育种策略既耗时又劳动密集,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可持续需求。许多复杂性状是由遗传回路的组合而非单一基因调控的。合成生物学(SynBio)结合了现代工程原理以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允许有目的地改良现有生物系统或创造全新的输入和输出作物特性(图1)。合成生物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发现了大肠杆菌中的lac操纵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测序技术的进步,SynBio获得了动力并扩大了其范围。合成生物学主要有两种模型:进化的自上而下方法和理性的自下而上方法(图1)。这些建模方法在辅助作物工程方面证明是强大的,包括提高多重应激耐受性、增加质量和作物产量(图1)。合成生物学中的自上而下方法涉及现有生物体或系统的修改和重新工程。这种方法从完全功能的生物体开始,系统地简化或重新编程它以实现期望的功能。与自上而下方法不同,自下而上方法需要深入理解单个组件的性能。它用于从头构建最小细胞。最小细胞可以提供转录和翻译,这使得生物体能再生能量和代谢,并应对多重胁迫。SynBio的设计过程涉及概念化、设计、建模、构建和测试,使得可靠、可复制和可预测的遗传系统得以发展。这种系统策略也推进了定向蛋白质工程,促进了引入新性状以改良作物。人工智能(AI)在计算机科学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导致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AI结合了各种训练算法和遗传模型,实现了快速、高效和精确的自动育种。在这个背景下广泛使用的两个模型是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构建模型,考虑到许多环境因素和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区分各种环境数据。AI模型有能力解释和分析遗传数据,确定与特定性状相关的潜在基因,并提供与特定基因型相关的精确性状预测。此外,AI支持整个蛋白质工程的定向进化设计,例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和筛选符合工程目标的蛋白质变体。因此,AI驱动的合成生物学在作物育种中提供了优势,通过精确识别遗传元素和筛选理想的修饰蛋白,从而加速了具有期望性状的作物的发展,如增加作物产量、抗病性和气候适应性。

在这篇综述中, 作者提出合成生物学可以用来开发具有高产量、效率、抗性、质量和营养价值的智能作物,这是通过合成调控回路实现的。然而,在作物应用的技术开发和方法方面仍存在重大挑战,例如高效的组装方法,用于将单个遗传组件整合到复杂的回路或网络中。

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和AI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研究和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推动基因组设计,CRISPR技术用于改善作物产量和耐受性。基础编辑器和RNA编辑器允许在不引起双链断裂的情况下进行基因编辑。表观基因组编辑通过修改组蛋白/DNA/RNA修饰来增强作物特性。

从头构建遗传模块,遗传模块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通过定向修饰这些模块构建输入元素。利用TdT和改进的Gibson组装方法推进复杂DNA构建。

多组学技术优化遗传回路,多组学方法整合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优化遗传回路。利用测序技术如SMRT和纳米孔测序来优化基因回路。

基因组选择与输入输出性状,基因组选择(GS)是育种程序中的强大遗传改良工具,通过评估全基因组标记来计算GEBV。GS的目标已从使用GBLUP和LASSO方法的早期基因组预测演变为基因组设计优化。

人工智能指导的定向蛋白质工程用于合成生物学,AI技术,如机器学习,用于识别模式和决策,推动定向蛋白质工程的发展。

AI用于精确筛选遗传模块,GPT框架的工具,如BioGPT和ChatGPT,用于智能作物育种。


合成生物学在作物中的应用,合成生物学促进高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善作物产量、抗病性和环境适应性。

合成生物学工程代谢途径,通过修改植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提高作物产量和营养价值。

合成生物学增加多重逆境耐受性,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如植物内生菌的工程化,提高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耐受性。

合成生物学促进高效率,通过增强作物的氮、磷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氮固定能力,减少对氮肥的依赖。

合成表观遗传学在作物中的应用,合成表观遗传学涉及设计和构建人工表观遗传模块或重构现有表观遗传系统。


合成生物学推动SMART作物,开发能够自我监测、适应和响应技术(SMART)的作物,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合成生物学加速植物工厂建设,利用植物工厂生产生物活性分子,如疫苗和药物。

总之,合成生物学在作物改良中具有巨大潜力,但仍面临挑战,如复杂基因-环境互作、高质量数据集的需求、基因编辑的精确性和效率以及监管问题。通过结合多组学技术和AI,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基因回路,加速优良品种的开发。

原文
Zhang D., Xu F., Wang F., et al. Synthetic bi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rop improvement[J]Plant Communications (2024).


源:AgriPheno平台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关注国科农研院

微信公众号

国科农研院
汇聚全球科技资源,搭建产研协同平台,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壮大农业领军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