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1928年,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南京国民政府完成统一大业。当年12月8日,国民党中执委发布公告,推行公历,废除旧历,并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燃烟花爆竹、互相拜年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明治维新变法强国经历,深刻影响到他,日本改行公历,也让蒋介石深以为然。而宋美龄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她当然支持推行公历。政令的初衷,是希望采用公历来融入世界,借此塑造新的国民精神。![]()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政府机关、学校团体过着元旦新年,但民间照样过农历春节,百姓对公历元旦新年冷淡,农历春节依旧热闹非凡。当时的北京《晨报》描述:北京阳历新年,仅机关门口结彩牌、停办公几天,没什么新年氛围。农历新年时,各界休息,尽情行乐,爆竹声响彻整夜,比阳历新年热闹太多。1930年年底,基于政令推行不畅,国民政府认为应做宣传,特邀文坛政界名流蔡元培、褚民谊、王景岐连续三天做演讲,第二天报纸刊登他们的演讲内容。一纸政令,加名流们的宣讲,依然撼不动民众两千年来的风俗习惯。之前孙中山和袁世凯也都废除过阴历,但政令易颁,习惯却难改,民间一直出现阳历农历并行现象。袁世凯其实很重视春节,每到除夕,总统府灯火通明,他身着庄重的长袍马褂,神情肃穆,带领家人,在摆满祭品的祭桌前,向祖先牌位行叩拜大礼,既是对先辈的敬重,也有对家族未来的期许。农历新年毕竟是重要节庆,传说黄帝手下的大桡开创了干支纪年,黄帝的孙子颛顼当政时,出现了农历的雏形《颛顼历》,直到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下令更订历法《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民俗文化是有力量的,难以撼动,1934年,民国政府停止废除春节的命令,过年更热闹了。1943年1月,因中国抗战,英美与国民政府订新约,废除大部分不平等条约。为庆祝,国民政府特准春节放假 3 天,陪都重庆举行盛大游行。1949年初,在华东野战军的新年晚会上,一个投诚的国民党士兵表演一个话剧,叫《蒋介石过年》,左手撑着一根拐杖,右手捧着一个破碗,唱道:“前年国军大进攻,我过年吃的是鱿鱼烧海参。去年国军吃败仗,我过年吃的是炒三样,诸位要问哪三样,青菜萝卜辣椒酱。今年眼看要垮台,要碗豆腐渣都要不来?”网上有篇《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春节》文章,说1949年这个春节,蒋介石在老家溪口过的。那年除夕当晚,蒋介石在武岭学校礼堂摆宴,犒劳驻溪口警卫部队团以上军官。他新春致辞,语重心长:“家贫出孝子,国难出良将。党国命运与诸位、民众息息相关。顺境时有人追随不稀奇,逆境时你们赶来,才是真难得!”敬过酒后他又赶回祖居,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饮屠苏酒、守岁放鞭炮。一同来溪口过年的,还有国民党要员张群、陈立夫、郑彦棻。溪口方圆50里的乡亲,都赶来给蒋氏父子拜年祝福。大年初一,蒋介石带着家人去拜谒蒋母之墓,上山拍照留念,再去报本堂敬祖,接受乡族亲友贺拜,又去蒋家宗族祠堂,还开车去宁波蒋公祠敬祖。晚上聚餐看戏,一天下来,热闹非凡,蒋介石心情大好。为了安定人心,蒋介石指示让溪口百姓过个好年,特意从上海、杭州请来京剧、越剧名角在溪口连演,几乎每晚都有戏看,好不热闹。大年初二,蒋介石去武山庙求神问卜。他亲手点香烛祈祷,闭眼捧起签筒,求得一签,是“中下”签,上面写着“大意失荆州,关公走麦城”。他又求一签,上面写“困居长坂坡,失陷落凤城”,还注着“出师不利,丧妻失偶,早求退路”。蒋介石不禁一阵颤抖,旁边的侍卫忙说:“这种事,信则有,不信则无。”蒋介石向来迷信,斥责侍卫:“不许乱讲!武山庙的菩萨很灵的。”那段时间,蒋介石只关心青岛驻军撤退、中央银行存金运抵厦门、台湾的事,还琢磨着如何改造国民党。元宵节那天,蒋家祠堂摆满酒桌,蒋介石请了奉化县长、武岭学校校长、蒋家族人和亲邻。他笑着说:“今天请大家喝杯淡酒。往后嘛,请大家到南京喝酒。”不过,历史没再给他回南京的机会了,随着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踏上故土。到了台湾后,每到春节,蒋介石心里都会感伤一阵子,也会邀集亲属、部下团聚,排解思乡之苦。—— 以下内容为商城广告 ——
关注微信公众号“水煮商城”查询订单、物流
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
欢迎添加好友回复“进群”
进入水煮历史读书群
一起打捞麻辣鲜活的历史细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