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强 马晓燕 冯 丽 编著
在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隐藏着无数岁月的见证者——古树名木。它们不仅是自然的瑰宝,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一圈年轮都镌刻着过往的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摇曳着时光的韵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年轮里的北京,聆听那些被风雕刻的传奇。
古树和古都,相互依存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在北京,3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100~299 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
北京古树名木数量众多,树种丰富,分布也相对集中。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41865株古树名木,其中一级古树6198 株,占总数的14.8%;二级古树34329株,占总数的82.0%;名木1338株,占总数的3.2%。古树和古都,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共同造就一幅幅美妙永恒的画卷。
北京市为每一株古树挂了树牌,树牌相当于古树的身份证,有红色和绿色两种,红色代表一级古树,绿色代表二级古树。树牌上的主要信息有:保护级别、编号、树种及所属科、树种学名、种植年代及树龄、二维码等信息,方便人们快速地了解古树。
《北京古树故事》书影
古树年轮,时间的密码
那一圈圈或深或浅、或疏或密的年轮,不仅仅是树木成长的记录,更是环境的晴雨表和历史的编年史。通过树轮法、文献追踪等多种方法,科学家们能够精准地计算出古树的年龄,有的甚至已逾千年。年轮的颜色与密度变化,诉说着气候的冷暖干湿,而多树心、空心盘等奇特现象,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不同粗细树木的年轮对比(左:榆树;右:崖柏)
十大树王,城市的绿色地标
在北京,有十棵古树被誉为“树王”,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城市中的绿色地标。从密云新城子镇的九搂十八杈侧柏,到门头沟潭柘寺的帝王银杏,每一棵树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亮点,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变迁。
潭柘寺帝王树 (杨树田 摄)
密云区新城子镇九搂十八杈 (马俊云 摄)
皇家园林,古树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故宫、北海、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你会发现古树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在故宫的武英殿,十八槐古树群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皇家禁地;而在北海公园的团城,白袍将军、承光柏、遮荫侯等古树则以其挺拔的姿态,诉说着皇家的辉煌与沧桑。
《北京古树故事》书影
《北京古树故事》书影
北海公园白袍将军(崔金腾 摄)
寺庙古树,信仰与自然的和谐
北京的寺庙中,同样隐藏着许多古树名木。潭柘寺的帝王树、戒台寺的抱塔松,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自然与信仰完美融合的典范。
《北京古树故事》书影
戒台寺抱塔松(马晓燕 摄)
古树保护,我们共同的责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树名木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到民间,大家都在为古树的保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建档造册、挂牌更新,到全面体检、重点保护,每一项措施都凝聚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而公众参与认养古树、自觉保护的行为,更是将这份责任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北京古树故事》书影
古树复壮,让生命之树常青
面对古树的老化与衰退,专业的树木医生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古树进行健康诊断与修复。从能通不堵洞、补干不补皮的原则出发,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棵古树的生命。通过复壮措施的实施,许多古树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继续在城市中书写着属于它们的传奇。
书特色鲜明,两点纷呈
一是科普性强。全书配备近280幅精美图片,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既普及古树保护知识,又展现古树保护技术的最新成果。
二是故事性浓。全书围绕古树故事展开,通过生动的故事增强阅读趣味性,旨在激发读者的古树保护意识。
三是时代感足。巧妙融合古树保护与北京特色旅游,打造明星古树打卡点和特色游线,让古树保护更加贴近民众生活。
在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用坚韧的枝干支撑着岁月的重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生命力量吧!
《北京古树故事》书影
购书链接(点击下图选购)
扫描下方二维码抢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