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金山银山”建设,离不开“植物保护”这一重大课题——2022年,8卷16册的《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面世,我国第一部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系统性最强的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由此诞生,为这项耗时10年的编纂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
这部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是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填补了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百科全书的空白。“它在世界植物保护发展史上将留下浓重的一笔,是我国科技、出版工作者对‘国之大者’责任的担当,也是对世界生态保护、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的贡献。”《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项目总负责人、中国林业出版社总编辑邵权熙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动容地说。
“十年磨一剑,历经千辛现真金。”回顾《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的编纂之路,邵权熙感慨道:“书比人寿长,下苦功的东西才能长久。我们要秉持为‘国之大者’奉献编辑出版人的担当情怀,做好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和优秀文化的守门人。”
为“国之大者”奉献出版人担当
“出版行业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助推器。把‘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和出版人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要求编辑在策划初期就要有很高的政治站位和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怀。”邵权熙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科技与国力的综合竞争,如何将国家重大战略在出版领域落实落细,是出版人做好选题策划的重要考量。
2012年,邵权熙与《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项目副组长何增明,在中国林业出版社长期的专业积累以及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了植物保护领域百科全书的空白,“植物保护领域需要一套全面权威系统知识体系的工具书”,编纂这套百科全书正式从创意变为具体行动。
为了在顶层设计阶段保障该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带着初步的创意与设想,邵权熙、何增明带领团队走访了众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征询专家与学者们的意见,在思路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中,组织联络起一批专业的作者队伍,遴选出分卷的主编人选。
脚踏实地的调研,系统周密的策划,充分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与人才准备,为《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这一长期攻坚的任务奠定了扎实基础。该选题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支持,确立了由李家洋、张守攻、吴孔明等10多名院士领衔主编,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3000余名顶尖专家撰稿、审稿的编纂委员会。
“百科全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这套百科全书在融合出版领域前景广阔。”邵权熙表示,《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不仅要为科研人员服务,还要为广大读者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今后编辑团队还将进一步围绕这套百科全书开发衍生产品,做好大众层面的科学普及工作。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言放弃
“植物保护涉及林业、农业、化学、环境、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涵盖面广,参与人数多,组织工作量巨大。”邵权熙介绍道,最终面世的《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共包括《综合卷》《植物病理卷》《昆虫卷》《杂草卷》《农药卷》《鼠害卷》《生物防治卷》《生物安全卷》8卷16册,涵盖了植物保护领域的全方位知识。
事实上,《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不仅展现了编辑团队作为新时代出版人的责任和担当,也考验着团队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坚韧品格。
邵权熙表示,这部百科全书的出版在编校工作中克服了工作量大、要求高、时间紧等困难,投入了巨大精力。如在编纂《农药卷》《生物安全卷》等专业卷册时,编辑团队面临的不仅是快速变化的知识更新和政策调整,还有对科学性和准确性的严格要求。每一卷都经过了十几遍的审校和反复打磨。出版社还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发动作者多次审改和纠错,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编校质量。
“经历过这样一部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实践,不仅提高了编辑团队的专业素养,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职业信心。”邵权熙介绍,编纂《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的10年间,编辑团队做这套书的同时还承担了日常的出版工作,与此同时,编辑团队的成员也克服了个人和家庭面临的种种困难。“在编辑百科的过程中,我们向科学家学习,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精神,让自己得到成长。”邵权熙说。
不负时代,作者编辑互相成就
“通过10年的奋斗之路,出版社编辑们完善了学科知识,百科的作者们也深刻了解了百科体的写作要求和百科全书出版的意义。”邵权熙说,一套百科全书集众人之力,作者与编辑相互支撑、相互学习,攻坚克难携手走过了漫长而充实的10年撰稿、编辑、出版过程。
“编纂百科全书可谓是编辑业务的皇冠。”邵权熙称,这样一套百科全书的出版,对编辑队伍是综合性的考验,也是全方位的锻炼,对编辑人才培养、出版社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在长期的项目出版过程中,编辑的沟通能力、处理复杂稿件的能力及对稿件的规划能力、编辑技巧、质量意识、全媒体营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团队的职业情怀、审美素养、大局意识也得到了培养。10年编辑路,每个人都实现了自我成长。”
邵权熙所言非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编纂的10年间,参与项目的很多编辑得到了快速成长,其中,10人晋升为编审,8人获得副编审职称,更有骨干成员走上领导岗位,或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机关重要岗位,在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也收获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进步。“依托这一项目,我们锻造出一支含金量极高的编辑队伍。”
“与此同时,编辑的专业、敬业也得到了作者的认可。”邵权熙讲道,起初,作者们不了解百科体例要求,稿件被一遍遍打回重改。编辑团队编手册、做沟通、召开宣讲会,引导作者了解百科、奉献百科。
“通过参与编写百科全书条目,作者也得以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研究成果,增强了提升中国科技传播影响力的信心。”邵权熙介绍,在频繁的讨论和交流中,作者们通过编写百科全书,对植物保护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起到了引导学科发展、促进科研团队合作、加强技术推广的作用。在此意义上,《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带来的农林业效益的提升和对生态保护的长远效益,已经远远超越了著书论道的范畴,也恰恰反映出出版行业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
在“让当代科学家回答最为前沿的问题”的使命驱动下,作者们在《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中与时俱进地回答了转基因、生物入侵等影响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后,我们还将做好向国外推广《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的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植物保护科技发展的故事,让中国植物保护领域科学知识惠泽全球可持续发展。”邵权熙说。
全书简介
《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是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我国首部植物保护领域系统、全面、权威的工具书。《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包括综合卷、植物病理卷、昆虫卷、杂草卷、农药卷、鼠害卷、生物防治卷、生物安全卷共8卷16册,约7800个词条,约2700万字。由李家洋、张守攻、吴孔明、方精云、方荣祥、朱有勇、康乐、钱旭红、陈剑平、康振生、陈宗懋、宋宝安、李正名、柏连阳14位院士领衔,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及全国相关院校、单位,3000余名业界知名专家撰稿、审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历时10年,是当代中国及世界植物保护领域科技成果的结晶。
《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集当代植物保护领域基本理论、全面知识、最新成果大成,对中国及世界植物保护和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中国植物保护专业百科空白,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对世界植物保护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是中国林业出版社国家出版精品战略引领下推出的鸿篇巨制。中国林业出版社历时10年余,举全社之力,勇担科技文化传播者的重任,是“国之大者”情怀的生动实践。《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的出版,事关中国科研成果的传承,事关在世界讲好中国农业、中国植物保护故事,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科技路径,事关中国植保学科学术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事关中国科技出版强国地位进程的推进。
向为《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出版做出贡献的单位、专家和编辑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分卷简介
《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是一部紧跟中国植物保护最新政策及发展动态,全面介绍植物保护学科体系的著作。《综合卷》编纂工作从2015年3月启动以来,历经7年的时间,汇集了来自全国百余家科研、教学、管理和出版单位的 500 多位专家。为了保证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和出版质量,我们邀请了植物保护领域的 32 位知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以保证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综合卷》共收 496 个条目,条目按条目标题第一个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绝大多数条目标题后附有对应的英文。内容包括植物保护学科的定义和范围、中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史、中国植物保护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平台、中国植物保护相关的重大成果、中国植物保护领域的重要科学家、植物保护研究技术和植物保护条例等。植物保护学通论由叶恭银、方琦撰写;中国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史由冯浩和黄丽丽撰写;人物 65 条,由马忠华任分支负责人;著作 151 条,由李毅和陈功友任分支负责人;期刊、机构和学会分别为 65 条、33 条、24 条,由张杰、耿丽丽任分支负责人;条约公约法律法规 19 条,由张礼生、周雪平任分支负责人;技术 86 条,由谭新球任分支负责人;数据库 6 条,由杨青任分支负责人;成果 45 条,由周雪平、杨秀玲任分支负责人。
本卷汇集了来自全国100多个科研、教学、管理和出版单位的500多位专家、教授的心血和智慧。为了保证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出版质量,我们邀请了植物病理学陈宗懋院士、南志标院士、朱有勇院士、康振生院士和近50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专门的编委会,以保证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和权威性。
本卷涉及植物虫害、病害生物防治和栽培措施控制的术语、词条 370余条,分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生态生物防治三大部分。由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忠岐担任主编,汇集了云南农业大学李成云、中国农业大学王琦、浙江大学刘树生、中山大学庞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永安、南京农业大学李保平等来自全国多个科研、教学和管理单位的 130 余位专家组成编纂委员会。农林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是国际国内未来重点发展的新趋势、新热点和新产业,无论在理论探索、技术创新还是产品开发方面,都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应用潜力。
《杂草卷》
本卷由强胜教授、方精云院士主编,汇集中国杂草学界顶尖专家百余人撰稿。历时7年,是中国首部全面、准确、系统、实用的杂草学研究和应用权威工具书。杂草卷由卷一、卷二组成,242万字,收录了678个条目,涉及学科概论、杂草科学界、杂草生物学、杂草生态学、杂草分类、杂草防治等方面。所有物种词条均附有生境、成珠、花序、种子、果实、幼苗等图片,有利于杂草识别与防治。
杂草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最初的简单观察和描述,到后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杂草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杂草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和深化。
杂草化学防治技术的发展在杂草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防治,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和扩散,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同时,这也促进了杂草学在防治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和进步。除草技术的应用是杂草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除草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农业、园艺、林业等多个领域。通过采用合理的除草技术,人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生态环境。
《农药卷》
《中国植物保护百科全书·农药卷》旨在集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药学科领域的发展成果,反映当今新农药创制以及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整体概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农药发展的主要成就和趋势;重点突出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农药研究领域在靶标基础理论研究、新品种创制、新剂型和新药械的研发、生物测定技术的研发、关键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尤其是新农药创制的策略、新的作用靶标、农药与环境、农药与食品安全、农药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以展示农药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创制策略。
《昆虫卷》
本卷共收录了1400个条目,近 1200 种昆虫,包括农业昆虫、林业昆虫等。
全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昆虫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中国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反映了当今国内外昆虫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既涵盖昆虫学所有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又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每个条目均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对相关知识做了叙述和介绍,昆虫条目包括分类地位、危害状、分布范围、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书中还配有插图近6000幅,以便读者理解释文,或按图索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相应的昆虫种类。
《鼠害卷》
《生物安全卷》
本卷分两大部分:入侵生物学和转基因生物安全学
<入侵生物学>部分收录词条 195 个,400 多幅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万方浩研究员任主编;由国内从事入侵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编纂委员会。本部分内容涉及生物入侵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入侵生物学学科形成与发展、基本概念、入侵过程、入侵种的入侵性、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入侵生物的管控与控制等。同时,还对农林重要入侵物种生物学及其防控技术、造成重大影响的生物入侵事件、重要入侵生物数据库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介绍。
<转基因生物安全学>部分收录词条420个,约60幅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院士任主编;由国内从事转基因生物安全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编纂委员会。本部分内容包括转基因生物安全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史,转基因生物食用、饲用和环境安全评价,转基因生物分子特征分析、抽样检测和风险监测与控制,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体系等。同时,从科普的角度回应和澄清了公众关注的转基因生物争论问题。
本卷是一部荟萃生物入侵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科学知识的工具书,我们编纂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和科普性的融合统一,希望能够满足相关科研教育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学生、政府管理部门及普通公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