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元国年碑记》记载,蒙元立国后,民间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在南北贸运的过程中马帮队伍常在茶店地界“打尖歇脚”,三五茶舍成了马帮之路上的“补给站”,太行山脉特有的菊茶成为马帮们饮用之佳品。“茶店”亦由此得名。
把一朵花酿成一杯茶,近年来,茶店镇借助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进一步发展壮大传统菊花产业,扩大种植面积、做强产业链条、提升品牌影响,金丝皇菊这朵馥韵芬芳的“杯中绣球”,成了茶店镇乡村振兴的“地里黄金”。
“从2015年,咱们就开始种金丝皇菊了,今年的长势特别好。”茶店镇湘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祥和介绍说,从每年10月下旬开始,金丝皇菊陆续进入花季,花期能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金丝皇菊虽然是可食用菊花,但还是主要用来泡茶,通常一朵花泡一杯茶,花朵都是按朵卖,价格则按花朵直径和整体饱满度来区别。”李祥和说,皇菊采摘后,需要立即用特制烘干炉加热烘干。粗略估计,今年亩产皇菊500多公斤,每亩地毛利润能达到8000多元。
忙碌在花海里的都是茶店镇本地人,从育苗移栽、松土除草、整枝剪枝,再到收获采摘、制作包装、发货销售,地里的农活变成了村民们手掐把拿的真金白银。“一天能挣50块,当天结账,现在已经挣了450元了。”62岁的女工李保苏大姐脸上挂满笑容,她说这是照顾一家老小之外,挣到的额外收入。在地里忙碌的都是女工,劳动强度不大,不耽误家里的事,能获得一笔收入,还省心,菊花产业为一批大姐们创造了家门口的“工位”。
一花绽放不算旺,除了金丝皇菊,茶店镇还发展了北京菊、杭白菊、冰菊、贡菊等品种,研发上线了菊花饮品,菊花产业如今已自成体系。有村民“单打独斗”,在自家地里,种菊花和种粮食两不耽误;有村民“借势做大”,流转土地,专职搞菊花;还有“龙头带动”,通过“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强强联手,实现规模种植、订单产销。管理得当的话,一亩地两三千元的成本,最高能产出近万元收益。
菊花产业给茶店镇带来的不仅有“财气”,还有“人气”。“这就是金丝皇菊啊,还是第一次见,真漂亮。”“这么大面积的菊花同时开放,真的太壮观了,今天来茶店真是不虚此行。”在地里,碰到了几位慕名前来的游客,他们一头钻进花海里,观赏惊叹、拍照打卡。
茶店镇在做大做强菊花产业的同时,以菊为媒、以花会友、以茶待客,连续举办了九届菊花文化旅游节,以一产刺激三产,用三产带动一产,走出了一条独具菊花之乡特色的振兴之路。
“每年九月菊花盛开的时候,茶店就热闹起来了,花不断、人不断、车不断……村里有人开饭店,有人卖特产,再加上通了柏油路,我准备翻建一下这个老院子,等到老了就在这里喝个菊花茶、写个毛笔字,多好。”在茶店老街专门买了一处院子的郭相才说。
“一朵菊花泡出一杯好茶,清香又甘甜!”茶好客自来,刚刚摘下的金丝皇菊经过烘干杀青、分拣包装,已经在直播间抢“鲜”上市,茶香温润,品不尽的是茶店镇产业发展的绵绵后劲。
-END-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