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洞悉国之重器丨观天测地

文摘   2024-11-01 07:02   北京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我国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进一步提高其发展水平,对于增强中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一直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迄今为止已经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9项,涉及时间标准发布、遥感、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同步辐射、地质、海洋、生态、生物资源等众多领域。在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之际,本期内容邀您一同从空天视野看清部分“国之重器”的宏伟模样。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建设运行,建设始于2011年,并于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启用。它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创了我国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3年10月21日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由313个直径6米的天线组成,分布在直径1000米的圆环上,犹如一颗巨大的“千眼天珠”,将太阳活动尽收眼底。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3年5月30日


上海光源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大陆地区首个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设施。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中线站数量最多、能区覆盖范围最广、实验方法丰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数据源:高分七号

成像时间:2024年8月9日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怀柔科学城的核心装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运行,预计2025年交付使用。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数据源:高分二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3年5月22日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海子山,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强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核心科学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和高能天体演化,并寻找暗物质等。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3年4月1日


中国散裂中子源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建设,法人单位为高能物理研究所,参建单位为物理研究所,主要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动态行为。2018年全面对外开放使用,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脉冲式散裂中子源。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2年10月14日


航空遥感系统营口机库

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建设运行,是国家级航空遥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辽宁省营口兰旗机场,总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是包含遥感飞机、遥感载荷和技术人员的综合运行基地。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 2023年5月29日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建设运行,已形成以北京总部为中心,北京密云站、新疆喀什站、海南三亚站、云南丽江站、黑龙江漠河站五站组网的运行体系,可覆盖中国全部国土和亚洲70%陆地区域的实时数据接收,是世界上接收与处理卫星数据量最多的机构之一,也是我国时间最长的陆地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历史档案库。


(1)密云站


位于北京密云区,于1986年建成运行,是我国第一个民用遥感卫星地面站,使我国拥有了直接获取卫星遥感数据的能力,开创了我国遥感技术和遥感应用的新时代。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 2024年3月13日


(2)喀什站


位于新疆喀什,于2008年建成运行,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邻国等区域,填补了我国西部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的空白。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2年10月25日

(3)三亚站


位于海南三亚,于2010年5月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国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首次伸展到南部海疆。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4年4月1日


(4)丽江站


位于云南丽江,于2024年9月建成运行,卫星数据接收范围覆盖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无固定式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空白,以及中国西南地区对轨道高度500公里以下卫星的实时接收空缺。

数据源:高分七号卫星
成像时间:2024年3月5日


语引导语引导语导语引导语引导语




以上内容由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提供。

空天信息
传递前沿动态、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公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