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低产原因及增产技术
文摘
三农
2024-10-24 04:00
河北
板栗树大约80%以上分布在瘠薄的山地上,由于交通不便和人工成本逐年提高,栗树严重缺肥少水,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改观,远远不能满足栗树正常生长和结果的需要, 干旱年份导致部分大树减产甚至绝产。过去栽培密度一般为150~200 株/hm2,密度小,产量低,前期幼树冠小,覆盖率低;后期树冠过大,内膛光照不足,造成较大的无效区。现在,新植幼树密度普遍加大,但由于密植稀管,缺乏合理设计,产量仍然较低。重栽轻管,低产栗园嫁接改造速度慢、整形修剪技术粗放,造成树冠郁闭,树形紊乱,枝量过多,主要害虫防治不及时,这都严重地影响板栗的产量和质量。除一小部分新植幼树产量较高以外,大部分的栗树产量均低,这是多年低产的主要原因。土壤解冻后及4 月中下旬平整树盘, 在树冠下靠近内侧,挖4~5 个蓄水、贮肥坑(长1 m、宽0.8 m、深40~50 cm 锥形坑),挖坑数根据树冠大小而定,树梢外围2~5 m 以内,坑越多越好。坑内放杂草、树叶, 结合填土每穴施氮肥0.1 kg、磷肥0.03 kg、钾肥0.05 kg,距离地面20 cm时不再填土,留待夏季蓄水保墒。要实现板栗高产栽培,品种起关键作用。在实现良种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栽。大面积的栗园还应注意配置授粉树,板栗自花结实率较高,但异花授粉仍可显著提高结果率。矮化是密植的前提, 密植是丰产的重要措施。但根据板栗树冠过大、寿命长的特性,树冠又不宜控制过小。在生产中,为提高早期产量,一般初植密度要大,土壤瘠薄的110~145 株/667 m2,土壤肥沃、有水浇条件的55~83 株/667 m2,随树龄的增加和树冠的变大,只能通过新措施调整为合适密度。适宜永久的栽植密度应定为333~416 株/hm2。2.4.1 幼树修剪嫁接后1~4 年的幼树长势强旺,易发生旺枝,产量少,主要是分散营养,多抽生结果枝。此期修剪以夏剪摘心为主,每年摘心2~3 次,第1 次在5 月底。摘心要重以促分枝,延长枝以外枝条保留6~8 个芽即可,延长枝长到30~40 cm 摘心, 一般经摘心后可促发3~5 个分枝,第2、3 次摘心分别在6 月底至8月初,此次摘心代替冬季短截。摘心对象是未封顶过长的果枝尾枝,要求摘至饱满芽外,保留长度依空间大小及修剪要求掌握, 以增加顶芽养分积累。2.4.2 成树修剪嫁接后第5 年树势渐缓和,产量升高,此期修剪转为冬剪为主。疏除细弱枝及过密的并生、重叠枝,对保留下来的中长枝适度短截,2 年生母枝顶端着生3 条以上枝的最下部重截, 促发有效枝, 中部中截降低结果部位,顶端过长的中截,小于20 cm 轻截或不截。顶端有2 个有效枝的截下留上, 短截时必须注意剪口下保留3 个以上饱满芽。2.4.3 郁闭园修剪栗园郁闭后, 树冠迅速外移,结果能力下降。这时修剪主要是选留永久性植株。对非永久性树体进行间伐和中度回缩。给永久性树体提供空间, 对永久性树压缩树体高度,培养下部枝组,利用四季修剪缓和树势,轮替更新,使树形紧凑,防止再度郁闭。科学施肥可促进树体健壮, 增强抗性和结果年限,也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2.6.1 秋施基肥落叶后至冬季, 结合深翻施入厩肥、堆肥为主的农家肥,可采用条状施、环状施、全面撒施,每667 m2 施入3 000 kg。2.6.2 适时增施速效肥3 月底4 月初追氮肥,7 月份追施氮、磷混合肥,施肥量按有效成分计算。结果前,667 m2 施氮3.5~5 kg,磷2.0~2.5 kg。结果后,随树龄及产量增加,每年施氮7~8 kg、磷3~4 kg。7 年生进入盛果期后的幼树平均株施纯氮0.4 kg、磷0.2 kg。每年花期前20 d 及花期,进行2 次叶面喷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花期附加0.02%的硼砂。板栗红蜘蛛是为害板栗叶片的主要害虫,一是板栗萌芽前使用3~5 °Be 石硫合剂全树喷药;二是5 月上中旬,第1 代幼虫期喷杀虫剂螨死净1 000 倍液或全树冠喷0.2%阿维菌素2 500~3 000 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