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52亿支付完毕,浙江首富正式退场

文摘   2024-07-19 00:00   山东  


话说最近资本市场里头,国资接手民企这事儿挺火,尤其是新湖中宝的这档子事儿,让人觉得国资这回是真捡了个大便宜。按理说,国资接盘民企往往是亏的多赚的少,但这回衢州国资委算是笑开了花。

新湖中宝这家上市公司,原先的大老板是浙江前首富黄伟,现如今实打实地把控制权交给了衢州国资委。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那时衢州国资分两次拿下新湖中宝28.68%的股权,花了52个亿。乍一看,按照新湖中宝如今140亿的市值来算,这国资好像浮亏了12亿,但是,别急,股市里的账可不能这么算。

要知道,股价那是给股民看的,真正的一级市场交易,那可是看谁出价高。特别是对于新湖中宝这样的公司,账面上总资产1083亿,负债652亿,净资产足足有431亿,这才是硬通货。哪怕股价再怎么跌,哪怕是退市了,这431亿的净资产还是稳稳的,只是流动性差点罢了。

咱们再给这账算算,国资手里的28.68%对应的净资产值是123亿,这样一比,国资其实是浮盈了71亿。当然了,这资产质量也得讲究,一堆商誉、无形资产可不值钱,但新湖中宝的资产多是保值的实物,比如房产、股权,加起来有500多亿,还有400亿的存货,这都是实打实的东西。

而且,新湖中宝的地产项目这两年经营得不错,毛利率还涨了,存货资产的水分也挤得差不多了。更关键的是,它还有400多亿的股权投资,正处于回收期,既能分红又能随时变现,灵活性十足。去年光是分红和股权变现,就回笼了50多亿资金。所以说,新湖中宝这盘棋,国资这52亿投入,换来的可不止是账面上的数字。

话说回来,这事儿对原老板黄伟来说就不那么美了。不过,人家黄伟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年师范毕业,教书育人,后来跨界去卖眼镜,再跨界到股市,炒股票认购证,一路走来,跨界能力杠杠的。从一个眼镜小贩到股市大佬,黄伟的发家史也是够传奇的。

话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刚起步那会儿,手里就攥着那“老八股”,根本满足不了中国股民的胃口,扩容就成了上交所的头等大事。那时候,啥叫网上发行系统?根本没影的事儿。想买新股,你得亲自跑上海江湾体育场排队,那场面,乱哄哄的,差点闹出人命。

监管层一看这架势,脑洞大开,搞了个叫“认购证”的玩意儿。老百姓得先买这证,然后凭证摇号,这样大家就不用挤破头了。1992年,这招一出,效果立竿见影,新股发行再也没出现过现场抢购的盛况,可认购证却成了新的抢手货。

为啥?因为总有人消息灵通,知道一大波新股要来,于是开始高价扫货认购证。这其中,黄伟就是佼佼者,他把卖眼镜赚的钱全砸进去收证,准备坐等升值。道理很简单,新股中签等于白捡钱,证越多,中签越多,钱也越多。

对于普通百姓,认购证成本30块,能不能中签全看命,所以对钱紧的人来说,这东西不那么香。黄伟瞅准这一点,稍微抬抬价,轻松入手。消息传开后,一张证居然炒到了1万块,黄伟这波操作,赚得盆满钵满,第一桶金到手。

1994年,黄伟成立了新湖集团,“新湖系”资本横空出世,他正式踏入资本市场。不久,又一波机会来了——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1995年到期,票面利率9.5%,外加财政部可能的保值贴补。这贴补不确定,就引发了市场的多空博弈,国债期货价格上蹿下跳。

黄伟再次展现了他信息灵通的一面,和魏东、刘汉、袁宝璟等大佬一起,又一次豪赌成功。不过,其他人结局都不太好,唯有黄伟低调行事,至今仍在江湖上。1996年,黄伟进军地产,新湖集团的“地产+期货+股票”三驾马车正式启程。

2000年,黄伟收购上市公司绍兴百大,改名为“新湖创业”,这是他麾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6年,他又连下两城,拿下哈高科和中宝戴梦得(即今新湖中宝)。2009年,新湖中宝合并新湖创业,黄伟跃居胡润百富榜第五,浙江首富的宝座坐实。

但好景不长,从2009年起,黄伟开始莫名缺钱。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他通过新湖中宝减持3亿股,套现10亿左右。2019年后,新湖中宝在地产界边打边撤,一年内卖出多个地块和房产股权,回笼144亿。2020年,又卖给融创一些资产,拿到49亿。

从这一系列动作看,地产这块,黄伟应该是处理得差不多了。那么,他的难题可能就在那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本游戏里,比如他钟爱的期货。玩资本的人,永远嫌钱不够,黄伟如今缺钱的程度可见一斑。

黄伟手中剩下的新湖中宝23%股权,几乎是全质押状态,湘财股份的股权也一样。2023年4月,新湖集团旗下的新湖控股因为还不起新湖中宝的32亿借款,只好把湘财股份的4.29亿股转给了新湖中宝。

都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这也许是黄伟选择迷幻退场的原因之一。从辉煌一时的浙江首富到如今的局面,黄伟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

月之灵兮
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