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瑟·拉青格-本笃十六世梵蒂冈基金会主席耶稣会士隆巴迪神父10月16日,在一场会议中发言,讲述利玛窦神父对福音在中国的本地化作出的贡献。
(梵蒂冈新闻网)若瑟·拉青格-本笃十六世梵蒂冈基金会主席、耶稣会士隆巴尔迪神父10月16日在梵蒂冈举办的一场关于“政治的仁爱”会议上发言,主题为“利玛窦的外交学问”。他强调,利玛窦神父是基督信仰与中国对话的桥梁。
杰出的典范
隆巴迪神父说,利玛窦是首批进入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他跟随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足迹,经过“漫长的不同行程”之后,终于在1601年抵达北京,“为基督信仰的临在奠定了持久的基础”。为了履行服务的使命,他在澳门耐心地学习这个亚洲大国的语言和习俗。隆巴尔迪神父指出,“这种努力了解中国文化并尝试适应它”,进而温柔、亲切地“融入它”,“而不是带著一种优越、僵化和某种意义上粗暴的态度,后来成为了耶稣会士传教方式的特征,在这方面,利玛窦神父是一个杰出的典范”。
尊重与和平
接著,隆巴迪神父指出,这种对中华文明的全面深入地探索使福音“本地化”的过程得以肯定,这与利玛窦神父的态度不无关系,他以一种友爱的真精神,“深切尊重”与他交谈的中国人,并细心聆听他们的问题和意见”。本着这种精神,“利玛窦在科学、伦理领域以及宗教、天主和救恩等方面与他的中国朋友们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直至他去世”。
最后,隆巴迪神父总结道,这位十七世纪的耶稣会士“对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与和平相处的可能性”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这是“东西方之间富有成效的相互尊重和友爱关系的典范,我们可以说,在基督宗教信仰与中国的关系上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