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汤媛媛,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硕专业都是俄语语言文学。
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有舞蹈、瑜伽、游泳、书法、烹饪、中医、周易、旅游、画画、阅读等等。但这些爱好杂而不精,大多浅尝辄止。最持之以恒的,恐怕是在学习这些爱好的过程中,对万物之道、事物规律的体悟、领会,并将其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彼此增益,为职业发展精进、赋能的学习心态了。
因自己的教育经历,加上读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对于人格成长,获取个人幸福,进而胸怀天下,以世界主人翁姿态发挥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性。此外,因为深刻认识到幼小阶段的教育是奠定人一生发展的基石,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成为一名幼小中文老师,进入教育行业。
为拓宽个人视野,从而提升授课能力,我不断走进全国、甚至全球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这段经历逐渐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体会与热爱。
从殷墟博物馆(甲骨文的出土地)里变换万千、只言片语难以详尽其美妙的汉字和龟甲文字所折射出四千多年前商人的占卜文化,到大英博物馆里和《圣经》里大洪水事件高度吻合的考古文物,那些文字的力量似乎穿透了龟甲和泥板,带我穿越古今,塑造出世界久远以前的形状;
从三星堆里造型奇特、展现出古代蜀人奇妙瑰丽想象的青铜纵目人,到印证着《山海经》或许不是神话故事,而是纪实文学的太阳神鸟树,我仿佛看到:极目远眺的古蜀人正在用一棵树来展现时间的概念。这与《圣经》中的生命树何其相似!抽象的时间跨越中外,在一棵具象的树身上生长出别致的形状。
从湖南省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湿尸辛追夫人,到新疆博物馆的楼兰女干尸,再到埃及开罗文明博物馆里的木乃伊,我看到的是人类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对此世与来世的设想。肉身不腐的表象背后人类对永恒的向往让我生出无限感叹与唏嘘。
……
一次次考古探索发现,中华历史不断向更久远的年代里绵延,甚至显露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共享同一个文化根源的迹象。这不禁引发我渴望向更多、更远处的文明分享中华文化,分享自己在其中所体会到的大音希声式的感动的想法,更让我有一种亲自走上世界文化版图的冲动,从而进一步找寻世界人民“本是同根生”的印证;同时,以我绵薄之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共荣。
学习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经历,让我对俄罗斯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寂静天空下大片大片翻涌着麦浪的荒凉土地,带着原始部落野性力量的《春之祭》,真实诉说着灵魂挣扎与直面苦痛的俄罗斯文学,经历了无数苦难却愈发坚韧的俄式灵魂,在冷静自持的外表下热烈真挚的俄式情感……所有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渴望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与它有更深切、更平凡、更生活的交集。
在朋友的推荐下,加上机缘巧合,很荣幸,我进入了圣彼得堡孔子课堂的大家庭,借助国际中文传播平台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亲身感受俄罗斯文化,分享自己热爱的中国文化,参与到国际中文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强调了文学创作的真诚性和道德的正直性。这一概念源自《论语》中的“诗三百,思无邪”,意味着《诗经》中的诗歌都是真诚的表达,没有虚假的成分。孔子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表达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假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