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国门 • 第25期
《文润边疆 百年商埠焕新颜》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红河之畔,有这样一座秀丽边城——河口。自1897年开埠通商、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以来,历尽沧桑,“百年商埠”河口口岸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河口口岸见证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记忆。
云南边检总站河口边检站于1952年正式成立,与新中国风雨同行。该站矢志当好国门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积极探索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国门口岸特色、边疆民族特色的职业文化,充分挖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全国巾帼文明岗”精神内核,着力打造“滇南河口 璀璨明珠”区域移民管理特色的国门文化体系,不断厚植新时代移民管理队伍思想根基。
以底蕴为基强引领
文化建设机制“薪火相传”
“我们有健身房、有球场、有训练场,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加强职业文化培育来提振精神头。”2019年,在该站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站党委班子统一思想,确立了“持续赓续红色血脉,打造河口边检特色文化,凝聚队伍发展向心力”的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该站党委坚持文化建设与中心主业一体部署、统筹推进,立足建站时间长、历史底蕴足、红色资源广等优势,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好驻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百年口岸特色元素,形成了“红色文化不断赓续、职业文化不断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不断创新”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代接着一代干。作为建站时间超过70年的“老边检站”,该站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固化“老边检讲故事”等“老站”特色文化品牌,全警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河口边检人”成为全站移民管理警察内心深处最浓烈的情感认同。
以铸魂为向强硬件
文化阵地建设“华丽蝶变”
走进该站站史馆,一幅巨型浮雕随即映入眼帘,历代“河口边检人”坚守国门的形象栩栩如生,浮雕上方“守好国门 服务人民”八个大字,正是他们为之践行的使命。
近年来,该站不断以铸魂育警为导向,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先后建成站史馆、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文化活动阵地,牵头与地方政府共建警民文化空间、国门文化驿站,形成“馆、展、园、墙、树、石”系列实景教育资源。
“艰苦不言苦,山高志更远,团结齐奋进,责任刻骨里。”该站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了反映“河口边检人”守边卫国的“天梯精神”。
该站聚焦“天梯精神”品牌影响力,打造出集党史熏陶、典型引领、法制教育、廉政文化、组织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天梯党性实践教育基地”“普法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平台,为驻地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优质思政课实践教学场所,生动再现了“河口边检人”披荆斩棘、为“百年商埠”守卫护航的赤诚信仰和奋斗景象。
以搭台为径育青苗
文化队伍建设“春潮涌动”
春节联欢晚会、青年联谊会、红色歌咏比赛......在美丽的瑶乡大地,处处都有该站“文艺轻骑兵”骨干的身影。这是近年来,该站大力加强文化骨干培育的成果。
该站按照“全年有主线、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的要求,打造成届次的“一节”“二会”“三仪式”“四比赛”“五活动”河口边检文化活动体系,搭好“舞台”,鼓励大家当好“主角”。同时,创立“团体基金”,组建篮球、气排球、文学、摄影等8支“七彩警营 魅力边检”文化体育团体,创作60余件文学、影视和文艺作品。
近年来,该站累计开展各类体育赛事170场次,举办演讲比赛、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主题文化活动87场次,斩获各级奖项100余个,移民管理警察在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中增长见识、磨砺技能、增进友谊。
以创新为引塑核心
文化品牌亮点“百花齐放”
长期以来,该站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宣传,积极顺应“互联网+”形势,为文化工作提供更丰富的载体、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充分考量河口“百年商埠”“开放高地”“红河瑶乡”等区域属性,成功打造了“天梯精神”“红河岸畔的木棉花”“国门劲弩”“边检小帅”等各具特色的鲜明文化IP,助推驻地老卡小学成功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19年以来,该站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2000余篇,20余条新闻稿件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热榜,《6岁男孩隔马路向警察父亲敬礼》《天梯巡逻道》《微光照亮少女回家的路》等报道受到广泛关注,获得众多网友为移民管理警察点赞。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河口边检站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继续书写移民管理警察立足国门口岸、深耕文化建设的时代篇章。
供稿:云南边检总站河口边检站
作者:赵国骁 张航
编辑:冶金虎 张晓彤(实习)
初审:刘连胜
终审: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