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大地,春潮涌动。大年初一,记者来到海南三亚博后村,一幅南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亮丽的民居错落有致,多彩的壁画在阳光照耀下色彩更加明艳,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引得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通往亚龙湾的“榕树隧道”网红公路上车水马龙,旁边田野里的作物正拔节吐穗,孕育着新的希望。
作为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春节是博后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和其他民宿一样,“沐光鹿隐”前台也排起了队。它主打圣托里尼设计风格,蓝白相间的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浪漫的地中海沿岸,倍感惬意。“我曾经也是游客,被这边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人文所吸引,就留下来创业了。”老板熊琬茹边为游客办理入住边向记者介绍,三亚是“鹿城”,她以此为民宿命名并精心运营,希望客人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温暖与宁静。年前,她的民宿刚被评为海南乡村民宿“银宿”,春节期间与海口、万宁等地的15家民宿组成“精品好客民宿联盟”,在形成环岛游完美闭环的同时,也导入了稳定的客流。这正是博后村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民宿产业,促进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去年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协助村“两委”联动村内零散的单体旅游业态,开始打造民宿集群区域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我们的‘博后宿集’区域公用品牌已初见成效,知名度不断提升,为村里带来了许多潜在客源,让春节的旅游市场更加繁荣。”博后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胡魁说。
博后村,这个黎族同胞聚居的村落,有着沧桑的过往。由于耕地盐碱化,种植业难有起色,直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村民还是住着茅草屋,2012年人均收入刚跨过5000元。“嫁女不嫁当地汉”,道尽了村民曾经的无奈与辛酸。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博后村,与企业和农民聊发展、话增收,留下这温暖亿万农民心窝的深情嘱托,也为博后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大动力。自此,博后村人鼓足干劲、怀揣梦想,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探索小康之路。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把昔日的名不见经传的传统黎村打造成了“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更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强劲的政策支持谋划发展民宿产业、转型升级玫瑰产业、探索拓展培训产业。2024年,博后村接待过夜游客逾106万人次,乡村民宿旅租累计创造营业收入1.5亿元。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落成为三亚首个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的行政村,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5倍。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博后村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顺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坐落于博后村的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以花为媒,奏响乡村发展新乐章。循着村民的热情指引,记者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沉浸式体验“2025年玫瑰谷新春花田喜乐会”。只见群山环抱的花田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孩子们或在花丛中嬉笑奔跑,或与萌宠逗趣,或忙着创意手工......家长们则忙着解说引导、拍照留念,好一番热闹景象。据玫瑰谷周经理介绍,此次活动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理念,为提升乡村文旅吸引力,强化游客与乡村的情感纽带,特别突出“亲子”主题。精心规划游玩任务线路,串联起花海观光、萌宠互动、手工体验等多元环节,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乡村文旅魅力。萌宠乐园里,梅花鹿、兔子、金鱼等小动物憨态可掬,为孩子们带来无尽欢乐;创意手工区,利用乡村特色材料,激发孩子创造力,也让游客领略乡村传统技艺之美。活动开幕当天,便吸引3000多人次亲子家庭纷至沓来,为乡村带来蓬勃人气与活力。自玫瑰谷扎根乡村,就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改良盐碱地,培育热带玫瑰,发展花卉产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延伸产业链,开发玫瑰深加工产品,拓宽增收渠道;打造文旅项目,让乡村变景区,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还带动周边乡村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范例,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这个春节,玫瑰谷用花香、美景和亲情为八方游客带来了绝佳的体验;更是以其生动的内容展现了博后村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的丰硕成果。
在博后村里,以“博后村,加油!”的呐喊声为激昂前奏,一场极具特色的“村VA”,正作为庆新春的重磅活动,在村委会广场上火热开展,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众多村民前来围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工作人员符帅满脸兴奋地介绍道:“今年已经是我们‘博后杯’6人制排球赛的第六届了,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全市5个区一共有31支队伍踊跃报名参赛。除了精彩的排球比赛,我们还安排了象棋、划拳比赛,就是想让大伙热热闹闹过个年,感受乡村的活力与欢乐。”球场上,球员们全力奔跑、默契传球、奋力扣杀,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激情,挥洒的汗水是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与对乡村发展活力的彰显。观众们的加油声、口令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背景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激昂乐章。这场“村VA”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让村民们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夜幕低垂,烟火气逐渐弥漫在博后夜市。“刚出炉的荔枝木烤鸡,欢迎品尝......”绵延一公里的摊位上海鲜、瓜果琳琅满目、鲜香诱人,选购的游客接踵摩肩。烤肉的滋滋声、摊主的叫卖声、食客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烟火气里年味浓。“茶与海南鸡饭餐厅”的邵斌正在店里忙碌着,炉灶上的火焰呼呼作响。最近他试着将杭帮菜的精细与海南食材的鲜美融合起来,创新了“天涯饮迹”私房菜系列,除夕一推出即大受欢迎,订单一直排到了元宵节。美食为博后的春节增加了浓郁的味道,也逐渐成了老乡们增收致富的“法宝”。博后村的美食产业,是乡村振兴中生活富裕的一个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博后村的村民们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将美食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牌。这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需求,也为村民们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日子越过越红火。同时,博后村还注重食品安全和品质提升,加强对美食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确保美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曾经,博后村人栉风沐雨,携手拼搏出幸福的小康生活;今天,乡亲们一起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走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路;未来,他们必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辛勤的付出开辟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展示自贸港农村、农业、农民的新风貌。
【责任编辑: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