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蔡少芬三胎胎动的视频,胎动很是活跃,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看这胎动一定是男孩了。虽然孩子生出来后确实是男孩,但是仅凭胎动判断男女,真的可行吗?
孩子活动量的大小由脑部控制,同时这也代表着孩子身体需要通过活动获得刺激。就比例而言,男孩会比女孩好动,不过活动量大的女孩子也不少。因此,抛开男孩好动、女孩文静的观念。
不仅仅是胎动,有些孩子出生后,也是手脚动个不停,有的孩子就相对安静很多。有些焦虑的家长,一度怀疑孩子是不是发育有问题。
正确看待孩子的活动量
一直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跟任何人比。
作为孩子的照顾者,每个爸爸妈妈都应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所以呢,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量是大还是小,进而根据孩子的特性适度引导。
切记,不要贸然抑制或改变孩子原有的活动量。
抑制或改变孩子原有的活动量有哪些影响?
对于活动量大的孩子
容易出现反社会性人格。当家长不让他们走动,硬要关住孩子,这就有可能导致孩子攻击性较强,较为叛逆。
容易变成自我、没礼貌的孩子。如果放任孩子不管,就属于纵容孩子,这样就容易我行我素,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等。
对于活动量小的孩子
缺乏肢体活动,影响脑部发育。如果活动量过小,肢体无法有良好的发展,就容易影响到脑部的健康发育。
可能形成压抑性格。安静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就容易忽视。有句老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不善表达、压抑的性格。
如何判断孩子活动量的大小?
家长稍微细心观察下,就很容易区分。
活动量大的孩子
好动的孩子,动作快、坐不住、根本没有安静的时候,吃饭、洗澡、睡觉、换尿布等,无论哪项都是大工程。
爬行阶段的孩子,翻箱倒柜更是不在话下,一眨眼的功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东西“全凭他调遣”。
不仅如此,好动的孩子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即使睡觉也会变换不同的妖娆睡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活动量小的孩子
这类孩子在家长眼中就是天使宝宝,也是他人眼中的“别人家孩子”。无论喝奶、洗澡、换尿布,都很容易,不会出现上述累倒爸妈的现象。这类孩子睡眠时间相对较长。
活动量大小不同,爸妈如何正确引导?
活动量大的孩子
既然孩子活动量比较大,那就创造机会让孩子消耗精力。如果一味制止,孩子会表现焦躁不安,更加难以安抚。
适合1岁以下孩子的活动:在床头放置玩具,让孩子可以手拉着玩或者脚踢着玩,玩具最好能发出声音(健身架就很不错);当会爬行的时候,可以丢东西让他捡,刚开始不要扔的太远,当孩子将捡起的东西给你时,要对他说声谢谢。
适合1岁以上孩子的运动:当孩子会走的时候,多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是踢球、玩球这类比较消耗体力的活动。
让宝宝走地垫或走直线
将地垫铺成直线,让宝宝爬行或者走路。2岁以后可以练习走直线,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跟孩子玩耍。
让孩子玩积木或者看书
当精力消耗一部分后,可以给孩子安排上比较安静的项目,时间不用太长。当孩子不耐烦的时候,再次选择消耗体力的活动。
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习惯
睡前一个小时不要再做激烈的活动,或者在此之前将孩子的精力消耗掉一些,避免因为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
活动量小的孩子
既然孩子不爱动,家长就需要想办法主动提供刺激,让孩子动起来。
抚触、被动操以及主动运动
洗澡后,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进行抚触、按摩;日常多注意锻炼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等;在运动的时候,还可以跟孩子多说说话,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依恋,还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陪孩子一起运动
等孩子会爬、会走后,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运动。如拿着玩具在前边逗引孩子,或者在后边追赶孩子爬行或者走路。
多进行户外活动
多带宝宝出门走走,接触事物、同龄小朋友多了之后,慢慢会增加自己的运动量。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活动量小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循序渐进。
总结,不要因为是男孩就刻意放任运动,也不要因为女孩就限制孩子的活动。根据孩子的特异性来正确引导,才能让他健康快乐成长。
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活动量大的孩子,尽量让体力比较好的一方大人照顾,不至于“拖孩子后腿”!
你家孩子活动量大还是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