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焦虑的3个好习惯,送给很累的你

情感   2024-11-13 20:30   北京  
作  者:张小贝&恋小暖
来  源:帆书(ID:readingclub_btfx)

当今时代,焦虑好像成了社会性话题,离不开,逃不掉。

年轻人为了升职加薪拼命熬夜加班,女孩们为了更符合大众审美使劲儿减肥,宝妈们为了孩子拥有更好的前途,花式鸡娃……

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但却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尴尬境地,甚至越来越恐慌。

而《焦虑自救手册》告诉我们:

看透焦虑的本质,找到焦虑的根源,才能开启不疲惫的人生。




一个人焦虑的本质:把过标配的人生当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

它的意思是:在社会环境中,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社会标尺,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样的事。

如果偏离社会时钟,就会被人评头论足。

这种社会标尺,通常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十六七岁,正是读书的年纪,你成绩不好,就会产生焦虑;

二十多岁,正是谈恋爱的年纪,没有恋人,就会产生焦虑;

年近三十,父母会催婚,你不想结婚,就会产生焦虑;

三十出头,事业稳定,成家立业是标配,如果没有,就会产生焦虑……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张照片,狭隘地定义了低配、标配、高配、顶配的生活。
 

我们看着周围的人按照俗世的标准前行,就会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我也要那样。”

然后,焦虑的情绪就会无限蔓延。

焦虑的本质,就是因为把标配当成了人生目标。

为了过上“标配”的生活,人们节衣缩食、负债累累,一步步活成了焦虑的提线木偶。

很喜欢一句话:

你本来是一只狮子,要学会的是威武地奔跑,却被一条善于游泳的鱼引发了焦虑,多么得不偿失?

人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守好自己的节奏,才是真正的勇敢。




让你累的不是生活本身,是过度焦虑

精神病学家哈德菲尔德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大部分的疲劳现象都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来源于精神或情绪状态。


朋友大山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工作忙碌是常态,但大山坚持了3年多。

后来大山升了职,成了项目经理,按理说该是高兴的,但大山却总嚷着累。

客户找他,他说:“客户又要改需求了,真累。”

领导叫他开会,他说:“又要做报告了,真累。”

就连年底做总结发奖金,他也说:“一年到头就这点钱,这么多事儿,真累。”

有人问大山:“以前工作忙,也没见你喊累,现在当领导比以前干的活少了,怎么还天天喊累呢?”

大山说:

以前是身体累,睡一觉就缓过来了。现在是想得多,心累。

每周的考核没完成,他急得吃不好睡不好,满脑子都是工作。

和朋友聚餐吃饭,他提不起精神,聊的都是工作上的烦心事儿。

每个月都定目标,不管能不能完成,功利心太强的他都会烦心懊悔,埋怨自己定高了或定低了。

到了上班时间,他又提不起劲儿工作,沉不下心,有时大山甚至觉得自己活得失败没有价值。

其实大山的累,不是生活和工作本身,而是过度焦虑。

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定下一个个高目标,被生活操纵,被焦虑牵着鼻子走,没有激情,只剩疲惫。


就像《焦虑自救手册》 中有言:

如果你一直饱受焦虑的困扰,这不是性格弱点,而是大脑的编码和设定出了问题,你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人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一张一弛,有的放矢,才能消除疲惫,稳步向前。




破解焦虑的钥匙,送给很累的你

打开朋友圈,不是晒收入百万的“成功者”,就是吐槽生活困难的“负能量者”,自己像是边缘人。

打开资讯平台,不是985重本毕业生,就是百万收入的创业者,自己像是废柴。

其实毁掉你的,不是环境、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种种焦虑。
生活本已经艰难,别给自己找借口垂头丧气。

在《焦虑自救手册》一书中,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破解焦虑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改变想法。

不管是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健康焦虑障碍,还是社交焦虑障碍、升学升职焦虑,我们首先都要改变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不要抗拒恐惧,也不要期望自己一下子成功。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大家怎么样想你,其实都没有你自己怎么想你来得重要。

接纳自己的所有恐惧焦虑,告诉自己这并不可耻。

接纳自己,减少认知失调,改变想法,才能告别焦虑。


第二把钥匙:即刻行动,告别完美。

心理学上有一条原则:行为可以改变并塑造一个人。

即刻行动不但能减少焦虑,还能让人告别万事完美的幻觉。

王朔先生有一篇特别火的短篇小说,叫《我是你爸爸》。

小说中的爸爸是个想象派,他每天晚上吃完饭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在写字台上铺好草稿纸,准备一支笔,告诉儿子他要写作。

但儿子从未见过爸爸写过一个字。

儿子和爸爸吵架,问他:“为什么你从来不写字?”

爸爸说:“我还没酝酿好,我要构思一个完美的东西。”

就为了这个完美的作品,爸爸一辈子没写一个字。

与其在幻想的未来中焦虑不安,不如即刻行动,从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安慰自己。

要知道,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完美。追求完美,只会让人迷失。


第三把钥匙:活在当下,乐观一些。
被焦虑困扰的人,即便没经历过创伤,也会对未发生的灾难产生恐惧。

而破解内心焦虑的钥匙之一,就是保持乐观,活在当下。

霍金17岁考上剑桥,却在21岁的时候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

那是的他整日焦虑不安,还经常失眠,后来他梦见自己虽然瘫痪在床,但还是用物理学帮助了很多人。
于是霍金真的“站”了起来,摆脱了焦虑的心态,在轮椅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活着》中说: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中的各种焦虑,都来自于对过去的悔恨、对未来的担忧、对环境人事的焦灼。

活在当下,才能由内而外生出欢喜和勇气。





写在最后

人之所以产生焦虑,本质上是因为认知与现实的偏差。
《焦虑自救手册》告诉我们,在焦虑情绪中我们可以自救:“一切终将会过去”。

接纳所有的恐惧与情绪,与自己和解,让焦虑顺其自然被破解。

希望你努力,但也别焦虑,不为物役,不被他人累,你和生活的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中。

点个「在看」,不焦虑的心灵,才是对抗生活最好的利器。 

作者:张小贝&恋小暖,来源:文章来源于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读书点亮生活。

*此图文转载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广联系】欢迎勾搭
微信:507003742
电话:18681827897

示弱不是真的弱小
逞强也不是真的强大
同意的
点赞+在看

她说她看
生活不美好,但我希望你一直美好。【互动吧领票官方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