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最好的关系,都抵不过舒服二字

情感   2024-11-04 20:00   河北  
作   者:慕石
来   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但在日常生活中,付出和得到爱,并不是那么容易。

靠得太近,怕伤害;拉开距离,怕失去。

我们知道彼此之间要有界限,然而界限的度该如何把握,值得思考。

读了伍绮诗的《无声告白》,对爱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爱,是没有负担。

知乎上有这么一句话:

真正的爱,不是委屈了谁,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时相遇,你我都是自由的。

这世上最好的爱,就是无条件地欣赏与接纳,不用刻意讨好,不必牵累羁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活。




爱不是委屈自己,活在他人期待里

毕淑敏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別人喜欢而存在的 。”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属于自己的喜好,并不是他人的替代品。

主人公莉迪亚从小聪明、伶俐,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是父母最爱的孩子,可以说是掌上明珠。

但是,在她刚过完16岁生日时死了,而她的家人们却不知道。

他们根本不相信,莉迪亚会自杀。

她那么乖巧懂事,又那么敏感,家人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她知道自己的成绩、社交和理想都直接影响着父母心情,决定全家人的情绪。

母亲希望她学医,她就不停地做计算题、翻阅厚厚的医学书籍。

要知道,她看着它们,恶心得想扔掉。

但她不能,这些都是母亲倾尽全力的心血,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

父亲喜欢女儿多交朋友,成为社交达人,莉迪亚就每天假装给朋友们打电话,还扮演去参加各种舞会。

她对此都不感兴趣,甚至觉得自己是小丑。

只因父亲看到她这样会开心,她努力去达成父亲的心愿,逼迫自己融入人群。

伴随着莉迪亚长大的,只有深深的、长长的压抑。

她的痛苦无人知晓,她的委屈无人倾诉,只能和着泪水吞进肚子里。

如书中所说:“她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

习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曲意讨好,带着厚厚的面具,最终会失去自我。


莫言曾说:“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

表面看起来一团和气,实则内心却早已分崩离析,脆弱得不堪一击。

莉迪亚有个依靠的哥哥,因为哥哥理解她,同她一样能看到这个岌岌可危的家。

不久,哥哥考上大学,当录取通知书寄来时,莉迪亚彻底崩溃了。

她愤怒地撕碎,不想哥哥离开,不想这最后的安慰和依赖都没了,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

就像席慕蓉所说: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

失去了所有支持和理解的莉迪亚,一个人来到湖心,弃船跳进水里,想在水中找到那种自由和安宁,找回真正的自己,却忘记不会游泳,溺水而亡。

莉迪亚的悲剧在于:她为了爱,活在他人期待里,最终迷失了自己。

尼采说:“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与其绞尽脑汁想着活成他人期待的样子,倒不如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爱你的人,从来不希望你受伤。

只是莉迪亚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假笑,粗心的父母也就信以为真了。

人与人最好的关系是相处不累,不必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如书中的那句经典:“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爱不是牺牲他人,困于自己执念里

谈到爱,母亲玛丽琳的故事不得不提。

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外科医生,学习成绩优异,做好了向医学院进军的准备。

大三那年,她遇到了华裔教授詹姆斯,对其一见倾心,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计划赶不上变化,玛丽琳意外怀孕了,不得不终止学业,回归家庭。

但她心中依然渴望成为医生,为了实现理想,她狠心离开丈夫和孩子,到外面租了公寓,报名社区大学,决定完成学业。

她走时并没有跟家中任何人打招呼,商量过此事,而是直接走人,突然从他们生活中消失不见了。

她认为家人没有她,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事实并非如此,如文中所说:“母亲的失踪无声地噬咬着他们的心,那是一种四处蔓延的钝痛。”

孩子们上学时周围充斥着窃窃私语,还有迎面撞上的同情目光;在空荡荡的家中,听到父亲穿着软橡胶底鞋,在地板上溜达声。

是的,丈夫詹姆斯的心隐隐作痛,给警察和所有邻居打了电话,却忘记了当下要做的事。

他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发呆。


玛丽琳的学医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她又怀孕了,再次返回家中。

这次,她把自己的全部野心和梦想,都寄托到了女儿莉迪亚身上,当作另一个自己。

严格控制莉迪亚的日常生活,严苛敦促莉迪亚的各科学习,甚至餐桌上也要回答问题,真是无孔不入,密不透风,逼她成为一个听话的乖乖女。

有一次,女儿物理考试不及格,她大发雷霆,全家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浓云密布。

直到女儿身亡,玛丽琳陷入无限悲伤中,无法释怀,终日以泪洗面。

她将一腔怒火宣泄在詹姆斯身上,喋喋不休地指责和埋怨,一句接一句带刺的话语,深深刺痛了丈夫的心。

詹姆斯本身也有过错,他困于自己不合群的执念里,眼中看不到妻子的梦想。

那时,妻子玛丽琳申请做医学研究助理员,他拒绝了,理由是等他成为终身教授,就不缺钱了。

这根本不是缺钱的问题,两人之间早已有了隔阂。

后来,詹姆斯出轨了女助理。

有句话说:“生命真正的悲剧,源于自己内心的偏执。”

一念执着,耗尽心血,万般伤痛。

爱从来不是牺牲他人来成全的,真正的爱应该是互相成全。

如果你的梦想要靠子女委屈来实现,要让伴侣牺牲来补全,那么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太过残忍。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以爱之名强加控制,一定会适得其反。

不能因为爱,就毫无顾忌地突破底线,给所爱的人增加负担。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怀有一颗平常心,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坦然接受,不困于自我,不束缚他人。




真正的爱,是彼此之间没有负担

《无声告白》中,一家人的生活看似融洽,实则伤痕累累,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无声的忍受。

玛丽琳为了弥补自己的人生遗憾,给家人造成难以愈合的伤痛;

詹姆斯遭受种族歧视,困于自我执念里走不出;

女儿莉迪亚承受着父母双方的压力,喘不过气来;

儿子拼命读书考大学,想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家;

小女儿一直是个“隐形人”,孤单又敏感。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伤痛,每个人都无处宣泄。

我们愿意为爱承担一切后果,可是,爱的倾斜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直到女儿莉迪亚的死,才换来所有人的沉默和思索。

大家终于彻悟:真正的爱,从来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和绑架,而是给予对方选择的自由,彼此之间没有负担。


生活依旧在继续,日子仍然要向前。

玛丽琳放弃幻想,重新拥抱现实,不再转嫁理想,珍惜眼前人;

詹姆斯开始与妻子敞开心扉交谈,正视自我,改变心态;

儿子压抑的心结打开了,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小女儿享受到了亲人的关爱,变得自信大方起来。

他们永远记得莉迪亚,在人生中每一个温暖瞬间,都会想念她。

这个夏天,以及以后的很多年,玛丽琳一家人都温柔相待,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隐瞒彼此,舒适自在,空气中弥漫着甜蜜温馨的气息。

想起顾城的那首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对自由的渴望是人性的需要。

真正的爱,就是给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明明深爱着对方,却维系不好这段感情,渐行渐远;而那些看起来淡淡的,互不干扰的感情,反而愈发长久。

只因,我们需要建立自我认同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即活在舒适环境里,找到舒服关系,才能持久。

心理学上有“交往适度定律”理论,这个“适度”,就是给彼此留有自由空间。

雨果曾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因为你是你而爱你,或更确切地说,尽管你是你,有人仍爱你。”

生命需要爱和自由,不妨多留些空间给对方,也给自己,太亲密是负担。




故事的结局,虽然充满遗憾,但还算比较温和。

从中可以看出,唯有爱才能维系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完成他们各自的心灵重建。

爱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不仅是内在需求,也是我们拥抱和给予的能力。

真正的爱,是你我都能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和谐共处,没有负担。

有句话说:“世间所有的关系里,都抵不过舒服二字。”

你相信我的爱,我懂得你的情,各自追逐着各自的梦想,但不妨碍我们相亲相爱。

人生路漫漫,愿我们的爱,都不是委屈谁而成全的,而是自然舒服、令人心安。

作者:慕石,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此图文转载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广联系】欢迎勾搭
微信:507003742
电话:18681827897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
对自由的渴望是人性的需要
同意的
点赞+在看



她说她看
生活不美好,但我希望你一直美好。【互动吧领票官方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