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张对比图:小孩子的社交最残忍,“毒友谊”一定要早发现早远离

教育   2024-11-10 21:43   江苏  


“毒朋友”的危害堪比毒药,你无法替代孩子社交,所以一定要教孩子识别真朋友,远离毒友谊。

  
作者 | 李核桃
那天女儿放学后,红着眼圈问我:“妈妈,能不能给我50块钱?”
女儿说,同桌想在期末考试时抄她的卷子,而且说“不让抄就不跟你玩,除非你给我50块钱”。
我既心疼,又愤怒。
不是我小题大做,而是这个同桌真的“有毒”。
开学第一周,她就嘲笑女儿胖,给她取外号“肥猪”。
女儿偶尔不举手发言,又嘲笑她“胆小”,或者说她“笨蛋,这么简单都不会!”
孩子间的这些恶作剧看似不值得一提,可看到女儿每次都被弄哭,连性格也变得更沉默了,我就怒不可遏。
更让我心疼的是,女儿担心同桌以后不跟她玩,还战战兢兢地说“要不明天就先给她50块钱吧……”
我长叹一口气说:


“她都让你这么难过了,为什么还想着跟她玩?妈妈宁可你没朋友,也不能交这样有毒的朋友。”



毒朋友,


摧毁孩子阳光健康的内心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遇到一个“毒朋友”,无异于一场灾难。
网上看到一个妈妈吐槽:我女儿被小伙伴欺负了,明明很难过,还要去讨好对方。
经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给小伙伴,新买的玩具没玩几天也送给她。
就是因为这个小伙伴经常用“你再不怎么样我就再也不跟你玩了”来对付女儿,每一次都把她弄得很伤心。
更可气的是,两人和好之后,这个小伙伴还对女儿说“我原谅你了”。
于是女儿又为她的“大度”感激涕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错。
为了能玩在一起就容忍对方的无礼,看似是自家孩子没骨气,其实是受“毒朋友”的荼毒所致。
美国心理学家艾琳伦纳德博士指出,“毒朋友”最危险的地方在于:总有办法让人感到自卑、焦虑、不舒服,从而侵蚀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损害他的心理健康。
演员马思纯曾患上抑郁症,严重时气喘、腿软、眼睛也看不见,需要一直吃药,而这与她学生时代遇到过的“毒友谊”不无关系。
中学时代,她有点胖,有个女孩经常挤兑她、讽刺她。
她写的信,被女孩在班里当众朗读,丝毫不顾及她的隐私。
她喝的饮料里,有时会也被恶作剧,偷偷放入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
这段经历让她在交友时总是顾虑重重,不敢轻易相信别人。
孩子的世界虽小,烦恼却不小。
毒朋友即使没干什么惊人的坏事,哪怕只是搞一些恶作剧,就足以摧毁孩子的内心了。



毒朋友,带坏孩子的品行
有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
电影《少年的你》的徐渺,看起来乖巧听话,谁也没想到她竟然是霸凌的帮凶,间接逼死过同学。
她经常跟魏莱、罗婷这些“不良少女”混在一起,组成三人帮霸凌弱小。
她明明对同学心生不忍,可如果不做帮凶,就会被魏莱这个所谓的“朋友”欺负。为了稳固这段“友谊”,她只能随波逐流。
电影的最后,她背上了处分、在高考当前时险些被开除,家长急得给老师下跪,求给她继续求学的机会。
年少时犯过的错还有机会弥补,但若没学过交友之道、识人之明,长大后难免误入歧途。
比如前不久因敲诈霍尊而被抓的陈露,就与“毒闺蜜”王萌不无关系。
王萌在这场勒索案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
王萌建议她“不要替男人省钱”,于是分手9个月后,陈露向霍尊索要巨额精神赔偿。
王萌还懂得利用剪辑颠倒是非、玩文字游戏,自诩“内娱第一营销鬼才”。于是陈露学会在“小作文”中恶意P图、撒谎。
从曝光视频来看,勒索谈判当天,王萌的措辞也更狠绝、更具有引导性。
事情闹大后,王萌还唯恐天下不乱,煽风点火刺激霍尊报警。结果霍尊一方真报警了,陈露被抓。
英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鲁道夫·谢弗说:


“同伴友谊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有些时候甚至会超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走出家庭,朋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行为和性格。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毒朋友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轻则带坏孩子的品行,重则带来牢狱之灾。
毒朋友,危及孩子的一生
杭州有个叫小兰(化名)的女孩,梦想考入某传媒大学,高考查分之后本来能录取,但却没有。
她给招生办打电话才知道,有人用她的账号登录志愿填报系统,篡改了她的志愿。篡改者就是她的好朋友小柯(化名)。
问及动机,小柯说:


“我这都是为她好呀,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了,我希望她这次录取不了再高复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学,我是一片好心……”


她的好心,害得朋友十年寒窗却名落孙山。
这样的“好心”,想想都令人心惊!
有些毒朋友,甚至能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让孩子付出生命的代价。
比如帮助朋友处理情感纠纷、关键时刻却被朋友抛弃以至客死异乡的江歌;
被朋友带去酒吧任由陌生男子侵犯、最终落水溺亡的李心草;
被闺蜜带去吃夜宵、而后被闺蜜朋友灌得不省人事并侵犯致死的四川17岁女孩唐丽……
听过一句话:相比较陌生人突然露出的狰狞面孔,我更怕身边最信任的人笑着闹着,却突然戳你一刀。
毒朋友之害,远胜于一个狰狞的陌生人。
后者虽然危险,但更能激起人的警惕之心。而前者打着“朋友”之名,却行着“伤害”之举,让人防不胜防。
教孩子远离毒朋友,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识人”


也许有家长会说:既然毒朋友的危害这么大,不让孩子跟他玩不就行了?
但孩子未必听大人的话,尤其是女孩,天性爱结伴玩耍,即使被“毒朋友”欺负了也不想轻易放弃。


与其逼迫孩子别跟“坏孩子”玩,不如引导他学会鉴别友谊,保护自己。
  • 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早发现早干预


电影《我们的世界》中的女孩李善经常闷闷不乐,妈妈好奇之下询问时,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小孩子会有什么(心)事?不就是上学、读书、跟同学玩而已……”
他根本没发现女儿脸上的伤疤,那是被毒朋友宝拉挑唆与人打架所致。
更不知道,女儿为了讨得宝拉的欢心付出了什么:替她做值日、为她编手链、送她小礼物……什么都听她的。
可换来的是宝拉的戏弄、欺骗、嘲笑。
小孩子虽然单纯,但却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恶意,更容易伤害他人。
所以家长平常要多关注自家孩子一举一动。
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出了“毒友谊”的一些典型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


  1. 这段友谊让孩子难过、哭泣、自信心下降,甚至产生厌恶自己的想法;
  2. 孩子会忍不住讨好毒朋友,勉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甚至被要求“做坏事”以示忠诚;
  3. 孩子的想法,总是不被毒朋友重视,还经常被毒朋友嘲笑、轻视、贬低。
家长若发现孩子有以上社交情况,要及时干预,及早帮孩子脱离毒友谊的漩涡。
  • 引导孩子远离不舒服的关系


孩子阅历有限,没有分辨真假友谊的能力,家长还要让孩子明白:“让人不舒服的关系都是错的”。
孩子小时候,可以为他讲一些有关平等交友的小故事,绘本《不要随便命令我》《你不能欺负我》《我最好的朋友小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自己的尊严、物品、身体等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朋友也不可以。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的唠叨和干涉难起作用了,这时候给孩子一些善意的提醒就行了。
李玫瑾教授给过一个话术:
先把这个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点出来,如:“他说脏话,你知道吗?”
再告诫孩子:“你们可以做好朋友,但有些事不要受他影响啊!你可以想办法影响他,让他变成你这样的好人。”


以孩子感到舒服的方式引导,他才更能接受家长的建议。
  • 帮助孩子认识真正的友谊


很多孩子不懂拒绝,即使被伤害也不舍得放弃毒朋友。所以家长还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样的。
外网曾做过一个对比分析图,教孩子鉴别“真友谊”与“毒友谊”的8个区别。
1.真朋友祝贺你的成功,毒朋友嫉妒你的成功。
2. 真朋友知道你也需要个人时间,毒朋友却让要你随传随到。
3. 真朋友会帮你保守秘密,毒朋友却宣扬你的隐私。
4. 真朋友关心你,毒朋友却针对你、打击你。
5. 真朋友喜欢跟你交换想法,毒朋友只想赢了你。
6. 真朋友想你时就联系,毒朋友有事需要才联系。
7. 真朋友接纳你,毒朋友却想控制你,让你全听他的。
8. 真朋友尊重你、珍惜你们的友谊,毒朋友很容易对你发脾气。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健康的友谊是让人舒服的,双方地位平等、能互相促进、彼此获益,而不是令人难过、不安。
  • 重视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


有时候,孩子宁可委屈自己也要跟“毒朋友”一起玩,这时候就要家长去了解原因了。
《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那么聪明,可他性格孤僻、没有朋友。妈妈还让他“以学习为主”,认为“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
孤单的他就特别渴望友谊,所以当严良和普普这两个“坏小孩”闯入他的世界时,他欣然接纳了。
“毒朋友”身上往往有一些吸引孩子的东西,比如敢打架斗殴、社会经验丰富,或者拥有一些孩子缺少却渴望的东西。
及时觉察孩子的心理诉求,填补他的需求漏洞,“毒朋友”才会对他失去吸引力。
中国司法制度奠基者谢觉哉在《交朋友的道理》里指出:
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就随着好了;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就随着坏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择交”;要交“益友”,不交“损友”。
孩子的交友原则亦是如此。引导孩子“交益友”、“不交损友”,这是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交朋友时,我劝你做个“势利”妈妈。
只要是为孩子好,“势利”一点又何妨?
毒朋友害人一生,好朋友让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和谁一起玩,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欢迎转发、评论和点赞


育儿|教育|心理学|情感


你好,我是可可爸

欢迎一起交流



可可爸爸
做好父母,需要强大的自我意识,自我成长的意愿,然后像母狮一样充满力量,捍卫自己的孩子。 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