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15条肠癌复查的救命经验,让癌细胞无处藏身!

健康   2025-02-05 08:24   河南  


说到复查,想必肠癌患者都不陌生,但是什么时候该复查?复查的时候又应该做什么项目呢?

别着急,接下来觅健科普君就为大家好好说说复查随访那些事。


  01  

复查的意义是什么?


复查随访能够评估治疗方案对肿瘤患者的疗效,以及监测复发,也就是将癌细胞“监控”起来。


如果不重视复查,等到身体感觉不适时再去就诊,很有可能癌细胞已经悄悄复发转移,同时也让肠癌患者失去了最佳抗癌时机,所以复查随访必须贯穿肠癌治疗的始终。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肠癌常规复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


血常规是通过看血细胞的数量变化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主要的项目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等。


这些指标对于观察患者的自身耐受情况、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物质,其主要来源为肿瘤细胞代谢产物、分化紊乱的细胞基因产物以及肿瘤宿主细胞的细胞反应性产物等[3]


对结直肠癌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有研究显示,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CA19-9和CEA均较良性的结肠病变明显升高,提示其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4]。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CEA和CA19-9对于治疗后随访和复发检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当CEA高于正常值5μg/L、CA19-9高于正常值3.7万U/L时,应谨防肠癌的发生或复发转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多数肿瘤标志物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联合检测准确率更高,但仅仅依靠这一检查并不能确诊。因此,相关指标升高的觅友无需过分恐慌,配合医生尽快完善进一步检查才是重中之重


3.肝功能


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肝脏病变、肝脏受损情况及肝脏功能状态,包括以下三大类:


蛋白质类


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均可在肝脏中合成,肝功能异常后以上指标均会受影响,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白蛋白在癌症存在受到消耗时亦会降低;

酶类


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大量肝细胞内酶释放入血,因此血中含量升高;

胆红素类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异常代表了肝脏对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疾病。


由于肠癌患者易发生肝转移,影响肝功能后会出现以上指标的异常,同时,肠癌化疗药使用后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因此也可作为评估化疗药副作用的一项检查。由此可见,肝功能作为常规检查,也是肠癌患者必须复查的项目。


4.肾功能


肾功能也是需要复查的指标。由于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需要经过肾脏代谢,这无疑增加了肾脏的负担。

此外,对于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会导致下肢循环不畅,影响肾脏正常的代谢功能,可能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等。因此,应定期复查肾功能,以便能在早期发现症状,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


5.大便隐血检查


这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用于检验肉眼不可以见的少量出血。因这个实验简单快速且无痛,因此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


如果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呈阳性,那么就提示消化道慢性的出血,需要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同时,也作为肠癌患者术后经常复查的一项指标,大便隐血试验多次复查呈阳性,需警惕肠癌的复发,不过需要排除食物、痔疮等因素。


6.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一般包括腹/盆腔超声、胸部X线、腹/盆腔CT和核磁共振(MRI[2]


7.肠镜检查


结肠镜对肠癌具有确诊价值,通过结肠镜能够直接观察全结直肠肠壁、肠腔改变,并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取活检可获确诊[2],在《2023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全结肠镜+检查为结直肠癌诊断的Ⅰ级推荐[6]


8.其他


其他常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


  03  

不同肠癌患者有哪些复查重点?


1.年龄较大的肠癌患者


年纪较大(60岁以上)的肠癌患者因为身体自然衰老和抗肿瘤治疗等因素,可能会出现骨密度降低、骨脆、骨质疏松等问题。


因此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一般建议1年1次,并根据医嘱补充钙和维生素D,日常可以晒晒太阳,注意避免暴晒。


图片来源:摄图网


2.使用免疫治疗的肠癌患者


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肠癌患者需要及时监测免疫治疗特有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rAEs),也就是由于免疫系统被激活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比如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肺炎、 免疫性肝炎以及免疫性心肌炎等[1]


部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虽然少见但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致命。因此,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规检查外,还建议检查[1]


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


垂体和肾上腺:早晨8点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cTn)、利钠肽(BNP)、肌 红蛋白(Mb)或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D‑二聚体。


3.预防复发转移


存在高危因素的肠癌患者需要在术后或治疗期间及时进行监测,预防癌细胞“卷土重来”。


头部CT/MRI:判断有无脑转移,有头晕、头痛、喷射性呕吐、癫痫等症状时建议检查。


PET-CT:可用于检测全身的复发转移灶,但不是常规的复查项目,一般在医生临床综合判断下选择性使用。


骨扫描检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必要时可以进行全身骨扫描。


  04  

复查时间怎么安排?


一般建议肠癌患者在2年之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两年以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期间也可以根据医嘱、身体状况和上次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另外,肠癌患者在术后5年以后,复发风险会相对下降,复查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但也要保证至少1年1次。


肠癌患者随访频率以及项目如下所示[6]


  • 病史和体检,每3~6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 监测CEA、CA19-9,每3~6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 腹/盆腔超声、胸片,每3~6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总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 腹/盆腔CT或MRI,每年1次;


  • 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随诊检查出现的结直肠腺瘤均推荐切除。


  05  

复查须知


1.复查前准备


在就诊时要提前挂号,准备好病历资料、医保卡等,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及在此期间是否接受过任何的其他治疗。部分检查需要空腹,患者要注意前一天早休息,检查前不进食,少饮水等。


2.反馈身体不适


别忘了反馈身体上的不适,例如新增的疼痛、乏力等;若是出现了失眠、皮疹、腹泻等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也要和医生及时反馈。

如果害怕自己就诊时忘记了要咨询医生的问题,不妨先用笔记下来,待就诊时给医生看。


图片来源:摄图网


3.调整心态


复查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调整好心态,避免焦虑影响到睡眠。如果还是非常紧张,不妨向家人朋友和病友倾诉,或是让家人朋友陪同复查。还可以多看一些抗癌明星的事例,建立对肠癌的正确认知,摆脱不良情绪


总结



复查是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只有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做到正确应对。肠癌患者的复查结果一定要记得反馈给主治医生,切勿自己乱想造成心理压力哦~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抗癌

联系我们:laodu-shazi

胃与肠科普
原名“胃肠病”;靠谱的医学科普——科学、严谨、专业、通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