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兴阿拉善提升产能以来,纯碱市场便被现货经营者和期货投资者普遍视为“过剩”产品。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人们不禁要问:已经过剩的纯碱市场是否还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在我看来,尽管从基本面的角度分析,纯碱的未来市场可能仍面临下行压力,但在期货与现货结合的贸易模式下,许多传统的现货价格变动规律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宏观环境的变化、上游企业的定价策略等因素都可能对纯碱市场的未来走势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这需要投资者和现货经营者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警觉。
据11月首周的数据显示,国内纯碱产量为71.03万吨。在需求侧,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对纯碱的周度需求量合计为33.64万吨,而轻碱的国内周度需求约为27.5万吨,加之约2万吨的周度净出口量,综合计算后,国内纯碱市场在该周期内过剩约7.89万吨。这一过剩状况与库存的持续累积,使得纯碱行业正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纯碱市场的价格波动并未如预期般顺畅下行,这主要归因于期现贸易模式的兴起与影响。
自2019年纯碱期货品种上市,至2021年期现商大量涌入期现结合贸易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历了多轮磨合与融入,并逐渐被行业内的传统上下游企业所接受。在期现贸易模式下,市场对上游生产企业的利好预期能够迅速转化为现货端的销售增长,进而推动生产企业提高出货价格或进行封单操作,进一步激发市场情绪。因此,尽管供应过剩的问题依旧存在,但市场价格波动的模式却变得更为复杂与难以预测。对于现货从业者而言,市场的运行规律似乎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至11月11日,国内纯碱企业的库存量已达到164.38万吨,而11月首周的中游社会库存量为33.6万吨,两者相加,上中游的库存总量达到了201.1万吨的历史新高。然而,在当前的期现贸易模式下,市场更加关注拐点的变化而非单纯的库存水平,因此库存的绝对位置仅作为市场行情判断的参考之一。
对于当前的纯碱市场而言,供应过剩无疑是最大的市场压力。按照每周过剩7.89万吨的速度计算,要实现供需平衡,需要停产约370万吨的产能,这对于整个纯碱行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
此外,期现商的参与也为纯碱市场带来了“蓄水池”的功能。在蓄水过程中,虽然上游企业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未来当盘面价格下行并低于现货价格时,“蓄水池”将开始集中放水出货,届时上游企业的直接出货压力将显著增加。据市场调研显示,除了当前中游库存的部分外,仍有大量前期通过期现模式采购的货源有待后续进入中游库存,这将为未来的纯碱市场带来一定的潜在压力。
综上所述,从基本面来看,纯碱市场的后市仍可能面临下行压力。然而,具体的市场走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氛围的变化、上游企业的价格策略、突发性的供应减量以及下游的冬储采购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市场的未来趋势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和现货业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