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极致美学天花板-《布达佩斯大饭店》

体娱   2024-11-01 17:49   广东  


在好莱坞工业电影盛行的美国,有一位个人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那就是被誉为鬼才导演的韦斯·安德森。他的电影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能让人极度舒适,他对于色彩教科书级别的运用也总是被电影爱好者们与设计师们奉为圭臬。

导演 韦斯·安德森

除此之外,他的电影还往往众星云集,裘德·洛、蒂尔达·斯文顿、爱德华·诺顿等大牌明星也不惜露脸,仅为了在他的电影中饰演一个匆匆一瞥的小角色。这是因为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除了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之外,他对于故事的热爱总能构建出一个独属于他的幻想世界,在那里,他所创造的非现实比起现实有着更加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01

CREAM



奶油蛋糕与棉花糖


在韦斯·安德森导演的那些异彩纷呈的作品中,《布达佩斯大饭店》堪称是迄今为止的巅峰之作。这部影片在2014年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十佳电影评选中位居榜首,在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九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发型设计。

除此之外还获得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第72届金球奖戏剧/音乐类最佳影片、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等多项重量级奖项。这部作品集大成地涵盖了此前他全部作品中的文学与视觉元素,它有着精心设计的四层嵌套的叙事结构,搭配富有喜剧色彩的角色和夸张的表演,并且延续了韦斯·安德森标志性的视觉风格——完美对称的构图、鲜明而怀旧的配色、以及超现实的运镜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部电影中分别使用了1.37:1、1.85:1、2.40:1这三种画幅规格,与电影中的故事背景以及现实中电影发展的轨迹遥相呼应,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在一部电影中同时尝试使用三种不同的画幅规格


“奶油蛋糕”、“棉花糖”、“娃娃屋”……人们常用这些甜美梦幻的事物来形容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精美奇妙的外表往往包裹着一颗忧郁悲伤的内核,《布达佩斯大饭店》同样如此。在富丽堂皇的大饭店发生的趣味故事背后,隐含着一个无法逃脱战争的世界的分崩离析。而故事中的角色充当了英勇的反叛者,毫不畏惧地与现实对抗,然而最终却遭到贪婪与权势的践踏,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有人这样评价《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成功地将斯蒂芬·茨威格的幽暗伤怀融入自己的隐秘忧郁之中,创作了这部令人动容的电影,先让我们彻底卸下武装,再将我们深深刺伤。

戳图👆-直达《布达佩斯大饭店》官方唯一幕后全纪录




   02

DREAM



虚构与现实的分界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源于斯蒂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作者讲述了一个世界的失落。而安德森的电影也一直在讲述世界的失落——童年的消逝、家庭的破裂、自我认同的崩塌、以及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样的故事在极大程度上投射了他自己的影子:八岁时父母离婚,他与他的两个兄弟与考古学家母亲一起生活,因不堪承受父母离异的痛苦,安德森在学校成了问题儿童。

时至今日,在公共场合提到早年父母离异这件事的时候,他仍心有戚戚——“当时我不愿让人知道这件事。尽管当时周围的家庭也常有这样的事,我还是希望不要在我身上发生。”而跟兄弟们一起在后院探险,编造各种各样的故事,或许就这样成了他当时的逃避痛苦现实的最佳方式,正如一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评所说,“生活所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

安德森在电影中构建出一个幻想的世界,并以此来谈论幻想的终结。不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动人,还是因为他的幻想根植于真实的世界。在介绍《布达佩斯大饭店》创作花絮的同名电影书时,我们得以窥见韦斯·安德森的幻想世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构建出来,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服装、美术、音乐等等这些元素是如何在韦斯·安德森的故事中发挥它们的作用。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有着现实原型。主角古斯塔夫先生的原型来自于安德森的一位老朋友,电影里很多台词都是直接从他那里得来的,包括“亲爱的”这句口头禅和喜欢朗诵诗歌的习惯。

在安德森眼中,他虽然“不是一个酒店礼宾员,但他可以是,如果他选择这项职业,也可以是第一个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酒店礼宾员的人”。并且在创作之初,安德森就已经想好了这个角色应该由拉尔夫·费因斯(《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哈利·波特》)来演,甚至坦言说“如果不是他的话,我真的想不到该找谁来演。”(虽然《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两人的首次合作。)

而拉尔夫·费因斯眼中的韦斯·安德森却与我们想象中“连电影中出现的报纸的全部内容都要自己亲手写”的控制狂形象完全不同——“我想说,韦斯是某种独裁者的印象简直大错特错。因为他不是。一旦拍摄开始,每个镜头他都不吝重拍许多条。他是真心希望演员能够在画幅、构图和摄影机运动的限制之内去寻求更多的变化。我很喜欢这一点。我想这是有创造力的表现。”同时,“韦斯并不要求特定的表演风格。他不会要求你以不习惯或不舒服的方式表演。”


因此,在安德森的电影创作中,演员有着出乎意料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的自由发挥使得角色更加真实自然。

03

HISTORY



历史和欧洲


电影的喜剧风格参考了很多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尤其是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和比利·怀尔德( Billy Wilder )。

安德森在书中的访谈中提到:“大多来自欧洲的人或者说在好莱坞工作的欧洲人对中欧的诠释一直存在一种美国或者好莱坞自己的方式。这部影片也部分受到这类影片的启发。我感觉灵感主要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

电影的拍摄手法则是借鉴了很多60年代的电影,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有一段杀手乔普林一路追踪老寡妇遗产代理人科瓦奇的戏份,这一段几乎是逐个镜头还原了希区柯克《冲破铁幕》中的场景。类似的借鉴还有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中角色在酒店中四处走动的场景,以及《007之女王密使》中的滑雪追逐戏等等。


不过韦斯·安德森所做的“复刻”并非单纯的模仿,他将镜头内的元素进行了重新编排,使其更能体现他“扁平”和“对称”的视觉风格,而这样对老电影的“复刻”也使得《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年代感更具韵味。


当我们阅读时,会发现这本书还揭秘了在电影里具有举足轻重分量的建筑——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组建”过程。首先安德森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然后在欧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遗憾的是“很多照片中的古老酒店建筑本身依然存在,但全都不复当年光景。”最终在德国的格尔利茨找到一间废弃的百货大楼,并将其改造成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表示“这部电影是一套复杂的拼图,因为我设想的地点根本不存在于任何地方,所以我们的做法是’不如采用能力范围内的一切手段直接创造吧’。”他们的创造不仅限于将远处的高尔夫车和蓝色浴缸运到格尔利茨,还设计了城镇、火车线路甚至还有货币。


“所以这不是欧洲,而是基于欧洲的概念。”电影书的主编马特·佐勒·赛茨则给这部电影做出了这样的注解。


04

WORLD



茨威格的失落世界


还有一个在书中反复提到的重要灵感来源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尽管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直接由这部自传体小说改编,但其影响处处可见。“大饭店的灿烂岁月是欧洲高雅文化的集中体现——电影中变幻浓缩的版本正是《昨日的世界》里那个让作者醉心重述的奥地利,这是占据电影最大篇幅的一部分。”

古斯塔夫先生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花花公子,他人格化了茨威格眼中旧日欧洲的一切:鲜明的个人风格、世故的幽默感、极具感染力的乐天性格中闪现着智慧,欣赏传统的同时拒绝被传统束缚。他还有强大的适应力,让他得以逃离监狱疾走乡间,躲避着敌人的追踪,成功夺回《拿苹果的男孩》。就连古斯塔夫的外貌也与茨威格本人有着诸多相似。

 茨威格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道:“在我们这个时代之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还从来没有呈现出更大的邪恶,也从来没有完成过这样神明般的壮举。”

这样对人类爱恨交织的情感也体现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既有守护大饭店的机智风趣的古斯塔夫先生这样的人存在,也有杀人越货贪婪无耻的迪米特里和他的杀手乔普林。而一无所有、人如其名的泽罗(Zero)被卷入到这场遗产争夺战当中,并见证了大饭店的荣衰史。这样一种情景,正与《昨日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这种巨大转变的见证人,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见证人”所展示出来的情感遥相呼应。
 

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话也可以用来概括这部电影的主题——“远处的喜剧,就是近处的悲剧。”历史的车轮滚了又滚。如果说历史或者故事能够教会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物质世界的损毁是必然,死亡亦不能讨价还价。但我们能够做的,是将故事不断重述、代代相传,让故事中的精神永存。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书中,主编马特在与韦斯·安德森第三次访谈的最后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在你电影的宇宙里,是否有上帝的存在?如果有的话,他是冷眼旁观,还是会插手故事?”一向思维活跃、妙语连珠的安德森却陷入了长长的沉默,过了一会儿才做出回答——“上帝会插手。
 大概只有体验过他的幻想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



戳小程序👇 立即下单


「生活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

献给每一个热爱故事的人


超爱这部电影视听语言?👇戳图领取电影完整拉片解读

全世界闻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必学的绝美取景和构图都在这了

影视工业网
影视工业,台前幕后,戏即人生;帮助从业者和企业做流量化转型、帮助企业做产品发售、帮助你做宣传和流量;祝愿你:既有工作专业有效,又有生活健康快乐,还有家庭幸福美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