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
上周
广东省、深圳市“新春第一会”
紧锣密鼓召开
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
开启了接续奋斗的新程
紧随其后,2月7日,光明区召开2025年“科学赋能 新质发展”十大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激励全区上下锐意创新、敢作善为,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
2月8日上午
光明区又马不停蹄举行
2025年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现场推进会
暨光晟工业园更新项目启动仪式
从十大攻坚行动的部署,到重点项目的加快建设,无不释放出光明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高质量发展光明大道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也是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所承担的时代使命。
率先探索走出这样一条光明大道,光明科学城是有底气的。
这里有超级平台作为顶梁柱。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强调要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在战略必争领域并跑领跑。光明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横跨人工智能科学、合成生物、脑科学、前沿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为深圳“20+8”产业体系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里有高端人才作为先锋军。光明科学城正吸引全球的科学家、科技人才纷至沓来。仅2024年,光明科学城新引进标志性科学家3人,158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区院士达57人,高层次人才超2800人。
锚定“新春第一会”主题
光明科学城正在乘势而上
奋勇争先
科研转化提速行动将加快从“0-1-N”的效率。光明区今年将推动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设施高水平开放共享。建成启用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以上。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10项以上。建设3个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园区。推动建设光明科学城创新创业学院。推出科技金融普惠方案,招引培育5家以上优质金融机构。推动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设立运营,争取落地超高清视频显示、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等优质产业基金等。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在这场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中,光明区有竞逐新赛道、坐上“主桌”的巨大潜力。鹏城云脑Ⅲ与超算二期项目,作为光明科学城的“超级双脑”,将在支撑数字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光明区将积极创建人工智能先锋城区,推动点亮超算二期和鹏城云脑Ⅲ,出台“超智融合平台”建设方案。打造昇腾生态人工智能样板,集聚上下游企业100家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亿元。实施“人工智能+数字城市”计划,建设数字孪生科学城,打造智慧城市标杆城区等。
坚持工业立区的光明区,“打粮食”同时“育种子”,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产业的“四梁八柱”: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做优做强的基础上,开启了“二次创业”,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大势初成,未来可期。这种梯度化布局,使得光明的产业体系兼具韧性与活力。未来,光明区将支持“3+3+1”等重点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2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突破600亿元,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突破2500亿元,高性能材料产业突破1400亿元,智能传感器产业突破18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突破5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突破10亿元,脑科学产业集群估值超100亿元。钟表、内衣、自行车等传统产业突破120亿元。
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光明科学城勇挑大梁,先行先试,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可以期待,这片热土将推动更多“超级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核实力”,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大厦”贡献更大力量。
内容来源:南方+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林秋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