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十大攻坚行动!光明这样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

政务   2025-02-10 20:07   广东  


2月7日

光明区召开

2025年“科学赋能 新质发展”

十大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

2月8日

光明区又马不停蹄举行

2025年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现场会

暨光晟工业园更新项目启动仪式

(戳下划线文字可跳转了解详情)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光明区以干字当头,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会议精神,激励全区上下锐意创新、敢作善为,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




抢占AI战略高地

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区



AI浪潮扑面而来,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产业变革,加速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在这场产业盛宴中,光明有着抢占先机、走上主桌的天然优势:一有雄厚的创新基础,形成了科研数据集聚地和发展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优良环境;二有充沛的算力资源,鹏城云脑Ⅲ建成后可提供国内领先的智能算力,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支撑万亿参数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的大科学装置,还有超算二期、大湾区昇腾算力应用创新研究院等资源;三是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与中交投资、深智城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政务、交通、工业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探索推出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光明区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用最大力度支持鹏城云脑Ⅲ等设施平台年内投入运营,依托超智一体的独特算力优势,加快推进算力赋能、生态培育、场景开放,同时尽快推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汇聚更多人工智能领域所需的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为深圳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做出光明贡献。





光明区实施人工智能先锋城区创建行动,包括:推动点亮超算二期和鹏城云脑Ⅲ,出台“超智融合平台”建设方案。组建人工智能产业专班,打造昇腾生态人工智能样板,集聚上下游企业100家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亿元。实施“人工智能+数字城市”计划,建设数字孪生科学城,打造智慧城市标杆城区等。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是光明科学城的历史使命。随着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营,深圳湾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及大院大所逐渐发挥作用,光明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已经跃升至全国前列。


光明区提出,围绕打造更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建好用好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载体,让科学装置、产业创新中心、专业园区更好地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要围绕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培育发展耐心资本,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构建覆盖种子期、天使期、初创期的投资基金体系,更好地支撑创新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光明区实施科研转化提速行动,包括:推动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设施高水平开放共享。建成启用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以上。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10项以上。建设3个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园区。推动建设光明科学城创新创业学院。推出科技金融普惠方案,招引培育5家以上优质金融机构。推动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设立运营,争取落地超高清视频显示、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等优质产业基金等。



引才聚智

构筑大湾区人才“强磁场”



创新人才在策源原始创新、催化科研成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光明区正日益成为高端人才“引力场”,目前,已有158名学者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1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区高层次人才超2800名,人才总量近19万,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光明,扎根光明。


光明区提出,落实好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行动计划,形成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等各环节的完整人才链。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环中山大学人才街区,探索打造人才社区、创业者社区,优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让更多的年轻人一想到创新创业,就想起光明,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向往光明,奔赴光明。






光明区实施高水平人才集聚行动,包括:实施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行动计划。新引进顶尖科学家2名以上,科技型企业家70名以上,技术经纪人70名以上,本硕博等基础性人才3200名以上。新增校企联合培养基地、“首席工程师工作室”、博士后站点不少于10个。面向产业人才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住房供应体系等。



激活新质生产力

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硬实力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2月5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这一要求对于光明区来说,尤为契合。光明工业本底雄厚,连续4年上榜“全国工业百强区”。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三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实现倍增,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总估值达到430亿元,以科技服务业、软性服务业、科技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光明区实施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包括:支持“3+3+1”等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2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突破600亿元,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突破2500亿元,高性能材料产业突破1400亿元,智能传感器产业突破18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突破5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突破10亿元,脑科学产业集群估值超100亿元。此外,钟表、内衣、自行车等传统产业突破120亿元。推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帮助企业找市场、找订单,推动达成订单合作40亿元以上。建立企业出海服务专项机制,形成组团出海、链式出海、服务出海等多种模式。拓展科技创新集群、光明城站片区、科学方舟片区产业空间等。



同时,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行动,包括:新招引百亿级产业项目1个以上,十亿级产业项目5个以上,亿元项目40个以上。加快深国际等项目落地;推动东软集团等近3年落地重点项目扩大规模。依托白花片区引进百亿级项目并启动建设;新兴湖片区超宽幅偏光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明湖智谷片区一期产业厂房完工交付,二期产业地块全面开工建设。加强赴外招商力度,新注册成立外资企业2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超4亿元等。



巩固蓝绿本底

建设山水共荣、城景相依田园都市





光明区委主要领导表示,“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也是生活环境,更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光明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这句话背后是光明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带来的底气,光明是公园之城,虹桥公园等279个公园星罗棋布,面积堪比西湖的光明湖波光潋滟,茅洲河等“一河九水”蜿蜒流淌,全区骑行道、都市型绿道、特色步道等绿色出行道路总里程突破380公里。去年,光明区还推出了科学公园北翼科学顶“天空之镜”、月在庭等打卡新地标。



光明生活节奏相对平和,生活环境宜居舒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创业者可以在这里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尝试,企业核心人才也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光明优质的城市生态成为吸引并留住人才和企业的重要因素。


光明区提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转型,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要用好8000多亩永久基本农田资源,努力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山水共荣、城景相依的田园都市。





光明区提出蓝绿本底巩固行动,包括: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整治任务。提升生态环境综合品质,空气优良率提升至97.5%以上。建成运营高品质再生水处理站。建成光明生态纳土场。建设4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完成园区绿色化改造18个以上等。



近年来,光明突出可感可知,办好群众身边大大小小的事,基础教育学位达近19万座,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签约群众突破40万人,保障性住房供应量稳居全市前列,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光明区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包括:完成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认定。完成区高级中学改造提升立项。力争引进1家高水平外资医疗机构。深入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完成签约60万人以上。新增托位1100个以上。实现街道、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中心全覆盖等。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李可

校审:靳峰 陈圆圆 林秋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接下来的光明,包好玩的!


 @光明er,家里的年花年桔怎么处理?速戳→


 U20亚洲杯即将在光明开赛,光明3所学校封顶!本周热点还有……

深圳光明
科学之城,创享光明。光明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尽在深圳光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