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 青岛走在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仉元明,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袁海波,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胶州市政府副市长郭晓钟,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邢东亮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青岛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突破1700亿元,成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突出“三个聚焦”,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完成货运量4.57亿吨,同比增长4.6%;港口分别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7.1亿吨、3087万标箱,同比增长4.2%、7.3%,交通物流运行质效稳步提升。青岛市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为52.7%,较2023年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市场不断复苏向好。
聚焦枢纽能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成立由青岛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青岛市政协主席任执行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编制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制定重点项目建设等“四张清单”,推动总投资超2020亿元的45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航运中心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球第15位。
围绕“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不断拓展全球航运版图,新开辟外贸集装箱航线18条、总数超230条,数量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为拓展发展空间、扩大港口投资创造了宝贵条件,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等4个项目竣工验收。
聚焦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成功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将最高获得中央10亿元奖补资金,支持重要枢纽项目建设,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服务海丰航运集团、全球航运商业网络等物流企业,进一步畅通青港贸易往来。成功举办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等,促成30余家单位达成合作,签约重点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超70亿元;在谈储备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超170亿元。
壮大培育现代物流头部企业。评选现代物流头部企业6家,日日顺、山高物流、中创物流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5家,总数达115家,其中新增5A级物流企业2家(青港国际物流、山东捷丰国际储运),总数达13家,增量位居全国第2位。
降本增效成绩显著。印发《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青岛依托上合示范区推动多式联运改革》作为全省唯一案例,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聚焦通道网络,国际物流大通道加速构建
海运方面,青岛港沿黄内陆港、海铁联运线路总数分别达51个、83条;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航空方面,累计开通运营16条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完成运输航班19.3万架次,同比增长12.8%,口岸功能、保障能力、通关效率等方面优势不断巩固。
铁路方面,中欧班列开行1017列,同比增长17.8%,首次突破千列大关,国际运营线路增加至22条,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公路方面,国际道路运输(TIR)持证人15家,发运车辆282车次,数量和发运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全省首家TIR车辆检测机构在青落地,新开通中吉乌、中哈专线,大湄公河次区域(GMS)“青岛-越南河内”等三条线路全国首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前期,中办、国办先后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市交通运输局将结合青岛实际,以“三个持续用力”,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交通物流服务质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全市经济增长多作贡献。
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持续用力
紧盯“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目标。扎实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五年规划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
用好“三项机制”。充分发挥好专班办公室职能作用,用好推进调度、沟通联系、督导协调“三项机制”,集聚全市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航运中心建设。
锚定“六个聚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枢纽体系,推动航运贸易发展,提高航运服务质效,促进港产城融合,优化综合发展环境。
在提升交通物流服务质效上持续用力
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实行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山东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一期工程等14个重点物流项目加快建设。
抓实重点企业培育。加快培育新型物流集成商,推动企业深度合作,打造物流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典范。举办现代物流数字化转型大会,积极招引头部航运企业来青合作。开展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选工作,力争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120家。
聚力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梳理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优质资源,拓宽招商渠道。积极探索“以投促引”模式,重点关注行业内技术领先的项目,前瞻性跟进做好服务保障,推动产业大项目落地实施。
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上持续用力
统筹优化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管理费用,推动现代物流向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转型。
打造多式联运新网络。力争2025年海铁联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加密中欧班列线路,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争取全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达到1100列。拓展国际道路运输开行规模,提升通道网络辐射能力,让更多青岛产品走向世界。
推广人工智能新技术。积极推广智能化设备应用,加快推进一批智能仓储物流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加强仓配运智能一体化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
拓展行业应用新场景。依托通用机场,探索低空物流运输网络,开展无人机快递上岛试点,提升货物运输效率。积极推进高铁物流运营试点工作,提升货源组织能力。
下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现代化开路先锋定位,担当作为,善谋力行,着力强基础、惠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为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中广中文网记者提问:去年,《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发挥青岛港“龙头”地位,请问准备开展哪几个方面工作?
邢东亮表示,新版总规为青岛港拓展港口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港口的发展重点,提出了构建“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2024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港口条件”占比20%,在这个单项指标上,青岛港位列全球第2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近期青岛港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其中在董家口港区就投入超400多亿元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东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年通过能力2612万吨、1100万标准箱。董家口港区全部建成后货物吞吐能力将超过7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
同时,青岛港作为全国第二大、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一直以来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黄河流域进出口企业的首选,河南、陕西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2024年我们在青岛市内各港区集装箱完成308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3%;新增航线18条,航线总数超230条,航线总数位居北方港口第一;海铁联运箱量完成25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继续保持全国港口首位。
为了加快建设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今年我们已启动总投资约172亿的前湾港区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对已建成的集装箱、件杂货、多用途泊位进行升级改造,同步推进的还有前湾港区南岸的自动化码头能力提升项目(105-108#泊位由目前减载靠泊15万吨级升级改造为靠泊能力20万吨级,109-110#泊位由目前10万吨级提升至减载靠泊15万吨级),预计将新增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过600万标准箱,届时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集装箱货运需求,同时对提升水路运输结构,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