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文脉相传。银川的文化园地中百花齐放,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文艺佳作和优秀人才,一个个优秀文艺精品的产出,让城市活力不断迸发。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新时代的银川以文艺为笔,展现城市文化之美,绘就文化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持续开展重点文艺项目扶持工作,激励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立足银川产业发展、城乡面貌等鲜活素材和创作沃土,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银川元素符号的文学、艺术、出版等方面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新需求,为加快打造文化银川、建设品质强市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遥剧场”,简约、时尚的暖色房屋内散发着淡淡的沉香气味,吸引众多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今年8月,为充分调动民间戏剧文化资源,让戏剧走进群众、融入日常,重点文艺扶持项目之一第二届银川群众戏剧节在遥剧场精彩开场。
戏剧节共设四个主题单元,通过“专家帮、群众演、共分享”的形式,吸引了一批热爱戏剧的普通群众,他们和艺术家一起创排、一起展演。从生活舞台到戏剧舞台,点燃了群众的文化热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一系列活动让大家关注银川的戏剧作品,各行各业热爱戏剧的群众参与其中、融入其中,用独特的力量提升城市活力。”第二届银川群众戏剧节艺术委员会主任李思遥说道。
“书香银川 银川书香”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国际葡萄酒摄影大赛、“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点亮一盏灯 照亮读书路”名家荐读……一大批原创文艺活动让市民尽情享受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文艺作品“东方风来满眼春”
“翻过山,跨过海,追逐那梦想的帆……”清脆的歌声在空中飘扬。在银川剧院的舞台上,小演员正在进行儿童剧《山那边是海》创排,该剧目计划年底正式与观众见面。
《山那边是海》讲述了从福建来的支教老师在闽宁镇的中学创立“花儿合唱团”的故事,展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丰硕成果。
文化,润泽一座城,赋能一座城。“作为城市的文化窗口,我们不仅要承接演出,更要出品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银川艺术剧院副总经理杨艳说,作为重点文艺扶持项目之一,《山那边是海》在保留宁夏“花儿”原有韵味的同时,将其中最经典、最动人、最具代表性的乐曲进行新的诠释与再现,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为艺术明珠“花儿”赋予时代光彩。
2022年以来,我市共扶持重点文艺项目75个,长篇小说《阿娜河畔》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水之灵韵》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并荣获优秀剧目称号,民族室内乐《贺兰山歌》、摄影作品《镜头里的贺兰山》、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具有银川特色的文艺作品,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非遗之花“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把剪刀、方寸红纸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李剑指尖舞动,瞬间,栩栩如生的人像跃然纸上。在李剑的作品中,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沉淀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趣。“我们结合旅游产地需求,以IP建设为依托,开发黄河文化系列、贺兰山岩画系列等文化旅游纪念品,深得消费者喜爱。”李剑说。
这些年,李剑和团队开展创作研发、文创衍生、研学体验培训等项目,大家得以寻非遗、赏非遗、感知非遗魅力。目前,已带动全市50家非遗企业产业化发展,辐射带动就业1000余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创新呈现,成为文化消费新时尚,一大批非遗项目正在转化成为新兴文创产业,成为银川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
漫步在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旅游休闲街区、驻足欣赏鼓楼和玉皇阁亮起的璀璨灯光、体验一次中国花卉博览园“山海之夜”夜游项目……近期文旅市场频频“火热出圈”,“塞上湖城、大美银川”的城市名片更加亮丽。
下一步,银川市委宣传部将充分发挥重点文艺项目在艺术创作中“风向标”“助推器”和“孵化器”的作用,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农商体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底蕴“活”起来、文旅产业发展“快”起来,城市形象品牌“亮”起来,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做强城市品质硬支撑,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旅游带动力、城市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张嘉仪
编辑: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