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挖到2亿文物,拒绝贩卖,上交故宫,故宫是如何回报他的

幽默   2025-01-21 14:56   山东  

点击关注不迷路,每天获取精彩历史内容

1985年,家住河南的农民何刚,在自家宅基地里挖出了一个灰扑扑的大缸,里面竟然装着十几件造型精美的银器。

其中最小、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文物贩子都愿意以5万元的价格收购。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5万元也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起码能盖两座2层小楼,所有的文物加在一起甚至价值过亿。

但是何刚拒绝了文物贩子的交易,将所有文物捐赠给故宫博物馆。

只是在此之后,何刚家中却连连遭遇不幸,家里入不敷出,生活贫困,他的父亲与妻子也先后患上重病,村民不由得怀疑他是坏了风水。

为了给家人治病,何刚只得向接受自己捐赠的故宫博物馆求助。

那么,故宫博物馆会如何答复何刚?

在被怀疑坏了风水后,他后来又过得如何呢?

院子里的意外收获

何刚是河南周口市商水人,在发现文物的那一年,他只有22岁。何刚与他的父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半辈子都在田地里弯腰驼背,与庄稼和泥土打交道。

在发现那堆文物之前,身为农民的何刚,每日勤勤恳恳地劳作,每年的收入还算可以,但也只是能够勉强实现温饱。当时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年轻的何刚也不例外。

知道儿子的打算后,何刚的父亲便告诉他说,他们家祖上其实是卖豆腐的,磨豆腐的手艺还传到了他手里,他们现在手头有点积蓄了,不如在院子里架一个石磨,再置办一点原材料和其他工具,通过卖豆腐的方式赚钱补贴家用。

何刚觉得父亲的提议很不错,心动不如行动,当天晚上何刚就跑到自家的宅基地,找好了架起石磨的位置,开始挖坑。

挖着挖着,何刚突然感觉土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有些坚硬,像是块大石头。何刚动作慢下来,小心翼翼地绕开那块坚硬的东西,把它周围的土清理掉,这才发现那原来是个沾满泥土的大缸。

大缸上面还有个盖子,看不到里面有什么,但是当何刚伸手去搬时,大缸沉甸甸的,显然里面装了不少东西,搬运中还发出了轻轻的碰撞声响。

怀着浓浓的好奇,何刚将大缸的盖子打开,展现在他眼前的东西让他惊呆了——里面竟然装满了银器!

它们在光下晃着斑驳的银辉,其中有细长的银瓶,刻满花纹的银盘,还有做工精巧的小银船,林林总总,何刚把它们都取出来,放在一起数了一下,竟然足足有19个,每一个看起来都十分值钱。

何刚当时脑子“嗡”了一下,立刻意识到自己估计是挖到什么文物。何刚连忙跳起来,手忙脚乱地把房门都关上,把东西带到里屋藏起来,守着它们坐立不安地过了一宿,根本睡不着。

他很想确定一下这些东西到底值不值钱,思来想去,最后带上这些文物里最小、也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上街去找文物贩子鉴定一下。

对方接过他拿来的东西后,顿时两眼放光,翻来覆去查看了很久,最后朝着何刚伸出5个手指:“5万块,我买了。”

现在5万块听起来已经不算多了,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5万块对于乡下农民来说,依然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只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都能卖5万块,剩下那18个银器又得卖出多少钱呢?

何刚根本不敢真的去计算,只是稍稍估算都能让他心跳加速。但当他看到小贩的殷切目光时,何刚却瞬间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些东西不能卖。

上交国家

何刚拒绝了小贩的交易请求,带着文物回到家中,考虑了一番,又从那一堆银器中拿起几个,然后笔直地走向村支书刘红恩的家。

刘红恩见到何刚的时候有些迷惑,不过依然将他请进了门。

何刚见四下里再没被人,这才将揣在身上的银器都拿出来,展示给刘红恩看,嘴上还说着:“我挖到宝贝了!”价值2亿国宝文物,拒绝贩子上交故宫,家人的得病,故宫连给10万

刘红恩看到那些银器也是大吃一惊,不敢相信地挨个检查翻看。何刚就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东西不能卖吧?我该怎么办啊?可别叫不法分子给弄去了。”

听了何刚这么说,刘红恩也有点犯愁。当时的80年代,盗墓十分猖獗,很多不法分子在倒卖文物,气焰嚣张。要是何刚家挖出文物的消息传出去了,违法分子们闻风而至,光靠他们不一定能守住。

何刚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却深明大义,知道文物虽然是自家院子里挖出来的,但并不属于祖传的范围,事实上还是属于国家。他与刘红恩合计了一番,最终决定不能犯这个错误,坚决不卖,要上交给国家才行。

只不过无论是何刚,还是刘红恩都不知道该走什么途径去上交文物。

两人面对面想办法的时候,刘红恩想起来,自己有个熟人名叫于东汉,是当地某食品公司的主任。刘红恩记得,有一回跟于东汉聊天的时候,对方说他之前当兵的战友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当警卫,这样的人肯定知道该怎么上交文物。

于是刘红恩就去找来于东汉,将何刚的情况介绍了一遍。于东汉当过兵,觉悟很高,当即表示愿意帮忙。

于东汉就给这个在故宫工作的老战友崔宝贤写信求助,崔宝贤了解了情况后,打来电话,通知他们带上文物来北京。

出于谨慎,何刚回到家从那堆文物中挑出10件来,剩下的妥善藏在家里,叮嘱父亲和妻子一定要将这些宝贝看管好,他则带着这10件挑出来的文物,与刘红恩以及于东汉一起坐火车去了北京。

在火车上,他们三个人几乎都不敢闭眼,全都打起精神来,死死盯着装在箱子里的那10件文物。

1985年11月9日,何刚与刘红恩、于东汉安全抵达了北京,直奔故宫而来。一直到故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过了文物,他们三个人这才松了口气,将悬着的心放下来。

故宫的鉴宝专家赶过来,结果银器后吃了一惊,这竟然是元代时期的银器,是元代窖藏文物,由于元代遗存的银器数量极少,价值极高,何刚的文物粗略估价有可能会达到2亿元。

何刚听了这数额有些犯晕,不过并没有忘记告诉工作人员,这些还不是他发现的全部,还有好几件文物被他放在家里藏起来了,因为一起拿出来实在太招摇了。

在将这些文物交给故宫后,何刚与刘红恩、于东汉三人又回到老家,把剩下的银器也都拿过来。不久之后,何刚觉得装文物的那口大缸估计也是文物,于是又跟父亲和姐夫一起,把大缸也送来了。

何刚的捐赠,使得故宫元代藏品的空白得以被填补,故宫博物馆赞扬何刚将文物上交国家是一件光荣的事,并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规定,颁发了一份“捐献证书”给何刚,还给了他8000元钱,另外又给了他们1000元作为来回的车费补贴,目送他们三人离去。

命途多舛

不过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何刚回到家后,他去北京故宫捐赠文物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当地。很多村民都好奇地跑来打听何刚的经历,还有不少人觉得何刚肯定在家里私藏了一些,各种找借口到他家查看。

何刚不厌其烦地跟大家解释,他已经将所有的文物都送去了北京故宫,连那口缸也是,但是这些人认定了他在撒谎,还是一再地跑来他家,甚至还有人干脆提着一麻袋的钱找到何刚,很直接地说要买他私藏起来的文物,要他开个价。

但是何刚说的是真话,那些文物在他看来跟烫手的山芋一样,搞得他坐立不安,哪里敢在家里留。更何况根据后来的这些经历看,他当时尽快把文物送走还真是个正确的选择。

那些想买文物的人在何刚家附近徘徊了很久,而何刚坦荡的做派也说明他确实没有说谎,最后这些人什么也没有买到,只得悻悻离开。

何刚做了一件光荣的事,很给当地村子长面子,刘红恩还想做主发给何刚200块钱,但被何刚拒绝了。他把文物上交,本就不是为了钱,现在受到村支书的奖励,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

他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又过上了以往与庄稼和泥土打交道的生活。

只是好景不长,何刚的身边开始出现了一连串的变故。先是他的妻子突发恶疾,何刚连送她去医院抢救的机会都没有,她便在家中咽气了,只给何刚留下了一个年仅1岁的女儿。

何刚着实花了一段时间才从痛失爱妻的阴影中走出来。他看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决定重新振作起来,给她一个完整的家,于是在家人的安排下,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两人结婚后感情很好,为了谋生,干过很多不同的工作,生活辛苦一些,但还是很有盼头的。

但不幸的是,厄运再次找上门来,他的第二任妻子患上了尿毒症,要治疗需要花费不少钱。何刚为此掏空了积蓄,但是钱还是不够,只能跟亲戚朋友借,但是大家生活水平相差不多,也帮不了太多忙。

在绝望中,何刚想到了故宫博物馆。他觉得故宫当初给了他奖励,现在他还要上门要钱,真是没出息,为自己感到十分羞愧,但是为了救妻子,他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

刘红恩知道后,亲自为何刚写的申请盖了章,并与乡亲们一起凑了1千来块钱作为路费,交到了何刚手上。而故宫方面也没有让何刚失望,在了解了何刚的情况后,领导们决定批给他5万元。

有了这笔钱,何刚终于能继续让妻子接受治疗了。不过很可惜,妻子病情恶化,再多的钱也救不回来了。

祸不单行,何刚还没从再次失去妻子的阴影中走出来,他的父亲又因为股骨头坏死,住进了医院。村民们议论纷纷,怀疑是何刚当年挖走古董宝贝,坏了风水。

何刚哪有心情去管着这些捕风捉影般的闲言碎语,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再次负债累累,向能求助的人都借遍了钱,最后只得再硬着头皮向故宫求助。

故宫方面依然没有让何刚寒心,很快又给他提供了5万元的现金,还鼓励他一定要振作起来,需要帮助的话随时开口。

何刚的父亲比他的妻子幸运得多,在这笔钱的帮助下获得了及时治疗,不仅脱离了生命危险,还健康地活到了80多岁。何刚很感激故宫方面给他的帮助,决心要继续打工赚钱,把10万元还给故宫。

而厄运在接连将手伸向他的妻子和父亲后,如今终于伸向他。

2017年5月30日,何刚与工友们在工地上工作时遭遇意外,与其他5位工友一起不幸遇难。

消息传到北京后,故宫方面为此悲痛不已。他们决定在6月22日,为何刚举办一场追悼会,地点就选在曾经皇帝休息的地方。

何刚的名字被记录在了故宫的“景仁榜”上,与许多知名人物的名字陈列在一起。

这是故宫第一次为普通人的离世举办追悼会,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何刚的儿子何俊清出席了追悼会,在会上含泪发言:“我父亲一直在教育我做人要正直真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何刚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的大爱善举却让人刻骨铭心。

他不为金钱利诱,将文物无偿捐赠给国家,这种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




- END -

更多历史趣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叫绝历史:解读历史事件,品读历史人物,讲述民间历史故事,揭秘古今历史趣闻,一个让你叫绝的历史故事会!如您也酷爱历史,欢迎与小编交流!】小编感谢您的关注,祝您生活多姿多彩!


版权申明:凡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的,内容版权归本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本公众号;未标注【原创】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文章图文均无关联,内容仅作学习,文中所有内容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叫绝历史
叫绝历史,拍案称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