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智慧能源能够促进数字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有效赋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非化石能源消纳、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考察雄安新区时指出要“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2025年1月13日至17日,“智碳雄安,能创未来”能动系-卓工学院支队将通过实地走访雄安新区能源企业,了解智慧能源技术在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1月13日,能动系助理研究员曾克成老师带队前往悦容公园、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雄安科创中心、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并在雄安人才产业园与雄安人才工作专班干部及清华大学校友开展座谈会交流,共同探讨智慧能源与绿色发展的未来路径。
支队成员合影留念
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
雄安规划展示中心位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于2021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展厅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展示雄安新区宏伟蓝图、宣传新区美好形象最重要的窗口,是对外宣传、介绍雄安新区发展全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上午11点,支队成员来到雄安规划展示中心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观看裸眼立体影院视频,让支队成员身临其境般感受未来雄安。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三赴雄安,谋划发展。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在谋划设立雄安新区的数次重要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这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烙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要素特征。
通过观看城市沙盘,从城市主干道望去,多个总部项目一字排开,中国中化总部大楼“金芦苇”节节生长,中国星网总部已经启用,雄安体育中心交付使用,周边配套雄安图书馆已经建成,雄安新区的重点片区功能日趋清晰,形成以启动区为主的集中承接区域,以昝岗片区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和支撑疏解区域,以容东、容西、雄东片区为基础的居民居住和生活服务支撑区域,各自分工明确,又彼此交融,让人感受到其散发的勃勃生机。
支队成员于雄安管委会、规划展示中心合影
悦容公园
悦容公园位于雄安新区北部容城组团,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全长3.2公里,总面积约168公顷(2520亩)。公园整体布局分为北苑、中苑、南苑三部分,既是容城组团公共活动的重要集聚地,也是城市功能展开的核心区域之一。悦容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成为展示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
13日上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支队成员乘坐观光车游览了整个悦容公园,感受到公园内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公园建筑既融汇了明清风格的古韵典雅,又糅合了唐宋风格的恢弘大气,同时结合了南北方园林艺术的精髓,呈现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
支队成员们还参观了位于公园内的雄安新区婚俗改革示范基地,这一基地摒弃传统封建婚俗,以更开放、包容的形式展示现代婚礼文化,倡导文明、简约的新风尚。这不仅反映了雄安新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努力,也展示了新区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智慧。
支队成员游览悦容公园、登安和塔、参观婚俗改革示范基地、合影
雄安科创中心
雄安科创中心坐落于雄安新区科学园片区西侧,是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集聚区,未来将是引导在京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有序向雄安布局的重要载体。围绕技术研发、成果汇交、转化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链关键环节,雄安科创中心规划建设了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国家级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雄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集中打造全方位、高标准、一站式的科创服务体系,全面助力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
下午,支队成员参观雄安科创中心,对科创中心如何将企业需求与科技成果相结合有了直观了解。在中心大厅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正在雄安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公开挂牌交易的科技研发项目,其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发布单位以及参考价格等。这些项目通过线上平台独家挂牌,由雄安新区向全国主要技术交易所输送挂牌成果,吸引了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区落位发展企业的广泛参与,其中也包括疏解高校的数百项科技成果。
雄安科创中心致力于围绕新质生产力在新区的布局与发展,打造国家级示范和引领性的创新平台。中心通过科技成果孵化,推动成熟项目依据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分布到中试基地和主题楼宇等具体功能区,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这种集中承载与分布转化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助力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向更高水平,为新区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支队成员参观科创中心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总建筑面积约21.4万平方米,是新区首个搬迁投运的市场化疏解项目。园区承担智慧城市综合调度、应急处置、展示体验等核心功能,助力构建智慧产业生态圈,为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赋能。
支队成员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了园区及其中国电信科技创新馆,了解了空天信息、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智慧城市和AI大模型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无人机飞行控制平台展示了无人机自动起飞、精准飞行的实时操作场景,成员们赞叹不已。
展馆内还展示了卫星手机、量子加密对讲机、量子云印章和AI数字人等高科技产品,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在数字交通板块,成员们看到容东片区153公里数字道路的实时监测系统,不仅能动态更新道路状况和车流量,还可智能识别违停、占道等行为,展现了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的先进水平。
支队成员参观学习
校友座谈会
参观完几个展馆和园区之后,支队成员前往雄安人才产业园,与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干部及清华大学校友开展座谈交流。
会议伊始,实践带队老师曾克成向雄安党群工作部表示感谢,实践支队长刘云川对支队成员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成员们观看了《未来之城展宏图》、新区人才工作宣传视频以及“雄才十六条”政策介绍片,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愿景和人才政策有了初步了解。
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工作专班干部丁禹行详细介绍了雄安新区多项人才相关政策,包括教育、薪酬、社保、医保、公积金及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党群工作部干部陈园园补充介绍了首都大学生雄安行活动情况,分享了2023年和2024年累计近4万名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并强调雄安新区的政治、政策、地理和环境优势。
随后,在雄安工作的清华大学校友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在新区的生活和工作感受,吴昊校友谈到新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吴双华校友强调了新区建设速度和项目推进效率,展现了雄安发展的广阔前景;陈晓禹校友介绍了新区的住房条件,包括可售住房数量和价格优势,以及购房租房的便利性;郭庆校友分享了新区的工作和生活体验,提到高效便捷的生活设施和高密度的优秀人才聚集;巩文通校友作为创业者代表,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新区的创业经历和政策支持,提到公司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此次座谈会让支队成员全面了解了雄安新区在吸引人才、推动创新以及构建优质生活环境方面的努力,为实践活动增添了更多启发和深刻认识。
刘云川介绍支队情况
丁禹行介绍人才政策
吴双华校友、陈晓禹校友、郭庆校友、巩文通校友依次分享
实践总结
通过一天的实践,支队成员全面感受到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蓝图。实践内容涵盖了从生态环境到科技创新、从智慧产业到人才政策的多个维度,帮助成员们认识到新区发展背后的系统性规划、创新驱动和政策引领。新区所展现的活力、开放与高效让人印象深刻,成员们在调研中感受到的远不止技术和政策,更是一种扎根长远、立足全局的建设精神。这种精神无疑为后续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也激励支队成员在未来学习与科研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创新推动发展,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与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支队成员合影留念
图文丨陈正 李杭龙 崔玥琦
编辑丨张灵汉
审核丨李雪英 陈子硕 刘云川 朱上
公众号ID:DEPETsinghua
传递清华能动研究生党建、科研、文艺、体育、志愿、实践、就业、生活资讯,欢迎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