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精品(十八)——汉夫子风雨竹石刻

民生   2025-02-03 20:45   山西  

文物名片





主角:汉夫子风雨竹石刻
出生时间:清代
尺寸:高47厘米 宽47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青石质。汉夫子,关羽的尊称。石刻共两碣,用刮风下雨时竹叶形式的变化,雕成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表明关公对刘备的忠诚。

关羽的“文”,并非一般的舞文弄墨。《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本里明确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足见他文化素养颇深。他不仅勤读经典,还将为人处世的智慧融入到“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之中,用以教育后代,今留有“四好”箴言碑。正是这份言传身教的用心,使他被尊称为关夫子、汉夫子。

而关羽的“武”,更是震古烁今。他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单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就足以让他的威名响彻华夏大地。他手持青龙偃月刀,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凭借着非凡的武艺,成民间敬仰的战神。

正因如此,关羽才拥有极高的威望,被百姓广泛供奉。他是忠义的象征,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力量的代表,人们敬仰他、祭拜他,既是对他英雄事迹的铭记,也是对他身上所蕴含的高尚品质的推崇。

除了“四好”箴言,还有一方石刻同样很有名,那便是汉夫子风雨竹石刻。这方石刻为清代所制,高47厘米、宽47厘米,以青石为质,共有两碣,其独特之处在于,以刮风下雨时竹叶形态的变化,巧妙组成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短短二十字,将关羽对刘备矢志不渝的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

 细观碑刻上的画,一根风竹、一根雨竹,两根翠竹拔地而起,雄健挺劲。丛丛竹叶清新俊逸,疏密有致、丰丽滴翠。整个画面构图简练,主题突出。再仔细端详,那在临风摇曳中下垂的簇簇竹叶,竟组成了一个个文字,藏着这首五言诗。

关于来历,背后有着一段荡气回肠的三国故事。当时,关羽为护两位皇嫂,被曹军围困。面对劝降,他与张辽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善待皇嫂,知晓刘备去向便即刻前往。在曹营期间,曹操百般拉拢,赐宅院、摆宴席、赠金银美女,关羽不为所动,一心打听刘备和张飞的下落。一日,关羽见狂风暴雨中翠竹坚韧,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挥笔写下此诗以竹明志。后来,得知刘备下落,关羽多次辞别遭拒,决定不辞而别,画了“风雨竹”托张辽转交曹操,画中藏诗,表明去意。曹操虽不舍,却也钦佩关羽的忠肝义胆,于是放行,还石匠关羽留下的风雨竹”字画分别刻在石碑上。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他画竹明志的轶事,更让我们看到这位英雄铁骨柔情与忠义无双的一面。关羽的儒将风范不仅打动了曹操,也打动了无数后人,《风雨竹》流传至今。后人多有仿制,而且至今,关帝庙的《风雨竹》扇面、碑帖等文创作品,也是众多游客青睐的伴手礼。

 汉夫子风雨竹石刻以竹叶藏诗言志,寓意巧妙,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书画同源、诗画相通的特点,也展现出关羽深厚的文化素养。虽正史《三国志》未对关羽文化功底着重介绍,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评价他“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关羽不仅是武艺绝伦、威震华夏的武将、战神,更是百姓膜拜、帝王尊奉的夫子、圣人,而这风雨竹石刻,正是他忠义精神与文化内涵的生动见证。

长按保存上方二维码

随时随地获取盐湖文物信息



来源丨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

编辑丨郭晓晶 郭东旭 责编丨李鑫

审核丨范亚宁  监制丨卫江鹏 张文芳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版权归盐湖融媒所有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4120200034

【声明】 本公众号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丨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参考和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更正或删除。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邮箱:wlaqxxx@163.com

盐湖融媒
讲述盐湖故事,传播盐湖声音,这里是盐湖区最权威的新闻资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