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之际,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两代师表微访谈”教师节特别栏目,本期访谈邀请到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张正龙教授,为大家讲述“西部红烛”故事,分享他的从教收获与感悟。
张正龙教授,2013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郑海荣教授。2016年加入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主要从事纳米光学研究,解决了稀土超快超强发光等科学难题。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联合基金课题、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数理基础重点项目等;在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他引3500余次;相关成果在陕西秦创原完成成果转化。获得2022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第十四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获批国家青年人才、德国洪堡学者、陕西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项目等,带领团队获得陕西师范大学首届优秀导学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张老师在百忙之中
接受了我们的访谈
下面是具体的问题和回答
Q: 您如何理解“西部红烛 两代师表”精神?
A:“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其实讲的是一个奉献和传承的事情。西部红烛的“烛”,我们知道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作为老师,就要无私奉献,成就他人,这也是我们老师在立德树人这个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追求。那么为谁奉献?“红”这个字回答我们,就是要奉献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那在哪奉献?在西部。谈起西部,相对来讲,西部的条件、平台都相对有限。但是西部,又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的稳定,所以党和国家需要我们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在西部坚守,这就是“西部红烛”。那两代师表,主要讲的是传承。首先,谁来传承?“两代”回答我们。其实“两代”指的就是我们在校内传承和在校外传承。在校内,我们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然后传授我们的这种精神和文化。学生毕业以后,学生到了校外,然后接着去传承我们的思想和文化,这就是我理解的“两代”。那么传承什么?传承的是我们的业务,我们的思想,传承的我们的这种文化。那么怎样传承?我想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思维去传承。这里我引用我们游旭群校长在前两天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他讲到,我们要善于从师大厚重的历史底蕴中,去汲取道德滋养,从我们一代代师大人身上,去感受道德风范。所以我理解的“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它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坚守精神和奋斗精神。
Q: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发展和科研训练,您有哪些建议?您认为在科研过程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A:对于本科生来讲,我讲四点。第一要做好自己的课程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二尽早的做好分流,也就是根据自己的今后的职业目标,你以后是想做科研,还是以后想当老师,还是以后进企业。如果是当老师,那就尽早的站上讲台;如果是去企业,那么就尽早的去实习实践;如果是以后继续做科研,考硕士、博士你就尽早的进实验室。第三点,我专门讲一下这个以后做科研的。讲这个方向,如果你要是选择了做科研,以后考硕士、博士,比方说我们现在本科开设的有交叉物理实验,就是x物理实验,那你就去选择这类课程去进行科研训练。然后,去跟老师进行这种科研的学术交流,进到他的实验室去做一些科研训练和技能培训,为以后自己的这个研究生的阶段打下一些基础。第四点,另外一个方面,要积极的去参与大学生这种创业大赛,还有互联网+ 等这些项目。对于研究生来讲,首先第一个是你的知识层面,你的专业背景知识,你要扎实地掌握你在做科研所需要的实验的技能,还有这个做研究所具备的这种科研能力,自己要去训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我主要想从老师的这个角度讲讲。作为老师,你必须要时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通过组会,通过一对一的交谈,时刻了解这个学生生活上、学习上、科研工作中的这种动向,了解他的问题、难题,及时地沟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指引。第三点,就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那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这种培养模式,还有他的培养目标,这样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发挥出他的特色和优势。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的团队、学院给学生提供这种学术交流、拓展视野的平台。比如说,邀请有关专家来做报告,导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交流或者送学生到更高研究平台去做联合培养,这是对于研究生的。接下来还有个问题,是关于培养学生的这个创新思维的问题。那么这里,我也给四点建议。首先第一个是知识层面,我们的专业知识一定要非常的扎实,然后知识的图像要非常清楚,知识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底层逻辑要非常清晰,还有就是知识面要广。第二个就是你要保持好奇心,要有辩证的批判性的这种思维。第三个就是要懂得交叉,要有这种交叉、跨界这种思维,因为往往在这个领域,我用我们本领域的方法没有办法解决,但我通过跨界就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用其他领域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我这个领域的问题。最后一个就是要勇于去实践,不要怕错,要勇于去试错,想好了就去干。
Q:陕西师范大学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您作为师大的一员,能否分享一下您与师大共同成长的故事?在您看来,师大的教育和科研环境对您的个人发展和学术成就有哪些积极影响?
A:我2007年就来到师大,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直到2013年博士毕业,在德国做了3年博士后工作,2016年又回到了师大工作。师大前前后后,培养和培育我将近20年。我记得在研究生阶段,师大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工作的平台,我也在学院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导下做出了一些成绩。到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我的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我拿到了当时首届的国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还得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支持,这都离不开师大对我的培养。2016年回国以后,学校和学院提供非常好的研究平台和学术氛围;特别是学校和学院领导 都给予了我 最大的支持、包容,包括研究经费支持、研究生指标、实验室建设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基于博士后期间的成果,拿到了青年基金和省百人计划的支持,但2016-2020年,由于忙于团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五年没有重要学术成果产出,然而,学校和学院给予了我理解和包容,鼓励和持续支持我、信任我;因此到2022年,我们才有了Nature大子刊的突破。随后,在学校和学院支持和鼓励下,继而拿到省杰青、青年长江学者等计划支持。总的来说,师大前前后后培育、培养了我将近20年,如果离开师大和学院的平台,如果没有学校和学院的鼎力支持和理解包容,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绩。在师大8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也想借此机会,首先,表达对母校感谢,感恩母校对我的培养和培育;其次,我将再继续努力工作,为师大添砖加瓦,希望能够在100年校庆时为师大增添色彩;最后,祝福母校桃李芬芳、再谱新篇,明天更美好!
Q:今年适逢教师节40周年,可以分享一下对您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的故事吗?您从教多年,能谈谈自己的职业感受吗?
A:对我影响最深的那肯定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郑海荣教授,她是我开展科学研究的启蒙老师。横向对比,相对而言郑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她的背景和经历时刻激励着我们,同时也指引着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和路线。特别是在做人做事方面,郑老师对我们进行精心的培养,她教会我们要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求真务实。在我博士阶段,大概是十年前,郑老师送我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去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工作,去更高的平台拓展我的视野。因此,我取得的一些学术进步和成果均离不开郑老师的指引和教导。然后提到我的职业感受,我想还是那两个词“奉献”和“传承”,这同时也是我们师大人所弘扬的“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精髓。首先是“奉献”,我们要考虑为谁奉献,怎样奉献。具体到我的个人工作中就是想国家之所需,例如我们从事的稀土发光的调控就是响应国家的稀土发展战略,可以支持国家实现稀土强国的伟大目标,同时我们进一步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另外一个“传承”,就是通过业务传承、思想传承、文化传承力争成为学生们“为人、为事,为学”的大先生。具体到我的个人工作中就是我自己要不断的提高我个人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向学生传“大学之道”,授“立身之业”,然后再解“人生之惑”,引导学生练就好本领、干好本职工作,最终力争做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典范。作为师大的一员我将持续践行陕师大“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精神,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Q:非常感谢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还想请老师结合自身的成长发展经历,谈谈对当下的青年大学生有哪些启示或者建议,您对正在陕师大学习的学子们有哪些鼓励和寄语?
A:其实说简单了就一句话,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我主要谈谈做事,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讲战略战术,一定要讲规则,要有规划,要明主次。做事的过程,要能感动。具体举一个例子,你要做一件事情,有四点。第一点,你要设立好目标,目标设立好了以后你要对你的目标进行价值评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的一个目标,把自己的目标做明确,不管是自己的学习还是科研工作还是今后的职业。第二点,你要设计好目标,那么如何能够通过我设置的这些,做哪些内容我要做哪些事情,通过做这些事情我就可以达到那个目标?做事我肯定要分第一点我要做什么,第二点做什么,第三点做什么,做哪几个事情,这几个事情之间的逻辑关系你要非常的清楚。第三就是你要有具体的方案和规划,要怎么去做这件事情,比方说科研工作中我要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用怎么样一个表征手段去完成这样一个研究内容。当然还要有规划,我这个月怎么去完成它,将近在半年之内我要完成什么样的层次。第四点要明确在整个做事过程中,它的关键点、难点在哪。你针对这些关键点这些难点提出一些预案,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往往你的创新点就来自于此,这个就是做事的方面。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做事的成功率呢?我也给四点建议,首先第一点要勤奋,这个是成功必备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一定聪明但他绝对是一个勤奋的人,对于学生,对于研究生来讲到底什么样叫勤奋?标准是什么?就是一切为学习和工作让步,只要这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做梦我这件事情,那这就叫勤奋。第二点要精致、极致,其实讲的是做事的细节问题,那么怎么样就是做到精致,做到极致呢?比方说你做了一个汇报的PPT,做了一个方案,做了一个策划,首先你要把自己感动,你在做完以后你再回看这个方案,再回看这个PPT,你感动了。如果老师、老板或者领导不喜欢,天理难容。如果你做的这个事情,你都不想看第二遍,你都不想去回看,那这个远远没有到精致、极致这种程度。当然感动首先感动自己,另外一个,你要跟别人去沟通、交流,让别人给你提意见,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感动,要感动他人,如果两个感动都做到了,那我感觉你肯定做到极致。第三个一定要讲主次,人的精力、时间一定是有限的,那么我如何安排,我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有的该舍,就要去舍弃,所以一定要讲主次。第四点,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凝炼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色是什么?就是你有的,别人没有,换了别人他做不了的,这就是你的特色,这往往也是你要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区别于他人,你能够拿到,你能够成功的资本,这就是我想给各位同学们说的。最后,祝各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业和事业上能够大有作为,能够为自己的家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在此,也祝愿我们的老师们,中秋节快乐!教师节快乐!也谢谢你们!
文案 / 钟佳莹 杨佳鑫
采访 / 王伟
摄影 / 杨一菲
剪辑 / 赵子逸 高灏宁
编辑 / 杨佳鑫 钟佳莹
责任编辑 / 周静
审核 / 高霏
投稿邮箱/ snnu.weiwu@qq.com
欢迎各位用户来稿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唯物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