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牛的李子柒,一个能在中国与放假争热搜的女人!
「全国法定节假日将增加」和「李子柒回归」成了这周最爆的两条热搜。
断更三年后,回归的李子柒在11月12日连更两条视频。24小时之内,这两支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就已破5亿。熟悉的传统文化内容+熟悉的归园田居风,不仅吹得中国网友心醉,吹得海外的YouTube也成了不同国家网友呼唤peace&love的地球村。如今,她在YouTube上有2030万粉丝,不仅刷新她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世界纪录,她的视频总观看次数也达到了夸张的32亿+。在来自全球各地的粉丝留言中,可以看到她传递的内容有着超越国界和语言的力量。在采访中,李子柒透露了在断更的三年里她都在干什么。除了休息和陪伴奶奶,她还去了二十多个省,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
这次象征她回归的视频,就以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
“柒树”是漆树的别称。
“柒”字,源于树木被割后漆液流淌的形象。
李子柒与漆器之缘,并非只有谐音之巧。
除了“紫漆”与“子柒”的联系外,视频下方的评论也给出我们需要了解漆器的另一个理由。在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中,china代表瓷器,而japan代表漆器。李子柒视频下的留言
中国出土最早的漆器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漆器就已迎来工艺爆发。
但由于中国各种材质的器物众多,在神仙打架的环境下,工艺极为繁杂的漆器渐渐从顶流跌落。
明弘治·剔黑花鸟大盘
北京保利2024春拍
日本的漆器历史也很悠久,但日本是在公元6世纪移植中国的漆树取代本土漆树、引进大唐的制漆技术和工艺后,才有了蓬勃的发展。
如今,日本奈良宫内厅正仓院还收藏着我国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件乐器流入日本后被奉为御用等级文物。
由于漆艺匠人在日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漆器在日本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因此漆器在日本被视为“最高艺术品”。
比如在日本举行的泛太平洋网球公开赛中,郑钦文夺冠后得到的奖牌就是个大漆盘。
说实话,这种自家宝贝被冠以别名的感觉真的让人不爽。
但更值得看到的是,中国漆器正等待得到我们的重视。
断更1217天后,李子柒带着中国漆器归来的这一刻变得格外有意义。漆器有多美,制作过程就有多不易。
从第一步收集生漆起,就要面对很强的生理考验。
漆树往往要生长十年才可以进行采集,而在一颗漆树的生命周期内,差不多只能割出10公斤的生漆。人们往往要走上百里、割上千刀才能得到一斤漆,因此有着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四川绵阳的野生漆树高大,常有数十米高,采漆还需要手工搭梯子,在漆树上爬上爬下。漆树会咬人。较轻的过敏症状是浑身起疹子,而李子柒属于严重过敏的那一类。她说第一次割漆回家后,脸就肿成电视机,身上全是那种特别大的大红肿包。晚上痒得睡不着,结痂了又挠开,全身皮开肉绽,最后整个团队组团去医院打抗敏针。网上有个说法是,生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漆咬是人类在承受漆树的切肤之痛,以记住漆的来之不易。芒果属漆树科,表皮中含有较低量的漆酚,所以有人吃芒果嘴边会过敏发痒。漆树中的漆酚含量比芒果皮高很多倍,所以几乎人人都会过敏,甚至有些人经过漆树都会有反应。做漆艺的人并非拥有天生的防过敏圣体,几乎都是靠硬抗,直至脱敏。当漆干了成膜后就没事了,一件合格的漆器是不会导致人体过敏的
说回李子柒的视频。
这次她要把奶奶坏掉的柜子重新改成一个漆柜,柜门所使用到的工艺就是成都漆艺的代表——雕漆隐花。
漆面光滑如水,内部的纹饰却清晰异常,呈现出一种含蓄之美。
胎骨是漆器的载体,它对漆器的形状、结构和艺术表现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制作好的胎骨上均匀涂抹底灰后,就可以将漆液涂抹在胎骨表面了,这个步骤也被称为髹(xiū)漆。雕刻时要拿捏好分寸,纹样只能刻到漆膜,不能触及底灰。手指不仅更加细腻,还能直接判断漆器的平整度和光泽度。由于这个过程不能戴手套,因此很多漆艺匠人都是没有指纹的。一件精美的漆器要经历割漆、制胎、上灰、上漆、雕刻漆面、镶嵌、彩绘、脱胎、推光等几十道工艺流程,制作周期短则百天,长则数年。中国的漆器文化博大精深,可分为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锡犀、款彩、戗金、百宝嵌十四种类型。填漆是在漆器表面阴刻出花纹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将表面磨光滑。戗金是在朱漆或黑漆的表面镂刻出纤细线槽,并在线槽中贴以金箔,细加研磨,从而形成金线纹饰。这种工艺是将贝壳薄片制成飞禽走兽、花果、人物等纹样镶嵌在漆面上,能产生一种如画般的效果。
这类漆器选用珍珠、玛瑙、翡翠、玉石、象牙、珊瑚等多种贵重材料,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等图案镶嵌在漆器上。不同于上述三类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漆器,剔犀则美得颇为低调。剔犀漆器通体呈深邃的棕褐色调,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剔犀寿字云纹瓷胎尊 故宫博物院藏
近观则会发现它的颜色出自于沟槽内黑红相间的细细纹理,这种纹理也被称为“乌间朱线”,是黑红两色大漆反复叠加百余层的产物。剔犀如意云纹方盒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能在漆面雕刻出立体的纹样,有时剔犀的漆层厚度要达到8毫米左右,而每层漆面不过0.04毫米,相当于要髹漆200层之多。在漆面剔刻出纹样后,刀口断面就会显露出黑红相间的条纹。在光的照射下,细密规整纹理呈现出幻影流动般的视觉效果。剔犀如意云纹方盒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种在漆面上雕出立体浮雕的工艺,它不仅考验漆工,还考验雕工,展现出非常震撼的极繁美学。剔红也有着相当厚的漆层,胎骨上少则要髹八九十层红漆,多则要髹一二百层。若论能将极简与极繁化一体的漆器,羊觉得一定是犀皮漆器。
埝的本义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意思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凸起,如同一个个“小山丘”。经过打磨抛光,不同颜色的漆层断面就会形成独特的纹理与光泽。大漆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赋予了器物璀璨夺目的外表,更在于它使漆器历经千年不朽,拥有穿越历史的生命力。清代·描金彩漆包袱式纹长方形盒 故宫博物院藏
漆器的包袱皮是用漆灰堆起雕琢而成
中国漆器的丰富,远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详尽。而中国漆器的成就,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她从2023年立夏开始制作这件漆柜,经小暑、秋分、立冬、大寒,历时七个月才得以完成。
她之所以花费了这么长时间,不仅是因为工艺难,还因为她在中途失败了。李子柒曾在整个工序进行到80%时出现问题,不得不选择重做。当李子柒想到自己和团队小伙伴费的力、受的罪都付之东流后,她崩溃到大哭。李子柒打电话哭诉的对象,正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老师。尹老师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的传承人。她与李子柒结缘于多年前,当时李子柒来到成都漆器厂和尹老师学习漆艺,陆陆续续共学习了两年左右。尹老师曾说:“大漆艰苦非常人所能承受,初识李子柒以为她会打退堂鼓,没想到她在学漆的过程中展现出惊人的毅力。”面对李子柒的哭诉,尹老师告诉她:“我们要敬畏失败,要尊重漆艺。”制作漆器的技术难、材料多、工艺时间长,失败是常有的事。
天气不好、温度不稳定、甚至是漆中混入灰尘,都会导致一件漆器在快要完成时出现问题。
犀皮工艺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至少拥有1800年的历史。但在中国众多的漆器品类当中,犀皮漆器却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种。由于犀皮漆器的传承出现了断层,这项技艺在当代几近失传。1999年,45岁的甘而可关掉了原本收入颇丰的古董店,转身投入到犀皮漆工艺的研究与制作中。这项事业并不能带来丰厚的收入,相反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财力、时间。而他从接触漆器到复原了几近失传的徽州犀皮工艺,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甘而可曾说自己认死理,他做漆器,就要做最好的漆器。
56岁时,甘而可的作品绿金斑犀皮漆天球瓶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在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期间在东京展出。
他用实力向世界证明,最好的漆器在中国。
或许正是经历了挫折与失败的淬炼,漆器才会被时间打磨成艺术。在李子柒制作的漆器成品出来时,有一条弹幕说:反反复复打磨,她重获新生。当她带着漆器回归时,终觉世间尚且美好,而所有的美好都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