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廊”而行 汇聚赶超发展新动力——市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浙中科创走廊建设

政务   2025-01-22 09:32   浙江  



浙中科创走廊是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动力之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做强浙中科创走廊,在建设创新金华上提速攻坚。


深化促进科创平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聚力做强浙中科创走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聚焦平台建设



重大科创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有利于集聚高端要素、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能级。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初步构建起“510”平台体系,推动城市能级显著提升。不过,金华科创平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瓶颈。

市政协委员顾臻提出3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精准谋划发展方向。以金华市发展站位为导向,聚焦产学研协同、资源互补等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精准解析金华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痛点,开展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强化科创平台对民营企业赋能,助力企业找准新赛道提质增效。二是优化创新生态,重视企业微观需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检测等方式,定期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实地走访,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研发“速配相亲会”等活动,建立双方交流反馈机制,提升科创平台与企业合作的紧密度。三是加大招引支撑,丰富人才赋能层次。构建开放有序的企业专业人才交流机制,如在浙中科创走廊试点“银发人才”“一人双岗”“科研副总”“周末专家”等新型人才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以及建立双向人才互通机制,为人才多层次服务金华、多方位赋能行业和多领域实现供给提供可行路径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而科创平台又是关键变量中的关键要素。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上,市人大代表雷凯琴认为,要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发展我市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雷凯琴就如何进行创新驱动、协同发力和数智转型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政、校、企、行等多方协同,建立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覆盖全产业链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一方面应加快推进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转化药学创制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减少企业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创新的积极性和研发投入。”



强化主体作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市两会期间,“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成了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市政协委员罗瑞丽提出,企业要着眼于两个合作,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建议政府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科技展会、技术交流活动等,为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近年来,我市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加力提速。数据显示,2024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2家、累计2820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67家、累计9239家。


企业在加快创新的同时,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市人大代表邵君芳、市政协委员应儿都高度关注这一话题,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各自的见解。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邵君芳认为,我市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机制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她建议,要强化机构服务供给、落实“先用后转”机制、搭建法律援助平台,并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系统性、持续性工程,引导企业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华是外贸大市,2024年外贸出口7719.2亿元、增长16.4%,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32.1%,占全国份额提高到3%。“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是金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维护技术优势的关键环节。”应儿从优化企业全球专利布局支持机制、建立跨境知识产权维权保障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推动“双链”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浦江地处金华最北端,位于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中科创走廊交汇处,毗邻义乌国际大市场,浦江至杭州城西高铁已通车,形成半小时城际交通圈,区位优势明显。

但是,浦江受限于现有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规模,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经济总量不高。“近年来,浦江持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加快推进县域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市人大代表郑文红建议,大力支持浦江创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包括强化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导入、高端人才的引进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等。

当前,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科技园在“双一流”大学建设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集中体现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等方面,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的有效载体。市人大代表方向正认为,创建浙江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利于推进我市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金华唯一一所省属重点高校,浙江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下设71个本科专业,其中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5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1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6个。“综合而言,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均具备创建优势。”方向正表示,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门槛比较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市级层面统筹,在组织、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无论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还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都离不开人才。市人大代表王旭斌建议,完善金华市高层次人才金融贷款政策体系。“金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层次人才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创业活动对金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旭斌调研发现,高层次人才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面临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其从降低贷款门槛、创新融资产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逐“廊”而行无止境,赶超发展不停步。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提速建设浙中科创走廊,我市正大踏步行走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



来源 | 金华日报
作者 | 张益晓
图片 | 楼冀阳等
编辑 | 徐月蓉
校对 | 陈洁琪 郑礼华
一审 | 陈涵
二审 | 倪寒霞
终审 | 卢发扬

金华发布
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热点事件回应平台、民生信息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