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人大代表亮相金华两会“代表通道” 他们这样说

政务   2025-01-21 21:41   浙江  


1月21日,金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市文化中心举行。8名市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围绕代表履职、人大工作、社会热点回答记者提问,积极建言献策。


现场代表们带来哪些精彩观点?

一起来看看↓↓


毛建华:

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





国务院批准开展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市场经营主体都很关心关注。能否介绍一下改革的有关情况?



市人大代表毛建华: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一直以来,义乌都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成长起来的。上一轮国贸改革重点解决的是“卖全球”出口问题,义乌出口从改革前2010年约2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889亿元,但进口只有800亿元。新一轮改革将重点在进口“买全球”方面加速破题,同时继续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去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正式批复方案改革内容共涵盖5个方面97项具体改革举措。为加快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我们建立“改革+项目+平台”推进机制,全力攻坚一批牵引性改革、全力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全力打造一批战略性平台。具体来讲,今年国贸改革工作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


一是让国际贸易“转”起来。“进口破题”方面,我们通过建立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来破解日用消费品进口准入门槛高、手续繁琐等问题,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首单业务已于去年12月25日正式落地。“出口迭代”方面,我们通过组货人管理、“先查验后装运”等配套改革,进一步适应交易即时化、订单碎片化、物流包裹化等国际贸易新趋势,让小企业也能做跨国大生意。“平台提能”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综保区功能,一手抓保税区与海外仓的联动,一手抓保税区与市场、口岸的联动,进一步打通商品在境内外、关内外的流通堵点。


二是让开放通道“畅”起来。陆上,将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货物集结能力,同时谋划建设高能级卡航集结中心,织密国际公路运输网络。海上,将进一步优化陆港与海港的高效联动机制,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第六港区”的作用,争取开行全国首条海铁联运双高箱专线,加快建设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空中,我们将高标准、高规格推进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进一步提升航运能力。


三是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加速数字化转型,建设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标志的第六代义乌小商品市场,推动“人、货、场、链”全链路迭代升级。迭代Chinagoods平台,建设运营“数字大脑”。助力品牌化出海,聚焦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深入推进小商品“品牌出海”行动,今年将布局海外仓、海外站、海外展等出海项目20个以上,帮助更多中国企业、中国商品安全便利地融入国际市场。营造国际化生态环境,去年义乌外商入境达5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外国投资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让境外人员在居住、医疗、支付等方面更便利,让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在义乌实现创业创富的梦想。


龚利君:

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快建快落快用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是金华打造国际陆港枢纽的支撑性工程,当前已进入大规模“硬建设”和高水平“软建设”统筹推进的新阶段,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您对如何全力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快建快落快用方面有什么建议?



市人大代表龚利君: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不久前,金华(义乌)正式成为全国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这对金华而言是新起点、新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尽快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因此,我提三点建议:


一要软硬件双管齐下,尽快起势促成势。加快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将杨梅塘铁路货运中心建成国家铁路一级物流基地,将雅畈编组站建设成为华东最大编组站,持续推进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物流枢纽园区的实质性合作。同时,加大招商力度,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投产达效,进一步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坚实的产业基础,以更高的规格、更开放的姿态不断促进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


二要创新联动多向发力,全面引流促发展。金华是外贸大市,商贸是我们的优势板块。金华也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汽车制造及配件、电动工具、五金、纺织等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巨大;金华的跨境电商产业非常发达,在全国排在前列。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班列+跨境电商”“班列+产业”“班列+商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在业务上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中欧班列的通道优势,提升金华陆港货物吞吐量,以交通物流枢纽“流量”来赋能经济“增量”。如金义综保区与华东联运港之间开展“区港联动”,引导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班列出口,再将企业所需的铜、铝、纸浆等原材料通过回程班列运回到综保区,为国内外贸易企业开辟了一条集约、高效、经济的物流通道。通过创新“海、铁、空、公路”等多式联运,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实现将“上海港”“宁波港”及“铁路港”前移进区,大幅降低了企业原材料仓储物流成本。


三要加强统筹齐心协力,互嵌共融同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围绕“港产城贸数”一体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要素集聚,以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牵引,先行先试探索对接国际铁路多式联运规则,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集结能力,着力实现互嵌共融、聚力共赢。


枢纽金华、通途万里,责任在肩、实干为上。唯有人人躬身入局、个个挺膺负责,方能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快建快落快用,真正为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金华力量。


黄友洪:

坚信传统产业也有春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突出“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提消费”经济工作主线,你作为一名纺织企业的人大代表,对金华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市人大代表黄友洪: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我是来自兰溪纺织企业的人大代表,一年来,我们锚定“港”“廊”“链”主战场,深耕“地瓜经济”、未来工厂、延链补链等领域,去年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35%。


对外开放是“港”的内核。金华正聚力打造国际陆港枢纽,货通天下。政府和企业都有丰富的“走出去”经验,我们也期盼政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建设,助推企业“走出去”。


科技创新是“廊”的本质。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一定要坚持优势品牌、老字号品牌、新锐品牌三品联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更加注重引领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坚信传统产业也能有春天。


延链补链是“链”的精髓。八婺大地,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精彩。要用政府有形的手,推动金华各县(市、区)特色资源手拉手,连成链,“链”出火花,“链”出新优势。


谋定而动、久久为功。作为企业家代表,更要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坚持传统产业的创新突围、破冰远航,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余雅俊:

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





自2012年成立以来,博蓝特突出技术创新引领作用,逐渐成长为国内半导体材料以及器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您对于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建议?



 市人大代表余雅俊: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博蓝特主要致力于LED芯片衬底、MEMS智能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纲要中的主导产业,是解决进口替代、卡脖子难题、自主可控的相关领域。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升,大有可为。


作为一名80后,行走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最前沿,我深切体会到,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道新时代的全新命题,也是一道重要考题。结合企业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三个聚”:


第一要聚力。抓新质生产力,聚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服务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未来产业勇闯“无人区”。这次市人代会,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这些年来,博蓝特也正是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作为SEMI核心成员,主导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与创新;承担多项省、市重点研发、技改项目,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及行业地位,逐渐成长为国内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要聚才。依靠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国家提升经济实力、抢占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关键战略。而高、精、尖的人才队伍,就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所在。博蓝特一直贯彻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以外引内培相结合的人才搭建培养模式,组建了一支高精尖人才队伍。同时拥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并与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作用,共同致力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多项核心专利。我也在此建议,进一步优化迭代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一个个具备潜能的“种子”,尽快成长为推动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大树”。


第三要聚势。产学研深度融合,构筑行业“新磁场”。“我爱金华,希望我们的企业能不断为金华的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赋能。”这是我在很多场合表达的心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是硬币的两面,必须做到两者兼顾,才能在行业内“勇立潮头逐浪高”。近几年,我市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立足长远,布局十大重点产业链、十大制造业平台,以浙中科创走廊为牵引赋能产业发展。建议充分发挥科创走廊内重大成果转化平台优势,探索建设一批实体化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真正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向“新”而行,以“质”图强。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继续为我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卫平: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您作为一名资深职教人,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中展现高职更大作为?



 市人大代表李卫平: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重大部署,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抓手。


一是要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中找准高职教育定位。“三位一体”建设结构优化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金华迫切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可着力打造博士工程和工匠大师工程,努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蓄水池”。各层级职业教育院校要围绕“应用”目的,专注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军,鼓励毕业生在金创新创业,把技术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我市有综合型院校、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校,要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打破职教升学“天花板”,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贯通“中高本硕博”人才培养全链条。


三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中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要扎根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和高能级平台建设推动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升级,实现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三方联动,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如当前高职学校服务县域地方人才培养最合适的一条途径,就是与县域中职学校开展区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我是一名一线职业教育工作者,扎根职业教育十余年。我们学校办学40年,为浦江地方培养了15000余名优秀毕业生;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近五年学校培养了18名市级及以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中包括全国技术能手2名,浙江工匠2名,八婺金匠5名;在专业转型升级和产教融合方面,学校精准对接教育链与产业链,现已形成“3+3+N”的专业建设模式,即3个传统产业(绗缝、挂锁、水晶)、3个新兴产业(5G信息工程、光伏光电、高端装备制造)、N个未来产业,充分匹配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学校与县域80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毕业生。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用好国家政策、抓好内部管理,开拓新的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管理队伍。我相信,职业教育必能以更大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何四花:

期待更多金华“文旅爆款”出圈破圈





现在文旅融合是一个“热词”,作为一名旅游行业的人大代表,在加强文旅融合,拓展旅游发展路径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代表何四花: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让金华的山水人文为更多人所知所喜,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拓宽“文旅+”的发展路径。当前,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观念在不断更新,我们要有创新思维,拓展旅游的内涵外延,以“文旅+工业、文旅+乡村、文旅+体育、文旅+赛事”等融合发展路径,不断丰富沉浸式旅游,如非遗体验游、研学体验游、温泉康养体验游等,推出更多有“文化味+烟火气”的文旅产品,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二是要做足“专精特”的文旅文章。文旅融合时代,讲好文旅故事,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催化剂。比如我所在的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江南九寨”美誉的山水,还有唐代百岁帝师叶法善的养生文化遗存。近年来,我们建成了通景公路、高空客运缆车等新项目,让游客可以轻松愉快地体验到古今文化的融合。


三是要擦亮“响当当”的文旅品牌。在互联网时代,唱一首歌、拍一部剧,甚至一句话就能让人爱上一座城。近年来,武义县积极推广全域化旅游,着重打造牛头山景区创5A,以温泉小镇、花田美地为核心的“月亮型”景区带动“星星型”旅游景点。去年在武义拍摄的微短剧《带你去个好地方》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目录,热播后放大了武义旅游景点的IP价值,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上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新的一年,期待有更多的金华“文旅爆款”出圈破圈,作为旅游界的代表,我也将尽心履职,结合自身实践,不断为深化文旅融合建言发声!


孔琼瑶:

用法治情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律师是能深入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一份职业,这份职业是否能更好发挥作为人大代表的作用?您对我市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治理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代表孔琼瑶: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作为一名律师代表,肩负着推动依法治国和为民代言的双重使命,关于助力民主法治、护航基层治理,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让我毕生难忘的时刻。


除了律师和人大代表的身份,我还是义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咨询专家。在《职业教育法》征求意见时,我建议在公务员等岗位招录中,给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一些特定政策,引导社会重视技术人才。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这源自我履职中结识的一名社工。他毕业于一所知名职业院校,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还斩获多个重大赛事的奖项。但当他怀揣梦想报考公务员时,却被“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这样的硬性条件拒之门外,我替他感到很惋惜。


后来,得知这条建议被采纳了。那一刻,我毕生难忘。


这样的“被看见”,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心底扎下了根。我更努力地从不同角度、向不同群体收集在实践中遇到的法律空白、制度漏洞,先后整理提交了70余条立法建议,确保群众在立法过程中“说得上话、使得上劲”,为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注入生命力。


第二个故事,是一段鞭策我前行的经历。


律师的特殊身份,让我能深入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聆听他们的诉求与心声;让我能广泛参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洞悉社会现象和问题。办案过程中,我发现群众对诉前调解与立案效率之间的冲突反映比较强烈。在对法院、律所、基层治理单元等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提交了《关于优化“诉源治理”方案,缓解“立案难”问题的建议》。金华市委政法委充分采纳了建议,制定了一系列机制和办法,开发了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效缓解了立案难问题,获评“2023年度人大代表建议优秀承办件”。


这样的“被听见”,看似毫末之微,却是法治道路上的坚固基石;看似星火之光,却是民主进程中的明亮火炬。它鞭策着我以更敏锐的视角聚焦民生痛点。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就是这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民主法治的种子根植在每一个群众的心里。


徐永民:

传承磐安药膳文化,助推乡村共富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现在“磐安药膳”品牌也已小有名气。作为磐安药膳非遗传承人,请您谈谈如何更好传承磐安药膳文化,助推乡村共富?



市人大代表徐永民:


(上下滑动查看内容)

2024年,我完成新一线城市“就业者”到乡村振兴“创业者”的转型蜕变,切身感受到中医药助力乡村共富大有可为,也通过推广“磐安药膳”品牌,在全国挂牌成立磐安药膳门店40余家,带动本地260余户家庭1800多名群众就业致富。围绕如何更好传承磐安药膳文化,助推乡村共富,我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顶层设计。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制定、完善药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磐安药膳”品牌建设纳入全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体系,鼓励药膳产品研发和创新,给予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及个人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奖励,推动“磐安药膳”品牌走向全国舞台。


二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要推动药膳产业与康养、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借鉴飞地发展模式,推动金华双龙洞、横店影视城等市域知名景区设立磐安药膳文化体验点,推出磐安药膳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传统文旅项目产业相融合,放大产业联动效应。探索磐安药膳和“金华两头乌”“金华火腿”等特色农产品的互联互动,吸收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共同研发更多具有地域鲜明特色、符合健康消费理念的药膳新产品。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要立足磐安县“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定位,在磐安职业教育中心原有“中药学”“药膳”重点专业基础上,争取建立“3+2”“3+4”职业教育模式,夯实磐安药膳产业人才基础。积极引入优质社会力量,鼓励龙头药膳企业开展药膳技能培训,推动药膳技能培训进乡村、进社区,有效拓宽专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推动农村村民、社区居民参与“磐安药膳”产业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水平。


最后诚挚地邀请大家到磐安走走看看,看看磐安的好山好水,尝尝磐安的药膳小吃,也衷心希望大家能关心帮助磐安发展。




来源 | 金彩云客户端

文字 | 李晓艳 吴晓

摄影 | 傅俊

视频 | 陆正宇

 | 郭亚梅

设计统筹 | 潘慧

编辑 | 胡越

校对 | 闻人青 吴麟

一审 | 余影

二审 | 倪寒霞

终审 | 卢发扬


金华发布
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热点事件回应平台、民生信息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