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城文旅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验收之年。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积极贯彻“聚力八个新突破、争当全市排头兵”的动员令,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体育、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积极助力我市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公共文化服务
构筑惠民根基,为群众幸福“加码”
创建硕果斐然
设施全面升级
1.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成果显著。2024年,新城区圆满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文化馆通过二级馆预评估,9个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2.着力打造“兴城”城市书房品牌,点亮城市文化灯塔。近年来,新城区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方针,2024年新城区完成“兴城”城市书房建设三年规划,实现每平方公里一座城市书房的目标,共建成城市书房31座,总数居全市第一。
社区文化焕新
活动精彩纷呈
1.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迭代升级,示范街道多点开花。累计有64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改造提升,占全区社区总数的57.6%。3个街道被评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街道”,总数全省第一。
2.文化活动精彩纷呈,铸就“一街一品”特色品牌。2024年,新城区推动“一街一品”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了“1+9+N”文化名片。开展文化活动2200余场,超额完成既定任务。
数字赋能服务
开启智慧文旅新篇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取得突破。2024年,新城区启动了“新城文旅云”平台建设,以“数字文旅”建设为抓手,打造辖区群众文化服务总窗口,实现公共文化统一平台管理、统一平台展示、统一平台服务。
文旅产业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激发产业活力引擎
产业战略升级
融合发展加速
2024年,新城区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区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和五大产业。致力于将文旅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年新增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家,新增规上文化企业8家,培育数字文化企业6家,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1个。
项目引领带动
投资成效显著
长盛坊、西安银泰中心、市体育场改造、红会巷文化街区、南长巷民宿街区等文旅体项目完成时序进度,漫心酒店、城际酒店、央辰酒店等多个高品质酒店项目建成开业,全年完成项目投资额超10亿元。规划2025年项目15个,总投资141.7亿元。
新兴产业崛起
创新发展驱动
1.汉服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新城区汉服产业发展优势,牵头辖区汉服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率先成立我市首家汉服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助力汉服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2.影视产业欣欣向荣。以等闲、大夏星川、岽场等影视企业为基础,打造了新城区全域影视基地,成立全市首家影视服务中心,被授予2024年陕西省影视拍摄基地称号,是西安市唯一被授予该称号的区县。
文旅品牌塑造
打造多元名片,绽放新城文旅魅力
品牌活动汇聚人气
彰显特色风采
宣传推广创新升级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全年推出新城假日文旅游玩攻略文章40余篇、发布新城文旅视频66个、策划旅游线路24条,拍摄宣传片3部,开展直播推介2场,引导游客深度游新城。2024年,全区共接待旅游人数4990.88万人次,同比增长17.63%;实现旅游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21.27%。
文化遗产传承
守护历史瑰宝,赓续文化传承血脉
非遗传承创新发展
融入日常生活
1.2024年,新城区全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激活新城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新增区级非遗项目5类13项,两个社区被评为省级“非遗在社区”示范点,永兴坊入选西安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名录”,探索打造了“妈妈岗”和“梧桐树下手艺人”两个非遗成果转化品牌。
2.举办和承办了西安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季秦腔戏迷擂台赛决赛、“‘献礼华诞 筑梦匠心’第三批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活动、“城东印象 幸福街坊”首届非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打造了“手中的非遗:每月一种非遗体验”活动品牌,通过展示、体验、传承等多种形式,让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
文物保护活化利用
传承深入人心
2024年,新城区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结合第四次文物普查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茶文化博物馆、太华故事博物馆于年内开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市民俗博物馆、陕西省科学技术馆等辖区内现有博物馆提升改造,为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围绕服务经济繁荣的发展共同体、活跃文化的新声共同体、争先创优的进步共同体三大主线,全力打造新城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审核:杨海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