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及企业管理体系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自我生存和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销售手段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和销售量,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和市场份额。其中除了促销和低价作为常用手段外,另一项重要手段就是赊销,赊销可以说是目前商业交易中最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作为先货后款的销售手段,由于赊销可以缓解采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易于生产企业扩大市场规模,因此广泛受到采购和生产企业的欢迎,但同时这也是造成应收账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高达23.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0.6天,比上年增加4.4天。通过查询2015至2023年的相关数据可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无论是金额,还是平均回款周期,在整体上一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此外,经济下行又加剧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问题,几乎每一个企业都面临应收账款的困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2]。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回收,已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2.账期长。主要表现在账期和坏账率的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3.坏账在应收账款中占据比例较高。据统计,我国企业赊欠造成的坏帐率平均达5%-10%,有的企业坏账率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企业平均0.25%-0.5%的坏账率[3]。4.应收账款缺乏管理和有效监督。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早可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账”项目下,使“坏账不坏”或者“坏而不显”,并使之有一种“企业经营不错啊,坏账也不太多”的假象,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垮了。如此种种直接反映了中国市场仍不成熟而且有关机制有待完善。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将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赊销模式下,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必然伴随现金净流出。
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应收账款的合同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通过上文,我们认识到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企业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应收账款的流程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应收账款相关交易的事前管理(从接触客户到签订合同)、事中管理(从发货到收款)、事后管理(从欠款到追收)。有数据显示,一般而言实施有效的事前管理可以防止70%左右的拖欠发生;实施有效的事中管理可以避免35%左右的拖欠发生;实施有效的事后管理则可以挽回40%左右的拖欠损失;而实施应收账款的全流程合规管控,则可以减少近80%的呆账和坏账[4]。可见,企业应收帐款实施全流程管理很有必要。
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为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确保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保障应收账款及时收回。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合理分配各部门的岗位权责,确保各部门清晰了解自身岗位职责,保障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企业业务实际,搭建相应业务审批流程,在此建议尽量将外聘律师嵌入企业业务合同审批流程。结合企业业务实际,联合外聘律师起草常用的标准化业务合同模板,降低合同法律风险的同时,提高合同审核效率。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网、企查查、裁判文书网等信息平台查询客商的资信状况,必要时委托律师开展尽职调查,做好事前客商准入评估。定期检索客商的经营情况、涉诉情况、被执行信息,对于发生重大消极事件的客商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动态调整其信用评级及赊销信用额度。建立业务合同账期监管台账,账期届满前及时提示业务经办人员跟进,账期届满后根据履约情况及时进行账款消缺标记,并分情况及时进行跟进处理。建议将外聘律师嵌入企业业务合同审批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业务合同签约风险。客商及其履约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预警并进行跟进处置,包括但不限于:客商即将逾期、客商多次逾期、无法联系企业、企业的主要联系人难以联系或者联系后回避主要问题、涉诉案件增加、被执行标的巨大、企业员工持续放假、企业出现工地停工、停产等。梳理企业应收未收账明细,根据企业应收账款分级管理等相关制度评估应收账款清收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效的针对性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应收账款一般首先采取非诉途径进行清收,可以采取电话、微信、寄发催款函件提醒客户,另外,根据应收账款的性质及账龄等因素还可以实行上门催收、票据结算、以物抵债、债转股等方式,通过多元化的非诉催收手段提高应收账款回款效率,降低坏账风险。对于通过非诉手段无法清收的应收账款,应尽快通过诉讼途径加快应收款项的收回。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蓄水池”,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关系企业生死存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势在必行,而单纯的应收账款清收无法有效解决企业应收账款规模不断上升的问题,唯有建立企业应收账款合规管理体系,实施全流程应收账款管理,同时运用商业、法律等各种手段进行系统化化解处理,才是企业应对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系统性对策。
[1] 数据摘自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微信公众号文章《行业关注 | 国家统计局公布企业应收账款盘活压力不断增大》,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DNGjJgyRg97RO_N5FU6jQ。
[2] 数据摘自经济观察报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小企业困在账期里,年关再掀清欠之战》,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FPOTPLj2mZKXfa7XMuS3g。
[3] 数据摘自新浪财经,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1021/0918359838.shtml?from=wap。
[4] 数据摘自派可数据微信公众号文章《新的一年,企业如何全面预防呆账、坏账?》,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D-sVKaTDUAr4raUJfM__A。
业务领域:争议解决、公司商事、企业合规、政府及企事业常年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