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天青色” 一抹检察蓝
河南平顶山:以法治力量守护非遗瑰宝
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河南省平顶山市不仅是汝官窑遗址所在地和汝瓷文化的发源地,更拥有马街书会、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以法治之力守护好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平顶山市检察机关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扛牢落实“双重责任”,将检察文化建设融入高质效检察履职。近日,记者来到平顶山市检察机关进行了一次深入探访。
真假“天青色”
汝瓷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温润如玉的天青色令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平顶山市注册的汝瓷企业、研究机构有200余家,经济产值达10亿元。但以假乱真、半真半假、以次充好的乱象也一度充斥平顶山市汝瓷市场,严重影响了汝瓷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
今年3月,汝州市检察院接到举报称,某平台不少直播间售卖的“汝瓷”实为仿冒品,希望检察机关对此类侵害汝瓷声誉的行为予以监督。
如果是贩卖假货,消费者可以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等维护权益,为什么要求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接到线索的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淡亚峰不禁陷入思索。
举报是否属实?市场监管是否存在漏洞?带着疑问,淡亚峰与汝瓷相关产业从业者多次到汝瓷销售场所暗访,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走访10余家汝瓷制造企业,了解到只有产品原料、烧制都在汝州市、宝丰县的瓷器,才能称为“汝瓷”。
“市面上不少外加工瓷器,并不符合上述标准,不能宣传自己的产品为地理标志产品‘汝瓷’。”淡亚峰告诉记者,由于汝瓷生产产品原料来源多元、烧制工艺复杂、售卖渠道多样,相关部门对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也缺乏有效监管措施,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可追溯的“汝瓷”
6月28日,汝州市检察院对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监管一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5天后,该院向该市市场监管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该局打击擅自使用汝瓷地理标志的违法生产、销售行为,对地理标志专用标识使用强化监管。
收到检察建议后,市场监管部门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建立了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和产品溯源体系,促使全市62家汝瓷生产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标签,实现产品可追溯,确保产品的真实性。
“汝州市检察院的检察建议很及时,弥补了我们监管上的漏洞,检察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在保护汝瓷文化产业和知识产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汝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汝州市检察院检察长杨慧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促进汝瓷行业蓬勃发展,该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市场监管局下发《汝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专项实施方案》,随后,汝州市政府出台制定《汝瓷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关于建立汝瓷文化保护协作机制》等文件,为汝瓷保护构建了长效机制。
“检察机关为汝瓷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对汝瓷地理标志的保护,为汝瓷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筑起了法治‘防火墙’,为汝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李廷怀说。
非遗活态保护
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一砖一瓦跨越古今,一技一艺传承匠心。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文物破坏与保护不力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发挥检察职能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立足全市文物和文化遗产丰富的实际,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着力构建非遗保护新格局,深入推进‘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平顶山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林海介绍。
面对马街书会主会场周边应河河道水质恶劣的情况,宝丰县检察院向当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治理工作。收到检察建议后,杨庄镇政府和相关行政机关及时清理了土堆,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河道排污问题进行联合治理,重现应河潺潺、千座书位的民俗盛景。
针对三弦书等非遗“后继无人”、社会认知度低影响技艺传承的窘境,宝丰县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与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县文旅局建立沟通联系机制,通过教学传承、演出服务、购置传承用具、打造修缮传承所等方式给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扶持,提出通过评比、评级等建议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
“非遗保护不能仅仅停留于展板、陈列于展架,更需要活态的保护。期待检察机关与非遗传承人携手,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品牌传承、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等方面融入法治力量,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来,让文化遗产‘走出去’,让非遗产品更好地涵养滋生其上、浸润其中的一方水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