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四川外国语大学系列就业指导活动
——简历工作坊
求职之旅,犹如一场智慧与策略的较量。在这场战役中,唯有深刻理解企业HR的视角,方能精准施策,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赢得宝贵的面试机会,而职业生涯的启程,往往始于一份精心撰写的简历。
路易·巴斯德曾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子简历撰写能力,增强其求职信心与个人竞争力,为学生们的就业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我校招生就业处继续携手“UP学院乔布简历”于11月13日成功举办了简历工作坊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到“乔布简历”的资深求职导师刘航和曾金担任指导老师,围绕“体验面试官”“简历制作讲解”“一对一简历修改辅导”三个环节展开,为每位学子量身定制专属简历。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吸引了近六十名同学的积极参与。
下面,跟随小招就一同重温现场的精彩时刻吧!
一、体验面试官
活动伊始,两位老师明确指出,普通HR平均每份简历审阅时间仅为20秒,资深HR更是缩短至3秒。为提升同学们运用逆向思维撰写简历的能力,两位老师指导同学们分组交换简历,以HR的身份对简历进行ABCD等级评分,并交流各自的评分准则。通过模拟HR筛选简历,同学们深刻体会到 HR 视角下的简历考量因素。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简历撰写的技巧,还极大地启发了他们在求职时如何有效展示个人优势、制定策略,以及如何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刘航导师着重提醒,简历内容应紧扣岗位要求,学习能力往往比专业匹配更为关键。在专业背景与岗位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下,更需凸显个人的综合素质与潜在能力。曾金导师则表示,简历通过仅仅是求职的起点,面试表现及作品集的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二、简历撰写讲解
随后,两位导师围绕“好简历的三个金标准”——内容针对性、模板商务性、措辞精准性,深入剖析了简历撰写的核心要素,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同学们熟悉了简历的基本框架,掌握了撰写简历的实用技巧。
刘航导师以一份具体简历为例,指出实习经历应与岗位需求高度相关,个人信息需详尽准确,如求职意向城市等。同时,经历部分不仅限于工作经历,还应包括支教、发表论文等多元化背景。
曾金导师则提醒同学们,简历排版需规范化,奖励部分应突出与岗位相关的荣誉,自我评价需紧密结合岗位要求。他还指出实习经历应使用“点句+动宾”结构,清晰展现专业术语、工作方法、流程、结果及数据,以彰显个人专业能力。
三、1v1简历修改辅导
活动的压轴环节为“一对一简历修改辅导”。该环节中两位导师耐心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他们各自的求职意向。紧接着,老师们结合自身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对同学们的简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针对性地修改,确保每一模块都能凸显关键信息,与目标职位的要求相契合。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并根据指导精心完善简历,获益良多。
此次“简历工作坊”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与高度赞誉。许多同学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简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还深切体会到了简历在求职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精心打造一份出色的简历,为未来的求职之旅奠定坚实的基础。
Q1: 参加完这次活动,你有什么特别的收获吗?
A:商务英语学院 杨同学:我认为简历工作坊是一次极具价值的体验。活动初始,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撰写一份既吸引人又内容充实的简历。这让我在后续设定个人目标时,明确了简历需针对申请的职位进行量身定制,确保每一份简历都能突出与该职位最相关的经验、技能和成就,让招聘者一眼就能看到我们能为团队带来的价值。
A : 国际教育学院 胡同学:通过这次简历工作坊活动,我学习了更多撰写简历的方法,并了解了筛选简历的关键点。这让我更加有信心在大学毕业时能够写出一份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完美简历。
Q2 : 对这次活动的整体感受如何?
A:德语学院 李同学:我觉得活动体验非常好,特别是体验面试官环节,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在为公司筛选人才。从公司的角度审视简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招聘流程。
A : 新闻传播学院 陈同学:整体感受非常棒。在参加简历培训之前,我对简历的理解仅限于罗列经历。但培训让我意识到,简历不仅是敲门砖,更是展现自我的重要窗口。每一个板块,从个人信息到工作经历、教育背景,都需要精心打磨。例如,工作经历不应只是简单叙述做了什么,而是要突出贡献和成果,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让招聘者一眼看到我们的能力。此外,我还学会了简历的排版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以吸引招聘者的关注。对于不同岗位,要针对性地调整简历内容,突出与之匹配的经历、经验和技能。这次培训让我有了重新塑造一份优秀简历的信心。
转载声明:本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就业处】,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排版 | 李 平 欣
照片 | 金敏、杨翔
编辑 | 陈 子 欣
责编 | 郑 芷 愉
初审 | 潘 卫 东
复审 | 张 婷
终审 | 杨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