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四)含答案

体娱   2024-11-02 05:00   浙江  

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某校假期举办“知史求识”竞赛活动,主持人给出这样一组关键的语句: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属于晚期智人。靠采集、狩猎为生。下列古人类符合上述语句特征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约10万件打制石器、成批的骨器、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层等,灰烬层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植物种子等。上述史料说明北京人遗址(   

A.地处长江流域       B.内涵非常丰富C.见证农业起源D.发现时间最早

3.研究表明,野生动物被饲养后,体态和骨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分析下图信息可知(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的国家    

B.河姆渡人已经学会饲养家畜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D.河姆渡人的食物以猪肉为主

4.考古发掘的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并对其形成合理解释的重要证据。下列出土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早期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       B.远古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C.农耕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D.远古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

5.《史记》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擒)杀蚩尤。”上述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族群矛盾得以彻底解决       B.蚩尤因骄傲轻敌而战败

C.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部落之间存在攻伐现象

6.良渚古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些考古发现可证实良渚地区(       

A.不断发生战争       B.对外交流频繁C.形成统一信仰D.出现早期国家

7.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C.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8.西周通过新封诸侯国不断地将周公等人确立的道德准则和政治方针传向四面八方,促进华夏各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华礼教文明的形成。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分封制相关信息是(   

A.分封制诸侯的义务       B.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C.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D.分封制带来的影响

9.春秋初期,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C.各诸侯国间的矛盾消除       D.县制推行加快祖国统一

10.春秋史书《国语》中有“宗庙之牺,为吠田之勤”(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和“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斧)、厮,试诸壤土”(制造铁农具来耕田)的记载。这可以用来印证春秋时期(       

A.铁器牛耕出现       B.手工业的发达C.耕地面积扩大D.商品经济繁荣

11.示意图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给民众带来深重灾难       B.客观上促进我国走向统一

C.促进各诸侯国经济的发展       D.说明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12.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据此可知,都江堰的修建(   

A.打破了各地封闭状态       B.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

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D.完善了蜀地水运条件

13.下图内容所反映的观点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14.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       

政治方面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方面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文化方面

学术思想活跃

A.史前原始时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5.《离骚》记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屈原(   

A.怀才不遇的哀怨       B.对生活穷困的不满

C.爱国忧民的情怀       D.国破家亡的悲愤

16.考古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龙山文化山西陶寺古城遗址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大量精美玉器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独特性       B.多元一体       C.包容性       D.地域性

17.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帝国。据此可知,他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   

A.制定了严苛法律B.废除了分封制          

C.开创了统一格局D.推行了郡县制

18.某纪录片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嘉峪关,东至东海       B.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陇西,东到东海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9.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   

A.商汤、周武王       B.刘邦、项羽C.陈胜、吴广D.卫青、霍去病

20.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竭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楚、汉两方”指的是(   

A.刘邦和项羽       B.刘邦和吴广C.项羽和陈胜D.陈胜和吴广

21.下表列举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部分治国理政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   

时期

措施

西周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秦朝

废分封,置郡县

西汉

颁布“推恩令”

A.巩固统治B.加强皇权C.分封诸侯D.休养生息    

22.与下列钱币的铸造和推广有关的人物是(  

  

A.秦孝公、汉文帝       B.秦穆公、汉武帝

C.秦始皇、汉高祖       D.秦始皇、汉武帝

2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管仲       B.主父偃       C.董仲舒       D.李斯

24.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代的原始史料的是(   

A.电视剧《汉武大帝》       B.汉代墓中出土的钱币

C.《资治通鉴》的记载       D.汉代耧车模型

25.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此变化反映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东汉时期政治开明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       D.东汉实行重文轻武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A  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1)旧石器时代指的是主要使用        石器的时代,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        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图A中        处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距今约170万年;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填写图中序号即可)(4分)

材料二  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我国早期种植水稻与粟的人类遗址,(2分)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的南北差异。(4分)

(3)一般认为,文明是具有进步价值取向的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活动过程和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列举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

27.社会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张华同学笔记摘录

材料二  相传西周时期有1800诸侯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100多个。到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且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只有7个大国十几个小国……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

材料三  修建都江堰目的明明是军事需要,至于农业灌溉,那是“有余”才能进行。自从有了都江堰,秦国就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个大粮仓。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想到李冰的功绩,于是决定为李冰立祠祭祀。    

——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简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社会进步产生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并指出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发展趋势。(4 分)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修建都江堰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秦始皇“为李冰立祠祭祀”的原因。(4分)

28.青铜器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文字不可能创制于原始社会,只有当国家出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分离,才有可能出现对文字的需求,也才能推动文字的创制。换言之,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造的。汉字可能创制于商朝或更早些,但不会早至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时代。

——裘士京《原始刻刻符号性质与文字起源刍议》

材料二  甲骨文属于语言的范畴,我们说它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较好理解。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

材料三  何尊(如图)    

材料四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它们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古代青铜器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各种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仅酒器就有爵、角、觯(zhì)、斝(jiǎ)、尊、查、方彝、觥(gōng)、罍(léi)、盉(hé)等20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彩多姿。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从汉朝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制度在青铜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奴隶制等级制度,以器的多寡与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地位身份。西周时期形成列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guǐ),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篁,士三鼎二簋,都有一定的规矩。

——摘编自胡永贺、崔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文字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我国早期汉字经历了几个阶段?甲骨文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3)谈谈材料三中何尊的历史价值?(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4分)

29.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各地联系不像现代这么方便,不同地方,文字差异很大……如果文字不统一,文化的联系就非常的不方便,下的圣旨到偏僻的地方也看不懂,所以统一文字便成了当务之急。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大臣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的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初“书同文”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书同文”使用的文字。(3分)

(4)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B

D

D

C

D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C

C

B

C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B

C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答案】(1)     打制     化石         

(2)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

种植粟:半坡遗址。

南北差异:居住房屋不同,南方为干栏式建筑,北方为半地穴式建筑;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粟、黍为主。

(3)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27.社会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答案】(1)作用:铁器和牛耕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开垦山林,扩大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步等。

(2)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趋势: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3)目的:军事需要。原因: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8.青铜器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答案】(1)文字是进入阶级社会、国家出现之后,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制的。因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2)经历了刻绘符号、甲骨文、青铜铭文三个阶段。

意义: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我国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3)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证见证。

(4)地域跨度大,范围广;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风格各异;用途广泛;数量众多;贵族身份地位的表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奴隶制等级政治制度的体现,被赋予了支持政治权力和沟通天地的功能等。

29.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答案】(1)朝代:秦朝。大臣:丞相。

(2)制度:郡县制。历史意义: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绝对控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状况:中国古代各地联系不像现代这么方便,不同地方,文字差异很大,文化的联系就非常的不方便,下的圣旨到偏僻的地方也看不懂。文字:小篆。

(4)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车轨。贡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精讲精练
初中历史、道法、地理学科知识点精讲精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