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八月28日是黄宗霑诞辰125周年,即将对公众开放的“文化锚地”空间以“纪念”的名义将首展献给这位生于台山的华裔电影摄影大师,并将展览的主题引向他一生的传奇,试图从他丰富的经历中找到人生的普遍价值,将其散发的光芒照射到每一个愿意接近他的青年的身上,让一个远离这个时代的同代人成为他们的导师和榜样。
展览中除了两幅应邀而作的黄宗霑故居写生,没有任何“原作”。在这里,丰富的文献资料被艺术般地处理成声音、影像和拼贴,所侧重的不是展陈的艺术性,而在故事本身的魅力和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
艺术家黄周妥在黄宗霑故居写生
无疑,即便两次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黄宗霑的名字也几乎不为我们身边的所有人熟悉。有人可能看过他拍的影片,却习惯性地不会留意那些美妙的画面出自谁之手。可这有什么要紧的呢?总之,在热爱电影工作这一点上,黄宗霑比我们所以为的还要强上一百倍,但谁也想不到他年轻时的理想只是当一名拳击手。当他老了的时候,有一天从摄影棚回到家,他说他太累了,不想干了,第二天起床却说要继续。工作的目的对他来说似乎就是“不想好好死在床上”,那么你呢?年轻的朋友们,你是不是刚好相反,突然就对一切没有了兴趣?是不是比我们以为的更害怕失败?如果是这样,或担心自己将来变成这样,请来渔人码头的锚地文化空间吧,关于黄宗霑的这些文字和图片也许讲的不是他的成长,但毫无疑问它们记录了他曲折的成长过程。你也可以回到以下的关键词,对这个展览有一个初步了解:黄宗霑(James Wong Howe,1899—1976),台山市白沙镇西村永安,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黄宗霑的一生》,《骆驼祥子》,《曾景文的世界》……如果你害怕读文字,一个少女美妙的朗读声会在大厅中盘旋,她念的正是启发了整个展览的第一个文本,美国人托德•雷斯堡格尔的《黄宗霑的一生》……
杨凯淇同学在录音棚录制《黄宗霑的一生》全文朗读
黄宗霑出生时的房间(李妍颍速写)
“文化锚地”由CANTONBON—博尔赫斯书店团队主理。该空间整体运营由“和地在创”项目资助
文化锚地是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CANTONBON)旗下位于顺德容桂的新分支,由“和地在创”支持开设。作为一个融合艺术、文化、教育和社区互动的综合性空间,文化锚地通过展览、活动与创作实践,让文学与艺术激发城市的文化交流潜能。
由和的慈善基金会策划及资助,顺德社会创新中心和广州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以社区为起点,支持多元主体通过价值驱动、富有创造力的文化艺术行动积极介入公共生活,相互连接、彼此支持、共同创造,从而生成关于社会图景的新想象。
文:陈侗
排版设计:黄驿雅
审核:陈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