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日报丨科技赋能,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政务   2024-11-27 16:15   辽宁  

科技赋能,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本报记者 沈云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作出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要部署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线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党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我市在70余年的防沙治沙进程中,坚持科学治沙,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辽宁西北部筑起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一、科学探索,开创治沙造林先河


我市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接壤边界长度达322千米,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风沙通道,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节点,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区域,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最前沿。

长期以来,科尔礼沙地的风沙侵蚀导致阜新市的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之初,彰武县24个多镇中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森林陵盖率仅为2.9%,70%的农田遭受凤沙侵扰,粮食亩产不足百斤。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防沙治沙科研机构--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县章古台镇设立实验站,从此阜新人民开启了科学探索防沙治沙之路。从1953年最早一批引|进樟子松种子的育苗实验,到1955年引进3000棵子松树苗、成功栽植中国第一片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再到1978年樟子松沙荒造林技术获得中国科学大会奖、在全国10余个省区推广应用,成为“三北"防护林的核心树种之一,樟子松在固沙方面的强大能力,开创了中国樟子松治沙造林的先河。

我市在防沙治沙进程中,坚持科学推进,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探索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分批治理”的综合固沙方法,被誉为中国三大治沙方法之一,黄柳、胡枝子、锦鸡儿笔固沙灌木填补了中国灌木治沙史的空白。


二、科技赋能,创新防沙治沙新模式


在科技助力下,我市不断探索总结防沙治沙新模式的思路和方法,系统总结山区困难立地造林、“4+2+2”综合治沙、打造林下经济、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坡耕地田埂绿化、村屯绿化、畜禽粪污有机物利用、河源地治理等8个模式,最终形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阜新战区模式。

阜彰两县积极推进科技赋能,攻坚克难,创新沙化治理新模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防护林网、粮油单产提升、土壤培肥改良等措施开展沙化耕地综合治理,在35个乡镇实施玉米单产提升20万亩,大豆单产5万亩。实施精准调控技术模式,有效促进玉米单产提升,玉米项目区亩产量较往年增产 105 公斤以上人豆项日区普遍增产40公斤以上,实现大幅增产效果。彰武县开展小麦大豆一季两茬复合种植技术模式试验500亩,实现全年有茬保生态、一李双收增效益,成功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2025 年重点推广技术模式,依托省农科院、省沙地所等科研单位,该县推广 12-24玉米-甘夢间作种植模式500 亩,在省沙地所、章古台镇及阿尔乡镇开展花生、冬黑麦复种风蚀防控试验 260亩,在家镇、五峰镇打造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升级千亩示范区2个,实施光伏板行间耐密大豆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2000亩,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防风固沙林建设方面,我市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的方式,选用樟子松、杨树等乔木和柠条、沙棘等灌木构筑起大规模防风固沙林带。这些林带按照科学的间距和布局种植,形成了多层次防护结构,有效地降低了风速,阻止了沙丘的移动,减少了风沙对周边地区的侵蚀。

在沙地植被修复和农业生产中,我市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和土壤水分状况,精准控制灌溉水量。在沙地造林区域,通过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借助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我市定期获取高精度影像,精准监测分析阜新植被覆盖变化对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气环境的影响。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结果可以表明省委、省政府“打造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草原综合体"的定位要求,推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水润阜新”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三、攻坚克难,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我市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关键作用,通过植被修复、水资源管理、精准监测等科技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但是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仍面临资金、技术推广和跨地区协同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 、加强技术培训和建立协调机制等途径逐步解决。

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科技治沙需要持续的资金投人,包括科研设备购置、新技术研发、不范基地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然而目前我市在科技治沙方面的资金来源有限政府财政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仍难以满足需求,社会资本参与度也较低,导致一些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加大政府对治沙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治沙科技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如给予参与治沙产业的企业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沙地治理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其次,技术推广难度大问题。部分先进的治沙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面临困难。当地居民和一些基层治沙工作者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缺乏操作技能。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体系建设,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培训教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长期、系统的培训工作。

再次,跨区域协同治理困难问题。科尔沁沙地治理涉及阜新、朝阳、通辽等地,各地在工作目标、资金使用、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出现协调不畅、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影响了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因此,需要建立跨地区的协调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科尔沁沙地治理区域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冬地职责和分工,建立统一的工作日标和规划。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和信息的实时共享,加强各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治理合力。

总之,我市将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两山”理念,坚持科技引领,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策略,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信息来源:阜新日报
编  辑:白云夫
责  编:何雨默

审  核:郭磊


魅力蒙古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对外宣传平台,展示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