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治理是我国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厦门城中村现有居住人口227万,超过全市人口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如何让这些来厦打拼奋斗的人们,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计划用3年时间,对108个城中村集中实施全域、彻底、科学的现代化治理,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城中村治理实现重大突破,打造了一批精品样板、推出了一套标准指引、出台了一套政策法规、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
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典型案例入选中央主题教育整改整治案例选编,成功实践经验被新华社等多家央媒报道和转发,引发广泛热议和关注。
此前报道↓↓
我们继续走进
集美区城内社、海沧区新垵村、
同安区四口圳社区、翔安区田墘社区
看看这些地方的蝶变~
集美区城内社:共建共治共享
两岸青年唱响“城内之歌”
在集美区后溪村城内社
两岸青年因村子里的城隍庙而结缘
“两岸情缘”也延续到了
城中村整治和社区治理过程中
让古老的城内社焕发出不一样的青春
村民们说,城内社的变化得从去年6月说起,后溪村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创新成立多元自治组织“后溪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红盟”,由党员帮帮团、台青乡创团、驻村工作队等9个自治组织组成,全面推动后溪村城中村改造。城内社作为集美区后溪村的6个自然村之一,率先进行改造。
改造之前,城内社路面是由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砖拼凑起来的,看起来就比较杂乱。我们主要就是从缆线的落地、立面整治等进行了改造。
落地缆线、整治立面、提升智能化……
城内社在一个个基础设施薄弱处
精细改造
共生成社会治理中心等项目
超10个
其中,针对空中缆线杂乱无章、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城内社开展强弱电缆线改造,确保缆线尽可能下地。与此同时,新改建道路2.4公里。城内社还建设社会治理中心,打造智能化系统,提升村庄管理效能。
如今,焕然一新的村落、错落有致的红砖古厝,平坦整洁的青石板路……城内社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住得更加舒适。
希望通过我们的改造之后,我们的环境能够更加舒适,然后我们村民生活在这里能够更加舒服。带动一些青年公寓、民宿产业发展,让我们村民的钱包能够慢慢鼓起来。
作为省级传统村落
城内社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还一直坚守着
村庄改造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平衡
城内社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历史遗址拱辰门等文化资源,其中霞城城隍庙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
作为海峡两岸同胞亲情互通与情感交流的纽带,霞城城隍庙吸引了不少台湾青年到这里扎根发展。台湾青年吴炳璋在这里创办了黑猫两岸青年文旅基地。
霞城城隍庙是台湾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的祖庙,来到这边就看到真的是这样子,但是可能比较美中不足,在一些基础建设上还没有这么好,但是又觉得这地方特别有那种家乡的感觉,也想要通过我们的一些力量一起去把它变得更好。
改造老宅古厝,吴炳璋和团队在城内社开起奶茶店、做起文创设计,用青春创意的方式让城内社焕发出新的活力。去年,城内社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吴炳璋和团队也积极参与其中。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我们更多是一个参与者角色,去探讨发掘出村里面这些文化,像城隍文化、闽南文化、庙宇文化,我们针对这些文化去做一些开展,像在村口有个地方就做了一个文化墙,用彩绘的方式去讲了我们城内的来龙去脉跟历史。
始于文化,落于产业。吴炳璋告诉我们,来到城内社他发现这里可以创业的方向很多,比如开发两岸的城隍文化IP,活化利用当地的闽南古厝,开展两岸研学等。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
来到这里就业、创业
目前,城内社已吸引
近20个两岸青年项目入驻
在这地方其实就好像说生活在自己家乡一样,跟村民有像家人一样的这种感觉,我们这几年写了一首《城内之歌》,这首《城内之歌》我们现在又教小朋友唱,教村民唱,大家透过这个方式去凝结出力量,把城内社变得更好。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中村振兴。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起城内社的未来发展规划,得到的回应掷地有声——持续更新,永不止步。眼下,城内社正规划以城隍庙等历史遗迹为历史文化中心,活化利用古厝古街,打造旅游研学、文创IP等多元化产业,开创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中村振兴新路径。
海沧区新垵村:
“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海沧区新阳街道的新垵村
是岛外人口最多的城中村
由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社会治理能力滞后等问题
到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平安幸福、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新垵村经历了哪些蜕变呢
↓↓↓
新垵村比邻新阳工业园区,仅1.41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就居住了约10万居民,其中超过90%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家,就在这里鳞次栉比的2125栋出租屋中。
然而,这里的住房、道路多为早期规划,村里一度面临消防安全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等棘手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去年5月起,新垵村首先从居住安全入手,推动全村出租屋的消防技改。但很快,房屋布局千差万别怎么改、费用由谁来出……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不少出租屋房东不会改、不主动改、不愿意改,工作一度难以推动。
村两委和网格员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进村进行设计,形成了“一户一方案”。在资金方面,产生的费用由房东出资一半,剩余的一半由政府用奖补方式出掉。仅7个月的时间,我们新垵村所有的出租房完成了消防技改。
如今,村里出租的自建房
每层楼道都设置了
消防喷淋、烟雾报警器
配备有灭火器
之前焊封的钢架防盗窗也开辟出逃生窗
以出租屋消防技改为起点,新垵村还通过拓宽主要干道、打通房前屋后消防障碍、增设消防小站和微型消防站等方式,实现70%区域的消防通透、120米消防栓服务半径全覆盖。
村里主要居民区如果发生火灾,我们3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进行灭火。
光是安心还不够
如何能让大家住得舒心
更是提升居住在城中村的
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
这里是新垵村的主通道——新垵中路,也是村里最繁华的商业街,曾经这里小吃摊占道经营,垃圾遍地。经两个月的集中整治,不仅铺上了透水沥青路面,拆除了违章搭盖,还拓展出一系列公共空间……昔日的脏乱老街,如今蜕变成为村子的门面。
我们的理念就把这条新垵中路作为步行街,来改造一些摊规点,我们也疏堵结合,所以我们在新垵中路改造的过程中,也生成了一个新垵夜市。
如何让治理效果持续巩固提升?
去年底,新垵村引入建发物业
与村集体合资成立建垵运营公司
整合村里保洁、垃圾分类、
治安巡防等多支队伍
将“一把扫把扫到底”
有效破解了原先
村容队伍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
原先,居民有遇到噪音扰民、交通堵塞、环境脏乱等问题,不知道要找哪个部门反映,处理起来也比较慢。现在居民可以直接找我们管家,我们来统筹协调处理,小的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
如今的新垵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治理能力、产业收入大幅提升,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更让新垵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眼前这个集酒店、公寓、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叫作正顺广场,是村里全自营的集体经济新项目,目前整体项目签约率已超九成,预计今年可为村子带来超3000万元的收入。其中,正顺公寓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毕业生等群体,提供了多种安全舒适的房型。
在我们边上这个11层高的建筑就是正顺公寓,这里面有94套不同户型的出租房,还带厨房、健身房等公共设施,目前已经满租。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开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新垵村的常住人口增加了超2500人,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扎根。如今,村里的路更平整更宽敞了,邻里之间因治理缺失的争吵也变少了,大家对于“家”的认同感增加了。新垵村与厦门其他的城中村一样,都在努力托稳来自天南地北“打工人”的奋斗梦,也让他们感受到:“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同安区四口圳社区:
壮大集体经济 开展“微”治理
同安区美林街道四口圳社区
是一个总人口约两万人的城中村
在市委市政府推动下
四口圳社区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在裸房整治、管线改造、村企共建等方面发力
并探索将社区发展用地
建设成为集体经济项目
这是一张2019年四口圳社区西侧的一张卫星照片。当时,这片超2.5万平方米的社区预留用地已闲置十多年,被部分居民侵占,搭铁皮房,建仓库。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社区决定启用这片发展用地,着手整治违章搭盖,不过,想要拆除这么大面积的违章搭盖并不容易。
面积最大的差不多有6000平方米,着手跟党员干部,还有老年协会配合,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全部拆完,社区也没有赔一分钱。
拆违工作结束了
如何用好社区发展用地项目
成为摆在四口圳社区
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最开始打算就要贷款来建工厂,投资省,收益快。建工厂离村民居住的地方比较近,环评过不了,我们经过讨论后都说要建公寓对四口圳今后的发展是比较可取的。
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
社区发展用地上
建起了四栋公寓楼
这也成为同安区第一宗
农村集体发展用地项目
城中村产业升级、居民增收致富的
未来图景变得更加清晰
今年9月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25年6月份实现交付使用。为改变城区面貌与城市建设短板,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提供强大动力。
除了聚焦大项目
四口圳还找准“小切口”
从裸房整治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在城中村里,裸房并不少见,其中一些还“长高长胖”了,按照政策,这样的房子并不能进行外立面二次装修。
作为厦门城中村裸房整治试点,四口圳明确了个人申请、村居初审、镇街复审、备案登记、组织实施、巡查监管的“六步工作法”,逐渐形成“政府出政策、出标准、出方案,户主出人、出力、出资”共同参与裸房整治的工作格局。
从乡村主干道沿线附近裸房开始动工,再向内延伸至全村各角落的裸房。采取一对一动员方式,解决部分居民不想装、不敢装的问题。本次社区裸房整治共计29栋,现基本已完成。
房屋安全解决了
社区的休闲空间打造、
道路“白改黑”、管网整治等
“微”改造
也没有落下
家园的“焕新”,让生活在四口圳的居民越来越有归属感,大家也凝聚身边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家园治理中。
把四口圳的文化特点融入到幼儿园游戏当中,比如说我们与孩子们共同创设了四口圳夜市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当中去感受四口圳的文化。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让四口圳居民与社区形成“双向奔赴”,如今,这份温暖还在持续传递。四口圳社区成立教育促进会,将超过百万元善款不分户籍,奖励给社区里的优秀师生,营造乐善好学、互助友爱的邻里新风尚。
目前四口圳社区教育促进会共发放奖学助学资金超12万元,通过教育促进会的奖励机制,促进居民文化素质提升。
在采访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不仅仅是依靠社区两委一腔热血,更要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聚沙成塔,共筑美好家园。漫步在如今的四口圳,我们不难发现,大到一条慢行步道、一段护坡,小到一根充电桩、一盏路灯,都有居民们共同参与的身影。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理念,已经真正走进了四口圳居民的心中,也让社区走出了更加宜居宜业的发展新路。
翔安区田墘社区:
红砖古厝间 续写新故事
翔安区田墘社区位于大嶝岛北部
与金门隔海相望
坐落着抗战时期的金门县政府旧址群
文旅资源丰富
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后
田墘社区挖掘在地文化
焕新红砖古厝聚落
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游玩
古厝,是闽南语中对老民居的特色称谓。从大嶝岛空中俯瞰田墘社区,一百多栋闽南红砖古厝连片成群,百年历史的龙脊凤檐、雕梁画栋在阳光下闪烁。
这片红砖古厝聚落里,既有保存完整的原住民祖宅,也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门县政府旧址群,众多游客穿梭于其间,沉浸式领略着独特的闽南风貌。
在巷弄里拍照“打卡”,身前是绿荫葱葱,身后是红瓦蓝天。但田墘社区党委书记郑国清说,早几年游客来到这里,并不是这番光景。
原来前几年这边破落的房子比较多,一部分红砖古厝荒废空置、村道拥堵、空中缆线杂乱无章,游客游览体验观感一般,游客接待能力也有限,文旅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启动后
田墘社区决定立足文化资源禀赋
完善公共配套、发展文旅商贸
第一步便联动社会力量开展招商引资
盘活一批闲置的红砖古厝公共空间
我是台湾台中人,两年前来到田墘这边,看到这边有这么多的古厝,感受到我们小时候在台湾家里的那种感觉,毅然决然就留在这边了,成立了这个茶馆。
曾信轩的“临轩茶馆”,就开在一栋闲置的百年古厝里。这里毗邻金门县政府旧址群,不时有路过的游客走进茶馆歇脚,品一壶来自台湾的香茗,近距离体验红砖古厝的生活日常。
穿上汉服、戴上簪花,文创体验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游客在田墘的文旅体验。而曾信轩的目标,是未来打造一个两岸茶文化交流空间,助力田墘社区的现代化治理。
常常带台湾朋友来这边跟大陆朋友一起喝茶、一起共创,把它复兴起来,把传统文化留在这边,把古厝的美好保留。
“把古厝的美好保留”
也是田墘社区治理城中村的
初心与愿景
但几十栋红砖古厝的改造更新,仅凭像临轩茶馆这样的自主投资招引,很难完成。如何系统开展红砖古厝的综合整治,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谋划推动下,这几年,田墘社区与象屿集团合作,引入国企专业文旅产业运营团队助力城中村更新。
眼前这栋楼,在维修时其实已是断壁残垣。经过讨论,设计师将剩余的旧式清水砖收集起来重新砌墙,保留了燕尾脊的屋顶线条,同时搭建玻璃外立面,将传统红砖的历史感与现代民宿的通透感有机融合。“修旧如旧”,也是这二十多栋红砖民宿、四十四间客房的改造理念。
红砖古厝就是两岸共同的记忆,田墘的古厝跟金门县那边的红砖古厝是一模一样的,可以说是同宗同源。我们当时保留了红砖古厝的这种建筑外观,让游客来到这里头,能感受到我们闽南的旧时光,高峰期每个月大概有800到1000人的入住量。
民宿、茶馆、咖啡厅、美食文创店……一系列新业态丰富了红砖古厝的生命内涵,也提升了社区的游客接待能力。
吸引游客的同时,社区居民们也共享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成果,生活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我们希望不仅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田墘社区、了解田墘文化,更重要的是希望让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能够感受到家园更洁净、居住环境更舒心、钱袋子更丰富,让居民们生活在这里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关乎民生幸福,也牵动着一方家园的可持续发展。在田墘社区采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新的美好故事正在翻新后的老建筑间发生,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让这里焕发品质新貌。社区居民们期待,随着翔安机场开通运营,未来能有更多游客走进田墘、看见田墘、感受田墘。我们也期待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深入推进,能让这里吸引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故事。
来源/厦视新闻
记者/陈达祥 黄子铭 苗鑫 陈夏辛 吕业铖 王晓亮 叶泽聪 叶泽宇 庄冠俊
编辑/鑫妍
责编/楷煊 编审/继成
(厦门广电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