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卖鱼了,有养殖户说自己今年的花白鲢长的好,有的说自己的麻白鲢没怎么长,还有的养殖户说放下去多大现在还是多是怎么回事?花白鲢没看见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说到底还是水面利用率的问,常见的7大误区包括放养密度、放养重量、放养规格、鲢鳙年龄、鲢鳙比例、鲢鳙食物、肥料品种;大水面要想科学养鱼,实现增产增收,必须对这七个误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科学的认识,并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误区一:放养密度与产量呈正相关
2)产量的提高,密度的影响只是其中之一,更与投入的肥料、饲料等营养因子密切关联。在同等的饲料、肥料等营养因子的投入下,密度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很小,这是因为饲料和肥料的转化效率是一定的,同样多的饲料和肥料,只会产出同样多的鱼。密度越大,产出的规格越小。规格越小,市场价格就越低,效益也相对越低。3)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增加密度,也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因为大水面养殖多数以花白鲢为主,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有机腐屑和生物絮团等,在各种营养元素都满足的状态下,其每日的增长量是一个定值,也就是说,通过肥料只能满足一定量的鲢鳙鱼食用,超出部分只能通过投喂饲料来解决。当投入的饲料肥料一定时,放养重量与产量没有正相关关系。因为一定的饲料及肥料转化的食物只能满足一定的鲢鳙鱼的生长需求,超过其提供的食物范围,鲢鳙鱼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1)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放养鱼种的规格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增重倍数越大,产量也较高,但最终出产的规格也相对较小;2)每长一斤鱼的直接生产成本几乎相同,大规格鱼比小规格鱼的效益好。2)鱼在性成熟前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后生长慢。这一规律也适用于所有动物,比如说,白鲢的性成熟年龄为三龄,花鲢的性成熟年龄为四龄。大水面放养通常以放养二龄鱼种,且二龄鱼种的生长速度还很快,如果密度合理,出产时能达到六斤以上的规格,市场非常紧俏,且行情好,效益高,因此鳙鱼放养二龄鱼种也是切实可行的。1)花白鲢的食性80-90%都是相同的,都是浮游生物、有机腐屑和生物絮团;2)不同的是由于花白鲢鳃耙粗细不一样,白鲢滤食细微一点的颗粒,花鲢滤食大型一点的。1)花白鲢性情不同,鲢鱼性躁,鳙鱼性温和,白鲢的争食能力比鳙鱼强很多。如果忽视了这一特性,往往会造成鳙鱼因食物不足而生长速度缓慢,达不到预期的规格和产量。因此,在鲢鳙鱼放养上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2)鲢鳙在食物种类上没有绝对的不同,只是在食物的颗粒大小上有相对的差异。所以,对鲢鳙鱼的比例上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达到利益最大化。3)目前八二模式为最优,即鲢鳙鱼的比例以8:2或2:8,都能够使养殖产量最高和效益最大。
误区七:不管肥料品种,水浓就好
1)不同肥料成分不同,肥效也有差别;
2)水色浓,不代表花白鲢食物充足;
3)被水色表象蒙蔽,没有科学的工具作为参考(比如说溶氧曲线),还有一个就是忽略补充微生物制剂。
关于大水面施肥,总结一下2个点
1)大水面肥水要注重肥料的选择,注重水质综合指标,氨氮亚盐、pH、水体磷酸盐、总碱度、总硬度。根据不同的时期和水库条件,补充限制性营养元素,有利于水体藻类菌类和花白鲢天然饵料的培育。
2)注重补菌,在花白鲢生长高峰期,每7~10天为池塘补充复合微生物,比如说降氨灵、藻种和活力团,为形成有机腐屑和生物絮团提供充足的菌种;
3)根据溶氧曲线,合理使用培水和微生态制剂,适当改良底质,降低花白鲢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
要了解或购买“菌中缘”
请务必底部留言【手机号+产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