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老旧核设施、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等风险不容忽视”指示精神,推动降低和消除核安全风险,全面展示核设施退役治理与核环境安全最新研究进展,促进知识、经验和成果共享,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0月18日-21日,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支持中心、核退役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核退役治理与核环境安全2024 年学术交流会暨首届核退役技术装备展会”在绵阳隆重举行。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胡石林院士,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二司副司长于晓丽,核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安继民,西南核设施安全中心副主任宋功保,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中核集团经营管理部副主任王鹏,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代波,中广核集团退役及放废处理领域首席专家潘跃龙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中核集团总工程师罗琦院士以视频形式出席大会并作报告。
本次会议以“抢抓核退役新机遇,共筑核安全新优势”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核能领域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会议,齐聚一堂共绘美好愿景,集智聚力同谱发展新篇。
徐鹏飞在致辞中认为创新中心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把行业内的科技力量和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努力打造相关领域的“国家队”,构建“强核心、大协作”的高效协同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集智创新联合体,强化协同、形成合力,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代波在致辞中向莅临大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学校及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紧密联系行业兄弟单位,凝心聚力打造国家高水平科研平台,持续为国家核事业和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于晓丽充分肯定了核退役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和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一年来坚守初心,认真落实服务行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的职责使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并对两中心提出了几点期望:一是要坚定信心,深刻认识核退役治理和核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当前面临的宝贵机遇,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打造高水平的能力体系。二是要坚持当前核退役治理和环境安全的重大战略导向,从严从快推动老旧核设施退役,不断提升核环境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核事业高质量核工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打造素质过硬,高精专尖的人才队伍,形成人才梯队化培养机制。
首届核退役治理技术和产品装备展会举行了启动仪式,展出了来自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中国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南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十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78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退役治理成熟技术和产品。展会现场人流涌动,天空中淅淅沥沥的小雨也不能阻挡参会人员看展的热情,呈现出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气氛。部分参会单位对各自优势产品和技术进行了大会专题推介。
核退役治理与核环境安全技术2024年学术交流会设大会报告和核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核环境和核安全技术、玻璃固化技术三个专业论坛。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罗琦院士围绕内陆地区特别是川、渝、藏等地核电建设的发展思考、现状和规划开展了精彩分享;中国工程院胡石林院士围绕退役反应堆放射性石墨的处理技术和研究前景进行了阐述和讲解;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安继民介绍了中国的核退役治理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形势;潘跃龙研究员、孙中宁教授,王孝强教授,刘晓晶教授介绍了各自的研究亮点和学术成果。专业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围绕核设施退役和核环境与核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及研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研判发展趋势,探讨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热烈的学术浪潮推向一波又一波高峰,呈现了一场气氛热烈、兴致高涨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立足“强链谋发展、协同赢未来”,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全方位、高层次的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造,打造科技人才引力场,激发科技创新潜能,为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 end •
文/图 | 核退役治理技术创新中心
责 编 | 思未
审 核 | 汪鹏
审 定 |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