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学校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抢抓学校高水平内涵发展重要机遇,紧紧围绕引领青年、凝聚青年、联系青年,形成了组织凝聚有力、思想引领有效、围绕中心有为、服务青年有质、改革攻坚有方、从严治团有序的育人格局,工作内容向深拓展、工作格局向大转变、工作成效向质聚焦,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典型,展现出了清新阳光、清澈纯粹的组织形象。
一、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培育青年胸怀国之大者
党建带团建持续深入。学校团委定期向学校党委进行工作汇报,最大力度争取学校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并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谋划。
组织化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学校团委高度重视组织化学习教育,围绕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等,组织各学院团委结合专业特色打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学习课程,制定了“青年说”宣讲清单供团支部点单学习……先后2次向团中央和天津市委主题教育工作督导组汇报工作,2项工作经验被团中央专报采纳。
推优入党改革试点不断推进。制定《共青团天津科技大学委员会推优工作实施办法》,全口径开展推优入党工作培训,制度化规范团员推优,替党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工作经验在团中央全国推优入党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进行分享。
青马学员培养日见成效。持续深化“尚德”团校建设,搭建院-校-区-市四级青马培养体系,校外联动滨海新区团委定制6条实践研学路线,校内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专门培训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青马班为示范引领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年度开展各类主体培训班次7个,培训覆盖近2千余人。
二、坚持思想引领主责主业,
引领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仰
搭建“深化节点引领、强化网络引领、坚持榜样引领”三位一体的思想引领体系。
深化节点引领。结合烈士纪念日、国家安全日、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示范性主题教育活动20余场,全面提升主题教育成效。每年重磅打造五四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仪式感、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系列活动,点赞,参与人数逐年提升,青年获得感逐渐增强,媒体关注度也持续升温。
强化网络引领。构建团属新媒体矩阵,关注人数超9万人,年均发布原创推文近500余篇,年均阅读量超过150万。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稳居天津市高校前列,多次进入全国排名前50,创作《奋斗吧 天科青年》《追光》等系列网络文化作品,受到团员青年广泛关注,精心打造《立足属地资源,发挥共建优势》主题微团课,登上共青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沙龙”栏目平台,播放量达10万+。
坚持榜样引领。面向全校团员青年,持续深入挖掘和选树先进典型。近年来,学校1名团干部当选天津团市委委员,1名学生干部当选天津市学联驻会主席,6名青年教师获评天津青年五四奖章,近30个集体和个人获评天津市“两红两优”,6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绘就了天科青年榜样群像。
三、坚持打造特色品牌,
凝聚青年投身“岗位建功”
组织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打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研学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圈破壁”。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优秀团队、全国优秀个人,“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一起云支教”全国优秀宣传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团委在实践育人工作中佳绩频传。五年来,组建社会实践团1000余支,入选团中央、教育部专项实践团队30余支、1.2万余名师生参加实践,足迹遍布24个省市,相关实践活动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百余次。
带领青年投身志愿服务。深化拓展“赛会+日常+专项”三者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年度参与志愿服务达5万人次,累计志愿时长百万余小时。在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天津马拉松、中超联赛等重大赛会中,“天科青年”尽展志愿风采。近5年,1名团干部获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个项目斩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校志协获评全国活力社团志愿公益类Top10第二名和天津市学雷锋“六个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16个项目在天津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5年来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130余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28名,数量位居天津市高校前列,工作经验在全市分享交流,志愿者事迹、研支团工作成效多次在中国青年网、共青团中央等平台报道。
四、坚持聚焦青年需求,
服务青年实现“拔节成长”
加强阵地建设,创建共青团之家。利用现有资源,全面升级改造,推动文化上墙、精神上梁、教育上窗,打通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营造了浓厚的环境育人氛围,阵地中“手绘百年团史”板块,被团中央宣传报道。
丰富文化供给,上好思政大课。坚持红色文化主基调,形成“青韵剧场”等六大文化品牌和“十大歌手”等四大文化赛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工作,将每年的“迎新晚会”打造成思政大课堂,用“先锋计划”凝聚人,用“先锋文化”感染人,全面体现五育并举,全面彰显“先锋气派”。舞蹈《醉春风》获第六届全国大艺展一等奖,舞蹈《再现花木兰》入选第七届全国大艺展决赛,原创话剧《再逢红潮》获天津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三等奖,40余个文艺展演项目在天津市美育实践课堂中获奖。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社团赋能青年成长”行动,推动学生会、学生社团入驻社区、服务同学。研究生会工作项目入围“我为同学做实事”全国交流展示,学生会项目获市级精品项目。
强化科创报国,双创育人升级。作为“双创提质”牵头单位,学校团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构建了“文化+机制+链条”三位一体的双创育人体系。一是以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打造了“创意引领-创新主导-创造支撑-创业服务”四级递进式活动供给模式。二是以机制改革服务事业发展。建立了四级竞赛育人体系,形成培养方案、课程、师资、微专业一体推进机制;立足产教融合,建设324㎡校外实体空间,打造“众创空间-玑瑛产创基地-科技园-天开园”成长路径。三是以重要赛事赋能人才培养。以“挑战杯”“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双创赛事为牵引,创新“1+3+X”作品遴选打磨机制,做好项目培育,各类赛事在天津市保持头部优势。2024年,学校顶格推荐“小挑”市赛作品全部获奖,国赛获4银、3铜,积分全市第二、市属第一,入围数、总积分双突破。众创空间绩效评估全市第二,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获教育部4项荣誉。主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天津赛区比赛。
近年来,学校团委连续四年获评天津市基层团建考核“好”等次,捧得“挑战杯”竞赛“优胜杯”,荣获“挑战杯”全国优秀组织奖、全国进步显著奖,并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优秀组织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和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天津市红十字系统优秀组织单位等省部级以上20余项荣誉收入囊中。相关工作均列天津市高校前列,多次代表天津团市委在全国共青团平台上作经验介绍和分享汇报,共青团改革工作案例入选共青团中央第一批《高校共青团改革建设百校百例》。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学校共青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中挺膺担当。
【往期回顾】
点击即可查看
本版编辑:青媒中心
责任审核:马臣 信欣 李镇
监督电话:60600506 受理人:李镇
看到这里怎能不赞,既然已赞何不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