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一旦患上只能缓解
无法治愈
时间一久
还会有各种并发症的焦虑
2024年11月14日是第十八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恩施市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殷元万通过一个真实病例讲述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
今年47岁的张先生抗糖已有16年之久。
起初,他依靠口服药物来缓解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病情有所稳定。于是,他自行停药。
期间,他不仅未规律监测血糖,还沉浸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饮酒无度、饮食不规律,更别提规律运动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身体发出了警报:皮肤瘙痒、肢端麻木、时有头昏乏力……这些并发症如同无声的警钟,提醒他病情的加重。
2019年至2024年之间,他多次因血糖控制不佳到恩施市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治疗。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让人忧心忡忡:空腹血糖飙升,糖化血红蛋白居高不下,血脂、尿酸等指标也频频亮起红灯。
“这次我无论如何都要控制饮食并规律运动!”3个月前,他再一次住院治疗,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多了自律的决心。通过药物控制与饮食管理,他的病情有了明显改善。
糖尿病,这个看似静默的“甜蜜杀手”,正悄然影响着数以亿计人们的正常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糖尿病“盯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趋势呢?
殷元万介绍,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工作节奏加快、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情绪焦虑等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诱因。
研究发现,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年龄40岁及以上人群;
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久坐人群;
有糖尿病家族患病史的人群;
有巨大儿生育史的人群;
空腹血糖≥6.1mmol/L的人群;
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并非无迹可循,它通常会发出一些早期信号,提醒我们注意:
体重骤降:短时间内体重突然减轻4.5公斤以上;
视线模糊:血糖升高,眼球内的晶状体渗透压发生改变,晶状体屈光度变化,会导致看东西模糊不清;
胃口变大:胰岛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大脑,让人感到饥饿;
伤口难愈合:糖尿病会影响身体机能,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
疲劳感: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身体缺乏能量,使人感到疲劳;
脚部疼痛或麻痹:糖尿病会损伤神经,导致脚部疼痛或麻木;
尿频、口渴: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身体会通过制造更多尿液来排掉糖分,从而引发尿频和口渴。
早发现早干预
共创无“糖”未来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享受健康生活。
在张先生的案例中,饮食管理失控是病情恶化的主要推手。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像精密的仪器一样,注重平衡与节制。
以下顺口溜可帮助“糖友”们更好地掌握饮食:
主食一顿一拳头,蔬菜一天一两捧,蛋白质一天一掌心,油脂每天拇指尖,两指并拢是瘦肉,水果每天一拳头,一个指节酒高高。
除了饮食管理,运动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另一大利器。坚持每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跳舞等,不仅能帮助我们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改善心情、增强免疫力。
控制饮食和体重
规律作息加强运动
定期关注血糖健康
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