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家26年!这个聋哑女子终于回到了恩施!

时事   2024-10-31 20:42   湖北  


“家里是木屋,门口有棵大树……”

这是聋哑女子黄成脑海里关于家的记忆。

“不要拆老屋,不要砍树,妹妹回来才认得到家!”

这是黄成父亲去世前对家人的叮嘱。

“我要回家!我要找爸爸妈妈!”

26年来,

黄成一次一次比划着手语,走遍大江南北。

10月6日,

她终于在公安机关、驻村干部和家人的努力下,

回到了曾经的家。


失去你

“爸爸,您老人家的在天之灵看到了吗?您的二女儿、二女婿回家了!”10月26日,利川市毛坝镇芭蕉村四组村民黄小艳欣喜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这天,是她母亲70岁生日。

这场团聚,隔着26年的漫漫岁月。

10月26日,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一堂,黄成(左二)特地换上一袭红衣为母亲祝寿。

芭蕉村位于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0世纪90年代,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是典型的贫困村,黄小艳家尤为困难:父亲黄文贤高度近视,视力几近为零,砍柴都要趴在柴蔸上;母亲王书明体弱多病;4个孩子中,大姐黄小艳和四弟黄旭健康,二妹黄成、三弟黄伟聋哑。

“虽然妹妹天生聋哑,可她性格活泼,特别喜欢织毛衣,小鸭子、小花,不管什么图案一看就会。”黄小艳回忆,虽然二妹从小没上过学,只认得家人的名字,但眉清目秀的她心灵手巧。为补贴家用,每到采茶季节,懂事的黄成就到隔壁村亲戚家采茶。

1998年6月8日,厄运降临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16岁的黄成去集镇赶场后,一去不复返。

“会不会被人拐走了?”黄小艳和父亲惊慌失措地找到8公里外的镇上。熟人告诉他们:黄成好像被人带上了去恩施市的客车。

黄小艳和父亲立即前往恩施城寻人。他们四处张贴寻人启事,见人就问,逢客车就拦。

几天后,寻人未果的他们回到集镇派出所报案,但由于证据不足,无法立案。

黄小艳无数次回忆起,当自己扶着父亲跌跌撞撞向集镇走去时,曾有一辆客车卷着烟尘从身边飞驰而过。

后来的日子里,她时常被懊悔折磨:也许妹妹就在这辆车上,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想到拦车看看呢?

“一错过,就是26年。”10月24日,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黄小艳泪眼婆娑。

走失前两天,16岁的黄成在集镇照相馆拍照留影。

等着你

2005年,王书明患上淋巴癌,为了治病,家里负债累累。家人找到黄成的希望,被艰难的生活磨得越来越渺茫。

转机在2014年到来。这一年,芭蕉村被列入重点贫困村,包括州农科院在内的4个州直单位成为该村精准扶贫帮扶单位,州农科院高级农艺师曾凡忠是驻村工作队员之一。

一次,曾凡忠带队看望困难群众。当他们走进黄文贤家的木板屋时,黄文贤和妻子以为这一行人是为失踪的女儿而来,未等他们说明来意,便拿出一摞照片和文字资料,讲述女儿丢失和寻人的经过。

望着他们眼中的泪水和期盼,谁也没忍心打断这一家人的述说。

听他们说完,曾凡忠紧紧握住黄文贤的手安慰道:“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找到女儿!”

说到做到。

此后,曾凡忠经常到黄家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10年来,曾凡忠虽然工作岗位变动,被派驻利川市汪营镇苏家桥村任第一书记,但帮忙找人的初心始终没有变,总在黄家人生活困顿、寻人遇挫时为他们加油鼓劲、想办法。

他手把手教文化水平不高的黄小艳搜集整理材料,发往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和“宝贝回家”公益组织,主动接洽志愿者并常年保持联系。

他多次帮助黄家人向公安部门反映诉求,及时采集血样,确保检测信息尽快录入公安大数据系统。

他利用人脉发动朋友帮着寻人。2019年,他趁着在中国传媒大学培训的机会,加上新华社、央视编辑记者老师的微信,讲述黄成的故事,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忙寻人。

“我出生于贫困农村,年幼失去母亲,听说这个家庭的故事后,心情十分沉重,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我想黄成在世的可能性很大,找到她,圆这个家庭亲人团聚之梦,是对这个家庭最大的帮扶!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的梦想!”2015年6月30日,在给央视《等着我》栏目的求助信里,他动情地写道。

曾凡忠不断鼓励黄小艳一家寻找亲人。(注:黄小艳信息中有多处错别字。“甄”应为“曾”。)

曾凡忠帮忙向央视《等着我》栏目、“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上传资料。

找到你

这些年,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扶下,黄家人齐心协力,日子越过越好,修起了4层楼房,紧邻新屋的木板屋和楠木树却依旧保持着原样。

黄文贤说,留着它们,女儿回来时,才认得到家。

2021年,黄文贤因病去世。去世前,他叮嘱黄小艳:“一定要找到你妹妹!“

9月29日,黄旭先后接到利川市公安局和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的电话:“DNA比成功,黄成找到了!在山东!”

微信视频接通那一刻,心情忐忑的黄小艳一眼认出:是妹妹!隔着屏幕,亲人们泪水滂沱,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黄成一边哭一边用手语表示认出了姐姐和弟弟,也认出了一旁的舅舅。得知母亲正在住院,她要求立即回家。

10月1日,黄家一行9人从利川市驾车出发,前往1700公里外的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阎家村。10月2日,亲人团聚,现场一片泪水和欢笑。

这些年的经历,在黄成的手语和婆家人的口述中,被艰难地拼凑出来:

当年,黄成几经周折,来到阎家村,遇到现在的丈夫于学刚一家人。

同为聋哑人,于学刚对黄成十分体贴,可黄成对“回家”的渴望,一直没有消失。

丈夫和家人十分理解她的心结,支持她寻亲,但是黄成的记忆受损,不能提供有效的家庭信息。

黄成天真单纯,只要有人说带她找家,她总会相信。结婚时公婆送的金首饰、打工攒下的钱,统统变成了回家的“路费”。

为了寻亲,她去过广东、上海、海南……钱花光后只能流浪,多次被当地收容所收容后又送回山东。

随着时间流逝,黄成的记忆渐渐恢复,公公也教会她认一些简单的字。她不仅写出了黄家全家人的名字,还写出了“湖北”“恩施市”等字样。

有了方向,黄成曾在当地一名恩施籍人士的带领下回到利川市和恩施市,凭着依稀的记忆,到处寻找“有木屋和大树”的地方。但遗憾的是,由于将家人的名字写错,她始终未能如愿。

茫茫大山,寻亲犹如大海捞针。

黄成无法精准地表达这些年的寻亲轨迹。但亲人们可以想象,为了回家,她一定吃了很多苦、遭了许多罪。

得知妹妹曾找到离家这么近的地方,黄小艳百感交集:“如果不是大家都没放弃,如果不是公安系统大数据DNA比对,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见不了面!”

10月6日,黄成终于回到家乡。当看到梦里心心念念、不断寻找的老屋和大树时,她搂着妈妈和姐姐痛哭流涕:冥冥中血脉相牵、心意相连,父亲知道自己在找它们!

所有的记忆在这一刻涌起:

砍过柴的山坡、打过水的小河、熟悉的亲戚邻居……黄成不断比划着,向亲人们表示:我认得!

26年,他们终于等回了亲人。

目前,黄小艳已将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公安机关,他们期待着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10月24日,黄成(左一)一家人和曾凡忠(右二)在老屋前合影留念。

10月24日,站在老屋前,说起这些年寻亲的辛酸,黄小艳(右一)潸然泪下。

黄成黏着母亲,笑得像个孩子。

得到消息当天,曾凡忠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宣布了这个喜讯。(注:“黄忠”为曾凡忠微信名)


回家漫漫路,幸得好心人

正义不会缺席,真情尚在人间!



全媒体记者黎袁媛

编辑|黎袁媛
审核|明   磊
签发|邹 瑜







恩施日报
恩施日报社旗下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