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区”战略让天津宁河区变为“绿色宝库”!

民生   2024-12-11 19:46   天津  

责任编辑:刘丹阳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sh/2024/1210/1924261.shtml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于长青 记者 朱波 报道 天津市宁河区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立区”为发展战略,以林权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聚焦造林、治林、用林,下真功夫、拿硬举措、求新突破,真正走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成功实践路径。经过多年发展,该区林木面积达到15.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3%,已经成为推动宁河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宝库”。

夯实绿色底色,在科学造林上下真功夫坚持立体布绿、能绿尽绿,以项目化、行动化方式植新绿、塑大美。

让乡村美起来。坚持连片植绿与见缝插绿相结合,围绕河道、主干道路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绿化提升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更新及造林2853亩。同时,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引导群众在房前房后、院内院外栽种乡土树种,新增绿化面积达到3363亩。

让城区绿起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系统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行动,8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总投资9000余万元的桥北新区西堤柳岸公园和总投资近5亿元的“一河两岸”景观带等,成为了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新去处。

让绿屏靓起来。紧紧围绕永定新河生态涵养区定位,科学规划中央生态廊道,通过造林绿化、水体连通、道路建设等项目,栽植乔灌木17万株、地被及芦苇10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000亩,整体蓝绿空间比接近90%,提前完成全区绿色生态屏障“十四五”目标任务,呈现出一派水清岸绿、景美宜人的自然风貌。


健全管理体制精准治林上出硬举措坚持系统观念,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长”上压实责任、“管”上突破创新,确保林地治理“一竿子插到底”。

拧成林长管理的“一条线”。坚持党委牵总统筹,搭建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设立各级林长510余名,构建覆盖全域、边界清晰的“一长两员”源头网格化管护责任体系,即“一名村级林长、一名基层监管员负责若干管护网格、一名专职护林员对应一个管护网格”,彻底扭转了林业保护权责不明确的局面,在林长制督查考核中,该区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形成协同联动的“一股劲”。着眼打造集林业宣传、保护、执法等一体化的工作闭环。推动区林业局分别与北京清河农场、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达成“林长+飞地”协定,与区检察院联同建立“林长+检察长”制度,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林长+”联动新模式。同时,设置工作会商、信息共享、应急一体等10余项协同机制,全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织密林业监管的“一张网”。推动林草湿生态资源调查、国土三调数据相融合,制定监管责任区域林业资源清单,同步发挥“林长信息云”优势,将涉林问题收集、巡护轨迹记录等全面整合,借助无人机等巡护设备和重点林区的全景、热成像摄像机,构建起“天、地、网”全天候管护网络,实现对林业资源监管全覆盖。


放量生态效益,在创新用林上求新突破坚持逐绿而行、多点发力,围绕林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确保带来更多“绿色福利”。

打造林下经济。积极引入资本活水参与林地资源开发,探索打造出林下种植中草药、菌菇、花卉等新模式。引入河北安国中草药企业,在板桥片林试种荆芥、射于苗等中草药项目,实现收益超过700万元。采取“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东棘坨镇、苗庄镇所属的2700多亩片林中,探索发展绿壳蛋鸡、芦花鸡等林下养殖,实现年收入310万元,形成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良好开端。

激活旅游资源。聚焦“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积极盘活林地资源,规划打造集科教、观赏、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综合项目。贝贝生态农场项目盘活林地、水面等500余亩闲置资源,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元。七星岛湿地风景区项目盘活了废弃砖厂土地、坑塘、林地等3000余亩闲置资源,今年“五·一”和端午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收入120余万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收入1000余万元。

引来金融“活水”。聚焦“以林养林”,抢抓“双碳”机遇,依托天津市碳排放交易所搭建碳汇变现平台,推动12万亩“碳汇林”交易碳汇可达10万吨,签发后预计产生经济效益600余万元。主动与天津银行合作,创新“生态金融”项目,盘活5.7万亩林业资源、收入23.6亿元,既为增加财力、化解暂付款提供了重要保障,又进一步拓宽了林地资源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宁河区林业局供图)

NH生活通
分享记录宁河内外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