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按照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优中选优的原则,组织开展了2024年第四季度“巫山好人”评选,评出建议人选12人。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电话向县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反映。
公示时间: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6日
电 话:57566748
冉启春,男,中共党员,1954年12月生,巫山县大溪乡黛溪河社区居民,系敬业奉献“巫山好人”建议人选。年青时就热衷于大溪文化和蛮巴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从1985年开始四处收集、分类整理大溪文化相关资料,2004年开始陆续撰写了《大溪赋》等10余篇关于大溪文化的散文、创作了《大溪之梦》等10余首歌词。2008年4月,在大溪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牵头开始编写《大溪乡志》;2013年6月,约25万字、重达12斤的手稿完成;2014年3月,经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仔细校正,《大溪乡志》正式成册编印。编写期间,他多次前往梁平、潼南等20多个地方查阅资料,走访外迁移民3000余人次,个人开支食宿交通费用达12万余元。现在,他还在积极编写“大溪系列丛书之二《新竹枝词》”,已完成手稿2800多页,约150余万字。
熊建国,男,中共党员,1980年2月生,巫山县福田镇莲花村驻村第一书记,系敬业奉献“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23年6月,被选派到福田镇莲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后,积极争取10万元资金为村里安装50盏路灯和主干道路牌,筹资1.2万元购置音响和健身器材,捐赠400册图书建设“橙新电商”乡间书院,改善村内基础设施,丰富村民文体生活。组织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商学院师生对全镇本土人才开展电商培训500人次。争取多家爱心企业到村为留守老人送生活物资,为留守儿童送学习用品。带领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查脉问诊”,据情提出“一社一品”发展战略,分别打造脆李、高粱、茶叶等特色产业。2024年,脆李产值24万元,糯高粱产值36万元,茶叶产值3万元。
刘克权,男,1986年12月生,巫山县政务服务中心职工,系敬业奉献“巫山好人”建议人选。多年来,无论是在大厅巡逻,还是在窗口值守,他始终精神饱满、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有危险,他勇敢站出来;有困难,他主动迎上去;有需要,他随时都在线。他恪守职业规范、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服务优质高效,努力践行“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办完所有事、办事都满意”的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维护窗口“形象”。多次被单位评选为月度、季度、年度优秀,是众多员工中不多见的优秀“大满贯”。
庄济宇,男,1997年12月生,巫山县骡坪小学教师(原三溪乡田家小学石印村教学点教师),系敬业奉献“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21年8月,被分配到三溪乡田家小学石印村教学点任教,当时学校正缺音乐教师,他主动站出来教孩子们学吉他、学唱歌。从2022年3月开始,每堂音乐课,他在轻快地弹唱中教会孩子们唱会了一首又一首歌。2023年4月,他组建了拿云少年乐队,手把手的指导孩子们反复练习。2024年6月,一群原本内向、自卑的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上演奏出的悠扬旋律响彻大山,怀抱吉他又弹又唱的视频让家长们惊喜万分。2024年11月,乐队受邀参加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闭幕式晚会,以精彩演出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他以音乐为犁,耕耘希望的田野,让山里孩子也拥有追云逐梦的勇气。他用行动证明,教育的力量足以改变命运,音乐的魔力可以抚慰心灵。
邹群英,女,1971年7月生,巫山县实验小学教师,系助人为乐“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09年6月,她尝试献出人生第一个400CC血量;2010年到2014年,坚持每年献血一次;2015年,在一次献血中了解到血库存量匮乏,心中暗许诺言:一定要将献血长期坚持下去。2018年,女儿的一次献血让她了解到捐献血小板比献血间隔时间更短,她又开始捐献血小板,从巫山到奉节到重庆主城区,地点不断变换,坚持献血信念不变。现在仍坚持每月自费赴重庆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1—2次,每次2个治疗量(相当全血400CC)。截至目前,她已坚持献血(血小板)15年83次,累计献血量32200CC(其中全血6400CC,血小板126个治疗量)。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次、银奖1次。
徐永兴,男,中共党员,1956年9月生,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大坪村村民,系助人为乐“巫山好人”建议人选。自2016年以来,他将所有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乡村公益事业,他关注农村独居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翻山越岭累计走访独居留守老人1000余人次。他联合社会爱心人士,累计为老人们筹集近10万元的物资。他积极探索社区分散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农村养老困境。2023年6月,在村委支持和社工协助下,成立大坪村老人互助会。2023年7月,开始自费运行红椿土家族乡养老服务站。他组织15位老人组成志愿服务队,围绕生活不便老人、留守独居老人等重点关注人群,开展结对子、送温暖、送关爱等有温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务160余场次,把爱心和服务真正送到老人心坎上,让村里老年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易玉华,男,1975年3月生,巫山县培石乡培石社区居民,系孝老爱亲“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19年5月,他的哥哥被诊断出患有重病需做骨髓移植手术,面对哥哥病情、手术风险、身体影响等,他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毅然决定为哥哥捐赠骨髓。2019年10月,他从湖北赶到重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后,完成了用时近8个小时骨髓移植手术,他的身体也因长时间采集和注射药物而变得极度虚弱。本应在术后好好休养的他不顾医生嘱咐,仅休息了两天便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老家为哥哥筹集后续医疗费,在众多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连同自己为孩子攒下的上大学的钱,共为哥哥筹集到20多万的医药费,给了哥哥一家人巨大的勇气和希望。如今,他的哥哥正在慢慢康复中,而易玉华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希望早日能够重新投入到养殖生意中去。
李昌英,女,1974年3月生,巫山县抱龙镇泉水村村民,系孝老爱亲“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07年12月,丈夫因意外事故造成下肢永久性瘫痪(肢体一级残疾)。为给丈夫治病,家里负债累累,生活陷入困境。面对瘫痪的丈夫、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儿子和家徒四壁的房子,时年31岁的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照顾丈夫、种地喂猪、干活带娃,天天忙的几乎没有时间休息。17年来,丈夫身上未长过褥疮,自己却因常年操劳落下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她是一个好妻子,更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尽管自己生活艰难,始终对双方父母慷慨孝爱,她母亲2016年去世后,主动把年迈的父亲接到家中照顾,一直到2023年父亲去世。党委政府的关怀、亲朋好友的帮扶、爱心人士的资助、家庭自身的努力,让她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丈夫的身心健康状态非常不错,娃娃也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
范纪坤,男,1992年12月生,巫山县龙溪镇华山村村民,系见义勇为“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24年7月24日下午3点,他在龙溪镇花台桥下发现有人在河边长时间停留,又听到有哭声,便小心前去查看,发现一名女子在岸边哭泣,察觉到情况不对后立即联系龙溪镇派出所。在等待民警到来的同时,站在不远处时刻注意该女子的肢体行为和精神状态,并试图搭话了解情况,可女子并不作答,只是不断哭泣,情绪也愈发失控,突然间,女子起身跳入水中,他立即跑过去试图拉起跳水女子,但由于水流湍急,根本无法抓到,眼看女子在水中呼救声越来越小,意识正在逐渐消失,情况也越来越危险。他立即沿着河岸向下游溺水人员方向奔跑,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快速向该女子游去,从女子身后托起头部,岸边的民警也下水递上游泳圈,在众人通力配合之下,把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的溺水女子拖到岸边。
张以华,男,1969年8月生,巫山县高唐街道秀峰社区居民,系见义勇为“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24年10月25日上午10点,西坪安置房B栋负4-3突然发生火灾。正在院坝里晒太阳的张以华听到呼救声后第一时间冲向失火楼栋,顺着浓烟找到起火点的具体位置,发现火势已经蔓延至整个房屋,情况十分危急。他迅速返回二楼,熟练地连接好消防栓水管后,就拖着沉重的水管冲进失火的房屋,利用水管喷射出的强劲水流对火势进行有效压制,有效地控制了火势蔓延,为消防救援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极大地保护了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周围居民的赞誉和业主的感激,他的无私奉献和勇敢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张齐权,男,1993年4月生,巫山县巫峡镇春泉村村民,系自强不息“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10年6月,中专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种过蔬菜、养过土鸡,都没取得理想效果。2012年,在学习土蜂养殖技术后开始自己养蜂,刚开始时多次出现蜂群逃跑、患病等现象,但在他悉心照料下,蜂群规模逐渐壮大,经济收入逐渐稳定。2014年,蜂群遭受疾病侵害全部死亡,损失达10多万元,不甘放弃的他立即重新购买蜜蜂继续养蜂。在自己养蜂步入正轨之后,主动带动村里28户贫困户通过养殖土蜂增收致富。2018年,在党委政府帮助下,他和村民共同成立春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电商平台帮助30余名蜜蜂养殖户将1300余斤蜂蜜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金额近16万余元。目前,他牵头成立的巫山县绿蕊源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养殖土蜂200多桶,每年割收1000多斤蜂蜜,销售额达10万余元。他又开始着手发展山羊养殖,已有300多只羊,销售额可达到17万元左右。
李广军,男,1993年5月生,巫山县金坪乡金坪村村民,系自强不息“巫山好人”建议人选。2020年父亲因病去世后,眼看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的母亲、两个尚未成年的妹妹需要人照顾,他毅然回家挑起重担。根据多次考察结果和原来从事餐饮的经验,发现金坪村高海拔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高山蔬菜生长,正好能和低山蔬菜错峰上市,而且前期投资也小。于是在2023年开始尝试种植四季豆、包白菜、玉米等季节性蔬菜,一年下来赚了3万余元。种菜初步成功后,又探索循环农业和综合种养模式,通过“以菜育鸡,以鸡促菜”的方式,扩展土鸡养殖业务,目前共孵化鸡苗400余只,养殖土鸡100余只,年收入2万元左右。谈到未来,他说:“我不仅把蔬菜种好、把鸡养好,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来源:巫山县文明实践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