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查公众号数据,嗷嗷惊讶,这个公众号居然7岁多了,然而我从创立公众号那天开始就想写一个自我介绍,但是一直都没憋出来。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来比海参还正经的介绍一下我寄几。
👆18岁的我
如果说18岁之后是真正人生的开始,那么我的人生起点一定是博客,就像我大学好友曾经说,“我名字里带了一个博字,注定就是写博客的~”能关注我公众号的,除了现实中为数不多的朋友之外,多数古早网友都是从博客时代开始的。而我第一次接触博客是大三,我才会上网没几天,就开始在blogcn写博客,当时年轻又二,总结下来,写的东西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无病呻吟。
👆网站首页的明信片
后来我有了一个程序员男朋友,可能在他眼中最浪漫的事儿就是帮我搭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网站啦吧~嗯,你们也别去看了,为了防止我亲生闺女看到嘲笑我,我已经将网站关闭了。而这个网站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2011年得了一次亚太地区博客大赛的最佳设计奖……提名!而我也是因为这次颁奖典礼,我人生第一次出了国,坐的航班是那架多年以后消失的MH370。
👆颁奖典礼上绿叶的我
大学学的是俄语专业,并不是学俄语的不好找工作,而是我学得太烂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后来我靠着简历上写上了博客地址以及几块报纸杂志上的豆腐块,就找到了“编辑”的工作。虽然是一名工作没几个月就拿到了年底优秀员工奖的编辑,但是与我理想中编辑的相差好几个五环,于是工作之余我依旧在博客上笔耕不辍。
二十几岁的姑娘都热爱美吧,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是护肤品的成分党,我经常把心得写到博客上,于是我竟然在博客的评论区收到了面试邀约。邀请我面试的是一家公关公司,为某知名品牌做市场公关工作。于是,我就成了职业写手,每天只写与美有关的内容,直到吐。
后来,我还是回归到了杂志里,到了2006年,垂直网站的风刮得很大,于是我很幸运的又开始了时尚领域的互联网工作。但是那些年,为品牌与杂志写付费的文章却一直没有停,这个世界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吧~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到我当年的稿费是千字千元,而如今互联网带来的低价也包含了稿费,稿费低到让圈内人有些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洗稿”。
如果说我有限又短暂的职业生涯分为上下两场,那么生了娃之后,我就由美容时尚圈(/juàn/)变成了母婴圈的了。
怀孕生孩子那个阶段,我的职业是时髦的“自由撰稿人”,而之所以想回归职场,真实的原因是:“不想和我爸我妈一起在家带孩子,太烦了!”于是,找了一份不用每天坐班的编辑工作,甚至连薪水都没讨价还价。可是还没有享受几天不坐班的福利,就在一系列兵荒马乱中被推到了主编的位置。那一年我28岁。我还记得我刚毕业时候曾痴心妄想说“要是我30岁的时候能当上一本杂志的主编该多好啊!”所以,梦想不怕大,因为有时候想着想着就实现了。
👆找不到自己杂志的图片了
只有上别人家杂志的存图
只可惜,主编位置还没坐热乎,就差点被弹劾了,好在自己有自知之明,屁滚尿流辞职了。也就是在辞职的那段时间,我注册了这个“朱小媚爱生活”的公众号,和朋友在北锣鼓巷开了一家小家手工店。那时候我想法也很简单,既然我可能不是做领导的料,不如好好热爱生活,做一个生活家也好呀~
但是,天真如我就要被现实狠狠拍几巴掌, 店的流水不够房租的一半,而我又没有一个王思聪爸爸。加之有了孩子真的是哪儿哪儿都需要钱,于是我又想上班了。那时候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各种APP烧钱厮杀。我受邀在一个网站里添加了个人简历,第二天,猎头电话就此起彼伏。对,一时做了主编,以后想做编辑也难了。于是乎,我就在情怀与大饼的感召下进入了风口浪尖的知名互联网公司。人在职场,要靠自己的积累输出获得报酬,同样也要在工作中获得学习输入。在这家公司,我第一次在麻将桌外见识了啥叫“一亿飘十亿”,也被动研究起了毛选。拥有独立思维的人是痛苦的,不愿意放弃独立思考的人永远都成为不了拿破仑身边的那头驴。于是,没有等到公司上市敲钟发朋友圈炫耀的那一刻,我就又裸辞了。
2016年,应该是全民创业高潮年吧,我见识过太多拿着几页ppt就拿天使轮的公司了,当然我连一页ppt都没准备就拿到了COO的职位。毕竟,内行忽悠外行,那不比学英语简单多了。在创业公司瞎折腾的一年多,让我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商业到底是什么?
虽然这个问号到现在还没有答案,但是在全民创业共喊IPO的时代,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人即使坐在了老板的位置上依旧是打工皇帝的心态,而有的人明明是打工仔,却总爱换位思考替老板操心。年纪越大精力越有限,早一点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否则要么把身体拼坏了,要么思虑太重容易抑郁,也有可能二者都有。
2016年,我注册了一个公司,虽然不知道能做什么,但是我再也没有成为按月领薪水的“打工人”。那几年,我做过好多尝试,包括经营非常垂直的拼布类公众号《拼布手帖》,做了付费手帐线上社群,组织过运动打卡,设计过线上教学课程,也写过10万+的爆款文章……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了每日观察、尝试、反省与总结的习惯,认识自己是挺痛苦的过程,不认识自己带来的结果更痛苦。
来加拿大之前,我想过N种赚钱方式,惟独没有想到“代购”
后来我们阴差阳错来到了加拿大,前几日,我和那位帮我做网站的前男友说,我们当年是有多虎,只带了一万加币就敢来加拿大!确实,来加拿大之前,我曾经想过自己如何赚钱,比如写稿、比如运营公众号、比如打黑工……但是,来加拿大不到一个礼拜,我就在微信好友的“鼓舞”下,我就开启了帮忙“买买买”业务。而当时的我也万万没想到,自己之前那么多年的折腾与实践,都是在为代购做铺垫。
选品、定价、做图、文案、运营、发货、物流跟踪、客服、售后、客户关系……所有这些环节都有我一个人来做,不想说其中的辛苦,只想说当年在职场、在兴趣爱好实践过程中犯过的错、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心灵受到的煎熬都没有白费。这些宝藏都在我做代购的时候变成一个个解决问题的万金油。
枫叶国的物品其实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气质的真实写照:实用主义。很少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对本质的拿捏却是妥妥滴。毕竟一个只有3000万人口的国家,“不好用”、“没效果”的东西早就会被市场淘汰。
做代购的过程,是学习、反思、改进、复盘再继续努力的过程。我也时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被信任以及不辜负信任。而就我个人的微薄之力,我觉得能做的大概只有:
1.我推荐的好物刚好你需要
2.付款后的服务比售前还好
👆亲自采购,亲自作图,亲自试吃
👆一个月的购物小票
这两年,我做了几百张产品图,写了无数段文案,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全副武装亲自采购,我拒绝了一些电商平台“一件代发”邀请,只做一手代购。虽然也遇到过价格敏感型的客户,但是我也是在做代购的过程才明白:“如果低价就能为王,奥拓早干掉奥迪了。”
这两年,最开心的事情并不是每日的流水有多少,而是每每收到客户“好用”的反馈。
我不为曾经自己愿意乱买东西而后悔,因为自己花过冤大头钱,我才有了辨别好东西与坏东西的能力;
我也不想再骂甲方都是魔鬼头,因为当年他们逼我改过的一遍遍品牌文案,让我如今成为了代购界的文案泥石流;
我不再以有几千万的用户看过我们编辑的文章而骄傲,因为那些虚无缥缈的数字会让人无限膨胀,我已经从那只以为自己是会飞的猪变成了一个对数字敏感、会更关注转化率的人。
去年冬天,我在蒙特利尔看过一场德云社的演出,而我也终于在那一刻起明白了郭德纲每场必说的一句话:“郭德纲于谦代表德云社,向我们的衣食父母致敬,谢谢大家!”
记得我第一位老板曾经对我说:“你不要做什么编辑,你最适合的就是做销售!”当年的我嗤之以鼻,最近我又仔细琢磨了他的这句话。我之所以当年不愿意做销售,因为我不信也不愿意忽悠。我觉得一位好销售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推荐给客户的东西是好东西,先让对方享受到利益,自己才能获得利益,否则都不会长久。当年我觉得我的杂志广告做不到,而如今我相信我的眼光以及加拿大产品的实力。这么想来,我的老板还真的慧眼识猪(小妹)!
标题中的“沦”,我加了引号。之前有朋友问过我,放弃了国内总监级别的头衔去加拿大做代购有没有后悔?我想了想,或许即使我不在加拿大,我也早就挣脱了头衔职位这些光环的枷锁吧~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如果没有意外,我依旧坚持做“代购”,代购在我看来,并不是抄抄同行广告,也不是标榜“不缺钱不缺德”的随性,更靠的不是“卖假货死全家”的咒语。代购从物质角度说,它让我家有了现金流,让我们全家在加拿大能够自力更生生存下来;从精神角度来看,它让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一点点领悟曾经的疑惑:“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当我第一次当主编提前完成“人生一个梦想”的时候,我当时还给自己憧憬了另外一个梦想,而我也希望,代购是那个梦想的一个桥梁、一盏明灯、一把钥匙。
我是一名代购,也是一位极简生活践行者,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少买、买好的;只买适合自己的,不把时间浪费在比价与找折扣上。
由于精力有限,我的阵地依旧是微信群,欢迎关注。
👆欢迎加我微信~
朱小媚,爱生活
写作者,爱拼布也爱画画
曾经的媒体人,也创业过
做过公关文案、杂志主编和互联网民工
梦想成为一名游手好闲的生活家
👇刷刷一扫,咔咔一加,咱就是朋友了👇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