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些俗语: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
“辣椒入喉,百病消除”
……
虽然有点夸张,但这些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些食物都含有同一种超强营养物质类黄酮。
类黄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已经有研究证实,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血栓、调节免疫力等作用,是妥妥的“长寿物质”。
23年,刊登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摄入富含类黄酮的特定食物,如茶、蓝莓、辣椒等,能帮助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纳入了8万余名样本,通过饮食数据分析发现,与摄入量相对平稳的人相比,茶和辣椒摄入量增加最多的参与者总死亡率分别降低5%和6%。
而每隔一天增加1份蓝莓,全因死亡率降低5%。
经过对类黄酮饮食的综合评估后,他们还总结出:每天增加3份富含类黄酮的饮食,全因死亡风险降低8%,神经死亡风险降低13%。
此外,类黄酮还是个六边形战士,能够降低多种常见疾病的风险。
《美国临床营养学》一项超12万人的研究,通过分析类黄酮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脏脂肪和炎症性病变之间的关系发现,多吃富含类黄酮的食物,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降低了19%。
特别是大量摄入苹果、红茶绿茶、甜椒等食物,脂肪肝和肝炎风险都有所降低。
这除了跟类黄酮食物本身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外,还可能跟其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脏中脂质含量有关。
不仅如此,类黄酮还可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强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肝糖生成,减少高糖和脂肪对肝脏伤害,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风险。
《Nutrition & Diabetes》也有研究表示,平均每天吃6种富含类黄酮的食物,能降低28%的糖尿病风险。
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过一则研究,他们分析了5.3万名丹麦人23年的饮食习惯后发现,习惯摄入适量(每天500mg)类黄酮食物的人,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而且每天吸烟和喝酒的人效果更明显。
这可能是因为类黄酮具有抗炎效果,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而炎症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导因素。
另外,《中国药理学通报》也提到,类黄酮还能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功能,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而对于每天吸烟喝酒的人来说,长期摄入酒精和烟草燃烧物质,恰恰会增加身体炎症,损害血管,或许也给了类黄酮大显身手的机会。
《Neurology》一项涉及7.7万中老年人的研究还发现,多吃类黄酮食物,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20%,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特别是存在于香料、黄色或橘色蔬果中的黄酮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认知功能下降风险能降到38%,相当于使人的大脑年轻了三到四岁。
这或许是由于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不同蔬果含有的类黄酮种类和含量都不同。除了前面提到的苹果、蓝莓、辣椒,还有以下这些常见食物,也值得试一试。
深色蔬菜含有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等多种类黄酮物质。由于类黄酮是植物色素的一种,所以颜色越深的蔬菜,类黄酮含量也越高。
不过,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会破坏类黄酮的活性,所以吃这类蔬菜建议急火快炒,减少类黄酮流失。能生吃的,也可以考虑凉拌。
浆果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黄酮类色素。所以颜色偏深红、深紫、深蓝、红黑,且水分充足的浆果,比如葡萄、桑葚、蓝莓、黑莓等,花青素含量都相当高。
像葡萄这种带皮的果实,还须记得带皮吃。因为类黄酮不仅是色素,还会为植物吸收紫外线,抵御紫外线伤害,所以大多分布在果皮上。
大豆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也是类黄酮的一种,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有助于调节雌激素水平,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由于豆类较难消化,经过加工的豆制品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比如豆浆、豆腐、豆腐干等,不仅更方便消化,还能采用拌煮涮炒等多样吃法,更添风味。
儿茶酚作为类黄酮的一种,在茶类中最常见。而且因为茶叶发酵会对儿茶酚产生影响,所以未经发酵的绿茶保留儿茶酚最多。
另外,茶叶同样不适宜用过烫的水长期浸泡。绿茶用70~80°C的水浸泡2-3分钟即可。
也许还有人问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类黄酮,国内还没有明确的类黄酮摄入含量标准,上述研究中有建议可以参考,大概是500mg~600mg,相当于每天喝一杯茶,吃100g柑橘、100克蓝莓、一两道豆制品和100克西兰花。
参考资料:
反复感冒不见好转?
身体不明原因酸痛?
做了检查不会看报告单?
有健康问题,找39AI全科医生
支持疾病诊断、医学咨询、检测报告解读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小程序即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