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6284字
▍论文题目
智能时代下的交互导识设计研究综述
▍论文作者
胡珊
▍期刊名称
包装工程(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36
▍DOI
10.19554/j.cnki.1001-3563.2024.14.001
▍出版时间
2024年7月
目的 深入探讨智能时代背景下交互导识设计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个体对复杂信息环境的判断能力,引导用户在复杂且无序的信息环境中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用户提供直观且易操作的工具和模式,以实现更加安全、便利、高效、舒适的用户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与归纳,梳理导识设计的发展来由,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导识设计概念的理解与辨析,结合现状与信息交互方式和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交互导识设计的概念并对其蕴含的价值与应用范围进行全面论述。结论 交互导识设计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向,实现用户体验的升级、导识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其专业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与知识扩展、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用户体验深入研究、社会文化与伦理考量,以及经济与产业影响五大维度上。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设计学术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也为相关行业的设计实践提供创新思路与应用策略方向。
智能交互;导识设计;用户体验
← 左右滑动查看全文【共7页】 →
智能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数字信息所充斥。这些信息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杂,而且更新迅速、极具时效性。如此信息环境对个体的注意力和心理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增加了人们对信息进行准确判断的难度,更复杂化了甄别信息真伪的过程。同时,信息的泛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现象,阻碍了公众获取事实真相的途径,流行信息经过处理之后,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大众的心理压力,引发广泛的恐慌和焦虑。熵增定律(宇宙第三定律)指出,如果一个孤立系统中没有外界力量的作用,该系统的总熵(混乱度)将不断增加。也就说明,若无外力干预,所有独立系统均不能向更有序的状态发展,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混乱。因此,要想降低混乱度,实现所谓的“熵减”,则需借外力干预。何为外力干预?即运用科技手段和相关方法,引导用户在复杂且无序的信息环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 交互导识设计的提出
导识设计起源于标识设计,林奇[1]在《城市意象》中提出寻路导识的概念,意指用户借助空间认知进行寻路和定位。在这一过程中,道路、边界、标志等环境元素也是研究空间导识性的重要依据。Weisman[2] 提出,导识设计应与人的行为特点联系,同时列出影响空间识别性和导向性产生的四要素。导识性由导向性和可识别性两部分构成,导向性是指环境对用户的反馈,帮助用户明确方向;可识别性是指环境要素或信息能清晰表明其内容、特点等,使用户能快速辨别出来。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导识设计中的“导”表引导、“识”代表识别,意指帮助用户识别分析信息,根据用户给出的指令导引其作出正确判断和操作行为。鉴于此,笔者提出交互导识设计的概念,其是一种运用科技手段和交互设计的原理,对事物特征进行有效标识和识别,引导用户在交互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以用户状态及需求为目标,实时有效地识别和构建便捷交互机制,为用户提供直观且易操作的工具和模式,实现更加安全、便利、高效、舒适的用户体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交互导识设计研究也成为了信息交互领域的一个重要且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向。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精准识别信息并引导用户,特别是能够理解并适应用户行为和偏好的设计,将为交互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另一方面,面对多点触控、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先进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整合这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创造出既高效又自然的用户体验是研究者和设计师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情感化设计、用户行为分析,以及通用设计也是研究的关键方向,不仅是对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理解的深化,还确保设计的普遍可访问性,体现对社会包容性的重视。在交互导识设计中引入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大数据和分析工具指导设计决策,数据驱动设计与技术融合正逐步成为新兴技术与交互导识设计相互融合的重要趋势。这不仅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还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在此过程中,设计伦理、隐私保护和可持续设计等问题都成为不容忽视的议题。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在于其跨学科的性质,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设计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为人机交互领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发展契机。研究成果的跨学科性和实用性,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交互导识设计,改善信息的易达性与复杂系统的易操作性,缓解用户、智能环境、智能机器之间的紧张关系,实现交互系统中人与算法之间多层级自适应的契合。
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导识系统的智能化逐渐凸显,用户对交互体验提出更高需求,更多的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到导识系统设计之中。大卫·吉布森在其研究中就列举出手持式导识装置、视频显示器、交互式信息站,以及“Google Maps”应用程序等导识系统的科技化应用方式。这些导识系统通过结合新技术和新手段,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了寻路服务,从而有效辅助人们的出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组建了一个由独立计算机控制 12 个信息导览亭的校园寻路网络,形成了校园个性导识系统中心,该系统被命名为“我的地盘”[9]。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身边充斥着太多的数字信息,单一的信息指引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导识系统需利用适配手段帮助用户识别出提供的引导信息,在具备指引性的同时又要具有灵活性。许多学者对导识系统的理论研究做了大量探索,潘长学等[3]依据心流理论,提出应将情感连续性、交互连贯性等系列因素考虑在大型邮轮导识系统设计中;赵高林[4]通过多目标求解法设计了船舶生活船舱导识系统,定位用户位置后引导用户到达目的地;胡珊等[5] 依据扎根理论构建了商业综合体导识系统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与作用路径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徐燕[6]对旅游城市导识系统中的图形、文字、色彩和形态导识进行了设计研究;谢燕涛等[7]为帮助用户充分了解空间的信息系统,对导识系统的区域文化进行分析,使城市空间的内在文化得到传递;薛岩等[8]对张家界森林公园中游客的行为特征和导识系统的满意度进行质性和量化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地服务游客;蒋旭[9]依据用户体验五要素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校园交互式导识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得到导识系统设计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不同感知方式的差异;刘键等[10]运用预测趋势模型对老年人交互式导识系统做出假设并提出相应设计方法,将分析结果运用到地铁数字化导识设施的改进中,最终提高为老年人提供引导信息的便捷性;万千个[11]在其《交互媒介在空间导视中的应用》的研究中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元律”为依据,结合当下空间导视中的交互媒介手段,包括万维网、信息亭、手机 APP、QR 二维码、AR 增强现实、空间投影等方式,分析交互媒介对空间导视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交互媒介将提升空间导视中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回归最初寻路的行为逻辑,使得导视媒介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交互媒介在空间导视系统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鲍佩佩等[12] 在《AR 智能导视系统应用设计研究》提出,技术和内容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每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基于AR 技术的智能导视系统设计遵守交互合理性、视觉一致性,以及文化性原则,符合用户体验心理,在特定场景体现其文化认知,使整体更加明确清晰、轻量有重点、环保可持续。这不仅是跨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也是产业优化升级的一大突破。吴晗等[13]在其《虚拟实景技术在数字化导视系统中的应用探索》中提出,随着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媒体技术开始融入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也同样受到影响。
由国内外相关研究可知,如何平衡数字信息的快速冲击和用户的针对性需求将是时代赋予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共同责任。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需要清楚认知社会、信息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海量信息在多元社会中有条理地聚合、分流,并精准、高效地为需求者所用。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需要在现有技术支持、理论支撑的基础之上,多维度地思考系统与用户的关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向,实现用户体验的升级、导识信息的有效传递。
3 交互导识设计研究内容
交互导识设计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来有效识别信息并引导用户做出正确行为决策,为保障人们在复杂信息环境中更加安全、便利、高效、舒适的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需求与行为研究;交互导识设计方法;智能技术在交互导识设计中的应用;导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智能交互导识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几个方面。1)用户需求与行为研究:收集和分析用户在使用导识系统过程中的行为数据,了解用户的偏好、习惯和需求。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构建用户心理模型,预测用户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如图 1 所示。
2)交互导识设计方法:研究和开发新的交互模式,如多模态交互、自然用户界面(NUI)等,提升交互的自然性和直观性。探索用户友好的人机交互设计原则,通过视觉设计、信息架构等方法提高信息的可访问性和易理解性。具体如图 2 所示。
3)智能技术在交互导识设计中的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AI 技术优化导识系统的个性化服务、自适应展示等功能。整合需求信息、环境传感等数据,使导识系统能够感知用户的上下文,提供更加精准和及时的信息服务。具体如图 3 所示。
4)导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基于前期的用户研究和设计原理,开发交互导识系统的原型,包括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集成多种技术组件,如数据库、前端交互界面、后台处理算法等,优化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5)智能交互导识设计的可持续性:智能交互导识设计(通常指智能交互界面和系统的设计)的可持续性,涉及到如何在创新和改进用户体验的同时,确保设计实践是环境友好的、经济可行的,且是对社会负责任的。具体如图 4 所示。
4 学术与实践的多维探索
智能时代下的交互导识设计研究在学术界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专业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应用、从用户体验到社会文化影响,以及从经济效益到产业革新。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也为相关行业的实践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应用策略。
1)理论创新与知识拓展。智能时代的交互导识设计研究推动设计学理论的深化与创新,尤其是在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以及信息可视化等领域。通过探索智能技术与用户之间的复杂交互模式,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和设计原则。这些理论不仅可以推进设计学的学术发展,还与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相交融,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2)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智能时代的交互导识设计研究通过引入最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如触控、手势识别、语音控制、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推动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的变革。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将改变用户与技术的互动方式,也会为特定领域(如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提供创新的应用场景。
3)用户体验的深入研究。将用户体验置于研究的核心,智能时代的交互导识设计深入探究了用户的需求、偏好、情感,以及行为模式。这涉及到复杂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心理模型构建,以及基于用户反馈的设计迭代过程。这项研究使得设计出的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更为直观、高效,并能提升用户满意度。
4)社会文化与伦理考量。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交互导识设计的社会文化和伦理影响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议题。这包括设计的可持续性、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以及设计对促进社会包容性、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5)经济与产业影响。智能时代的交互导识设计研究将为经济和产业带来显著的影响。这包括通过交互设计来创新地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个性化用户界面等。这些创新不仅会改善用户体验,也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博弈。
智能时代下的交互导识设计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而且要深入思考和综合应用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它要求设计师对社会认知、信息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理解并在设计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5 结语
本综述强调了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交互导识设计在复杂信息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运用科技手段有效识别信息并引导个体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系统地探讨了智能时代下交互导识设计的多维价值。它要求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创新,并且在设计中融入对社会认知、信息和用户的深刻理解。研究智能时代的交互导识设计,既是设计理论的创新,又促进了相关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交互导识设计研究为提升城市价值、革新工作方式,以及优化人们的生活品质提供了创新视角和实用工具,体现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人文关怀的深刻洞察。这项研究的深入将不仅推动科学和艺术的交叉融合,还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交互导识设计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智能和人性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林奇 K. 城市意象[M]. 方益萍, 何晓军, 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LYNCH K.The Image of the City[M]. FANG Y P, HE XJ, translated. Beijing: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01.
[2] WEISMAN J. Evaluating Architectural Legibility: Wayfinding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J]. Environment andBehavior, 1981(13): 189-204.[3] 潘长学, 张蔚茹, 王兴字. 用户黏度搭建与维护: 心流理论视角下大型邮轮导识系统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1): 61-65.PAN C X,ZHANG W R,WANG X Z.Building andMaintaining User Stickiness:Research on Wayfinding System of Large Cruise Shi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ow Theory[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Fine Arts & Design), 2019(1): 61-65.
[4] 赵高林. 大型水面船舶生活舱空间导识系统[J]. 舰船科学技术, 2021, 43(10): 190-192.ZHAO G L. Spatial Wayfinding System for Living Cabins on Large Surface Ships[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3(10): 190-192.
[5] 胡珊, 刘晶, 孙恩妹, 等. 基于扎根理论的商业综合体导识系统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 图学学报, 2020,41(4): 640-648.HU S, LIU J, SUN E M, et al. Research on Factors In fluencing Satisfaction of Wayfinding System in Commercial Complex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Journal of Graphics, 2020, 41(4): 640-648.
[6] 徐燕. 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研究[J]. 包装工程, 2018, 39(6): 266-270.
XU Y. Research on Visual Elements of Wayfinding System in Tourist Citie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39(6): 266-270.
[7] 谢燕涛, 邱国桥, 李文杰. 城市导识系统中区域文化的彰显[J]. 包装工程, 2017, 38(14): 241-245.XIE Y T, QIU G Q, LI W J. Highlighting Regional Culture in Urban Wayfinding System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7, 38(14): 241-245.
[8] 薛岩, 王浩. 森林公园导识系统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 —— 以 张 家 界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为 例[J]. 中国园林,2017, 33(7): 93-96.XUE Y, WANG H. Research on Usage Characteristics and Satisfaction of Wayfinding System in Forest Parks:Taking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7, 33(7):93-96.
[9] 蒋旭. 校园交互式导识系统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 2020.JIANG X. User Experience Design of Interactive Way finding System on Campus[D].Wuha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0.
[10] 刘键, 许泽君, 赵健磊, 等. 老龄化背景下地铁智能导视系统的服务设计[J]. 包装工程, 2018, 39(14):87-94.LIU J, XU Z J, ZHAO J L, et al. Service Design ofSubway Intelligent Wayfind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39(14): 87-94.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