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眼多通道超分辨成像,中国科学家利用铁电人工畴助力突破衍射极限

科技   2024-07-12 15:15   北京  

欢迎星标 果壳硬科技


多通道红外成像及其挑战


红外成像系统可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辐射信号转换为人眼可识别的伪视图,广泛应用于安防、环境监测、工业检测以及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当前,先进的红外成像系统通常以焦平面阵列(Focal Plane Array,FPA)红外传感器为核心构件,并展示出了其在智能感知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实现突破物理光学衍射极限的超高分辨能力以及低功耗的需求,当前基于FPA的红外成像在硬件实现方面仍困难重重。


人类视觉系统能够通过输入光信号的并行处理快速准确识别颜色、深度和边缘等特征,受此启发,近期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团队致力于在硬件层面实现多通道信息处理,如热辅助探测和测距(HADAR)以及元成像器件阵列集成等技术,以增强红外图像分辨能力。然而,分离式的光栅结构或多类型器件融合策略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集成的难度,且需要复杂的电路设计。


多通道超分辨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


近日,国内多个研究团队(成都大学郭俊雄研究员团队、电子科技大学黄文副教授团队、南京邮电大学刘宇教授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张金星教授团队)联合报道了一种大面积“活字印刷”式的无源光电探测器阵列制造技术,可用于实现类似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多通道超分辨红外成像。


该光电探测器阵列由超结构人工铁电畴(周期交替向上和向下分布的铁电极化畴阵列)与单层连续石墨烯构成,可在零偏压下对中红外入射光的实现选择性响应。与当前多通道红外成像系统相比,所设计的基于“活字印刷”式光电探测器阵列的红外系统系统无需额外的分离式光栅或多类型传感器融合,只需简单重构超结构铁电畴阵列即可实现多通道红外成像。


论文标题页


人类视觉系统(上)与类人眼多通道超分辨红外成像系统(下)


“活字印刷”式无源红外光电探测器阵列


超结构铁电畴是一种人工构造的纳米级铁电畴阵列,具有交替向上/下极化的特征,可在纳米级分辨率下精准调控石墨烯载流子密度的空间分布,以构建非均一电导率阵列分布的连续石墨烯器件,从而将石墨烯等离激元高度限域在特定空间,以匹配自由空间的入射光波矢共振增强石墨烯与入射光的选择性增强作用,最终石墨烯可调谐光谱响应的增强红外探测。


在该工作中,作者以类似于“活字印刷术”的方式构筑百纳米级宽条纹的BiFeO3(BFO)超结构铁电畴,可以有效调制石墨烯载流子行为,利用不同铁电畴条带宽度实现多频率选择性光与光电响应。同时,由于非对称接触电极的设计,该两端器件阵列还可在零置片压下长时间工作,极大降低了器件工作的功耗,理论上可实现零输入功耗。


“活字印刷”式红外光电探测器件微纳加工流程及其结构


“活字印刷”式红外光电探测器件阵列及其选择性增强光响应


多通道红外成像及目标识别应用


研究人员还展示了“活字印刷”式光电探测器阵列在多通道红外成像应用中集成,与单通道阵列(SCA)探测器相比,其边缘检测能力更强,比如可清晰展示出手势中的隐藏手指等。此外,MCA还表现出对目标的整体形状和边缘检测的更高识别精度,更快的训练和识别速度。


在经过多张图像进行训练后,所设计的成像系统在手势识别和隐藏目标识别上分别实现了超过98.1%和98.2%的分类准确率。该成果为设计具有低功耗、大面阵和可扩展的先进红外成像提供了一种具有前景的方法。


不同手势的多通道红外成像及手势识别


研究团队

(请上下滑动查看)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郭俊雄:博士,成都大学特聘研究员,微纳器件与集成系统研究团队负责人。202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师从敏感电子学专家林媛教授和微电子专家俞滨教授。近五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近40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仿生器件与人工视觉系统。


通讯作者 刘宇: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校聘教授。20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集成电路专业。近五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系统与算法。


通讯作者 黄文: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微纳器件方向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方向主要包括:1)半导体异质结界/表面物性及其光、电薄膜传感器件及原理;2)基于表/界面新奇效应的光电转化材料与器件研究;3)大形变下界面力、电学特性及其微纳器件。


通讯作者 张金星: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原子尺度精确控制氧化物薄膜及异质结的外延生长,低维结构中畴壁与相界的构筑,探索氧化物表面与界面新奇的物理和化学特性;2)设计和制备信息技术、能源转化、传感驱动等方面的原型器件。针对新一代信息器件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低功耗、宽频响应及可高密度集成的新型氧化物量子薄膜材料。

论文信息

发布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布时间 2024年6月18日

文章标题 Type-printable photodetector arrays for multichannel meta-infrared imaging

(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592-4)

研究团队 | 作者

酥鱼 | 编辑

如果你是投资人、创业团队成员或科研工作者,对果壳硬科技组织的闭门会或其它科创服务活动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企业微信”添加我们的活动服务助手,我们将通过该渠道组织活动——


果壳硬科技
果壳旗下硬科技服务品牌,致力于连接科学家与投资人、创业者,解读科技,剖析产业,高效推动科研与产业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