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血了!花三百万买的“奇石”里没有一块奇石!

文摘   2025-01-08 00:58   内蒙古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退休前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一个退休前是国企的领导,都是副厅级。说起来他们肯定算得上成功人士,智商情商都不缺,财商更是高,可是他们最近半年来却不约而同地总是
高兴不起来。


不是因为退休综合征,也不是因为家里有什么事,而完全是由“奇石”“闹”的。


他俩同岁,都比我大8岁,都是退休不到一年。


他们互不认识,也不在一个省市,但有着相同的爱好,就是收藏,不是收藏古董字画,而是“奇石”。


他们都崇尚自然,常感慨自然的神奇,常为那一方方一尊尊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石惊叹不已。他们深谙石文化,不仅热爱,而且研究,讲起来头头是道。我最初听到的把石头形容为“不朽之景、不败之花”就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他们认为中华石文化起源于古代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也是传统风水文化的一部分。说实话,我涉足观赏石、关注赏石文化就是从认识他们开始的。


由于经济相对宽裕,他俩买了不少石头。私下里,一位朋友说他15年买了够300万的石头,另一位朋友说他10年多买了约500万的石头,家里放不下,车库也堆得满满的。


记得前几年他们都曾说过等退休了自己要建私人博物馆,或者叫赏石会所,打算对赏石文化好好做点宣传和传承。


我看过一些他们的石头,公正地说,从观赏石角度看,都不错,质地都是一流的,完整度、颜色、皮质都很好,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成熟的玩家。但是,若论他们石头的特点,又一时找不出有什么特点,或者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特点,他们的石头总让人觉得都在哪见过,好像不管去哪都能看到类似的一块或几块。


石头的形状或图案都不明确,只是粗略的轮廓,一眼望过去没有吸引力,经不起细看和推敲,也留不下印象,引不起回味。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我们见面少了,疫情过去我们也大约都是见过两次面,但是电话一年要打三五次。


电话里我们的话题多是石头,我发现他们后来开始总是抱怨自己,说后悔几年前没听我的话,现在才知道他们收藏的只能算是一般的观赏石,根本不能叫奇石。


特别是近半年来,他俩在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给我打电话次数多了,一位朋友说,他有意去了几个地方考察,经过对比分析,他一次比一次对自己的石头失望,好像钱花了几百万,没有买到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奇石。


另一位朋友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满打满算自己只能有两三块石头姑且可称为奇石,以前的热血和不可一世在冷静下来用心细品后都付之东流了。


他们同时都说,现在他们才领悟到我说的奇石与观赏石的区别,奇石是精品观赏石中独特的,他们收藏的应该是奇石,而不是一般的观赏石,因为能作为观赏石的石头太多了,谁都可以有,根本没必要当回事收藏,更没必要“研究”。


那么,既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奇石,那建馆或建会所就没有必要了。


我听到他们说这样的话,又感受到他们的失落,说实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回想起当初他们踌躇满志、不容质疑、听不进我劝告的样子,我心情很复杂。


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敝帚自珍是“玩”石头人的通病,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和回头。


我不怕这两位朋友埋怨我说话太“直”,因为这也是他们在电话里“骂”自己的话。


好在,他们已经不再如从前那么盲目了。不仅如此,他们现在已想好要怎么把那些“通货”处理掉,然后在今后的二三十年好好收藏几块真正的奇石,让退休生活既奇幻又充实。


我赞称他们不去建馆、建会所,我建议他们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今后切切实实买几块既有收藏价值又有文化价值的奇石,钱多花点不怕,只要它值。


其实,一个人穷其一生,如果能收藏到三五块,哪怕是一两块真正的奇石,那就很了不起了,至于一屋子甚至他买卖的石头都是奇石,那本来就是个笑话。



其实,话说回来,在我的印象中,有像我这两位朋友同样情况的人现在还不在少数,“奇石”收藏多年来有一部分特殊的人群,他们不是官员就是老板,然而他们最容易成为事实上的“冤大头”。


因为卖石头的人认识他们是官员和老板,“奇石”可不管他们是谁。


就是说,花几百万买的“奇石”里没有奇石事实上是一种常态,尽管这听起来有点“狗血”!

百微观察
国内外当代社会文化现象观察分析。
 最新文章